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层剩余油潜力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42285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层剩余油潜力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取心井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初步确定储层水淹程度的含油饱和度级别,利用取心井投产含水分析,建立区块单元水驱油藏的水淹程度饱和度判别标准;步骤2,根据取心井不同井段水淹解释结果确定不同含油饱和度下对应的感应值或电阻率值;步骤3,确定该区块适用的取心井修正后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值;步骤4,通过对全区新老井的测井曲线感应值的对比分析,确定各井点周围的水淹程度,并结合自然电位或微电位微梯度特征,确定相应的储层厚度,实现剩余油潜力的量化分析描述。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方法简单快捷、准确度高,适用性强。适用