一种主动型浅层地温能冷热平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2331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主动型浅层地温能冷热平衡装置,包括地埋循环管和循环泵机组,所述地埋循环管的表面固定设置有防护管,所述防护管侧壁的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活塞缸,所述第一活塞缸固定设置在地埋循环管的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压力油带动第一活塞向下移动,第一活塞通过第一活塞杆配合驱动头带动橡胶膜发生形变并向地埋循环管的内部反复凹陷,可阻碍地埋循环管内壁污垢的形成,同时橡胶膜带动活动杆移动,进一步阻碍地埋循环管内壁污垢的形成,且通过设置活动杆和连接簧,使得当地埋循环管内部液体流动时活动杆和连接簧一直处于活动状态不易在地埋循环管的内部形成污垢,从而实现了避免污垢形成的目的。而实现了避免污垢形成的目的。而实现了避免污垢形成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动型浅层地温能冷热平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地温应用
,具体为一种主动型浅层地温能冷热平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浅层地温能是指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一般低于25摄氏度的热能,并且由于该能源与太阳能、风能等一样,不产生二氧化碳及热岛效应,属于可再生的绿色新能源,因此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且应用前景旷阔,而针对浅层地温利用采用热泵技术,在冬季可以将藏于地下的热源引入地上,满足建筑物的供热需求;到了夏天,将建筑物内的热量排至地下,实现建筑物降温供冷需求。
[0003]但是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时,装置内的管道会出现堆积污垢,影响制冷或制热效果,并且堆积在管道内非常不方便清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动型浅层地温能冷热平衡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地埋循环管和循环泵机组,所述地埋循环管的表面固定设置有防护管,所述防护管侧壁的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活塞缸,所述第一活塞缸固定设置在地埋循环管的表面,所述第一活塞缸的顶部固定嵌入有连接管,所述第一活塞缸的内壁活动设置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底部固定设置有驱动头,所述地埋循环管相对应驱动头位置侧壁的中部固定设置有橡胶膜,所述橡胶膜的底部活动设置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两端均分别固定设置有连接簧,且连接簧固定设置在地埋循环管的内壁。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塞缸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架,所述第一活塞杆活动贯穿并延伸至限位架的上下两端。
[0007]优选的,所述连接管贯穿并延伸至第一活塞缸的内部,所述第一活塞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波纹管,且第一波纹管固定连接在连接管的底部。
[0008]优选的,所述循环泵机组底部的两端均分别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伸缩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阻尼弹簧。
[0009]优选的,所述循环泵机组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杆,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缸,所述第二活塞杆活动贯穿并延伸至第二活塞缸的内部。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在安装板的中部,且连接管固定贯穿并延伸至第二活塞缸的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且第二活塞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波纹管,且第二波纹管固定连接在安装板的顶部,所述第二波纹管和连接管的内部设有压力油。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术通过压力油带动第一活塞向下移动,第一活塞通过第一活塞杆配合驱动头带动橡胶膜发生形变并向地埋循环管的内部反复凹陷,可阻碍地埋循环管内壁污垢的形成,同时橡胶膜带动活动杆移动,进一步阻碍地埋循环管内壁污垢的形成,且通过设置活动杆和连接簧,使得当地埋循环管内部液体流动时活动杆和连接簧一直处于活动状态不易在地埋循环管的内部形成污垢,从而实现了避免污垢形成的目的;
[0014]2、本技术同时还通过当循环泵机组运行时,会使得循环泵机组产生震动,通过设置伸缩杆和阻尼弹簧可以对循环泵机组的震动起到缓冲的目的,并使得循环泵机组与安装板之间可以发生相对移动,且当循环泵机组与安装板发生相对移动时,会使得循环泵机组带动第二活塞杆在第二活塞缸的内壁上下移动,进而使得第二活塞挤压和拉伸第二波纹管,并使得第二波纹管内部的压力油可以在连接管的内部循环流动,进而为连接管内部的液压提供动力源。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主动型浅层地温能冷热平衡装置整体结构正剖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主动型浅层地温能冷热平衡装置第二活塞缸结构正剖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主动型浅层地温能冷热平衡装置地埋循环管结构局部正剖图。
[0018]图中:1、地埋循环管;2、循环泵机组;3、防护管;4、第一活塞缸;5、连接管;6、第一活塞;7、第一活塞杆;8、驱动头;9、橡胶膜;10、活动杆;11、连接簧;12、限位架;13、第一波纹管;14、伸缩杆;15、安装板;16、阻尼弹簧;17、第二活塞杆;18、第二活塞缸;19、第二活塞;20、第二波纹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地埋循环管1和循环泵机组2,地埋循环管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防护管3,防护管3侧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活塞缸4,第一活塞缸4固定安装在地埋循环管1的表面,第一活塞缸4的顶部固定嵌入有连接管5,第一活塞缸4的内壁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塞6,第一活塞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活塞杆7,第一活塞杆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驱动头8,地埋循环管1相对应驱动头8位置侧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橡胶膜9,橡胶膜9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活动杆10,活动杆10的两端均分别固定安装有连接簧11,且连接簧11固定安装在地埋循环管1的内壁。
[0021]第一活塞缸4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限位架12,第一活塞杆7活动贯穿并延伸至限位架12的上下两端。
[0022]连接管5贯穿并延伸至第一活塞缸4的内部,第一活塞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波纹管13,且第一波纹管13固定安装在连接管5的底部。
[0023]循环泵机组2底部的两端均分别固定安装有伸缩杆14,伸缩杆1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15,伸缩杆14的表面固定安装有阻尼弹簧16。
[0024]循环泵机组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活塞杆17,安装板1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活塞缸18,第二活塞杆17活动贯穿并延伸至第二活塞缸18的内部。
[0025]连接管5固定安装在安装板15的中部,且连接管5固定贯穿并延伸至第二活塞缸18的内部。
[0026]第二活塞杆1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活塞19,且第二活塞1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波纹管20,且第二波纹管20固定安装在安装板15的顶部,第二波纹管20和连接管5的内部设有压力油。
[0027]工作原理:在使用时,该技术通过当循环泵机组2运行时,会使得循环泵机组2产生震动,通过设置伸缩杆14和阻尼弹簧16可以对循环泵机组2的震动起到缓冲的目的,并使得循环泵机组2与安装板15之间可以发生相对移动,且当循环泵机组2与安装板15发生相对移动时,会使得循环泵机组2带动第二活塞杆17在第二活塞缸18的内壁上下移动,进而使得第二活塞19挤压和拉伸第二波纹管20,并使得第二波纹管20内部的压力油可以在连接管5的内部循环流动,进而为连接管5内部的液压提供动力源,通过连接管5内部的压力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型浅层地温能冷热平衡装置,包括地埋循环管(1)和循环泵机组(2),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埋循环管(1)的表面固定设置有防护管(3),所述防护管(3)侧壁的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活塞缸(4),所述第一活塞缸(4)固定设置在地埋循环管(1)的表面,所述第一活塞缸(4)的顶部固定嵌入有连接管(5),所述第一活塞缸(4)的内壁活动设置有第一活塞(6),所述第一活塞(6)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活塞杆(7),所述第一活塞杆(7)的底部固定设置有驱动头(8),所述地埋循环管(1)相对应驱动头(8)位置侧壁的中部固定设置有橡胶膜(9),所述橡胶膜(9)的底部活动设置有活动杆(10),所述活动杆(10)的两端均分别固定设置有连接簧(11),且连接簧(11)固定设置在地埋循环管(1)的内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动型浅层地温能冷热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缸(4)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架(12),所述第一活塞杆(7)活动贯穿并延伸至限位架(12)的上下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主动型浅层地温能冷热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5)贯穿并延伸至第一活塞缸(4)的内部,所述第一活塞(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猛朱慧超于丽郭旭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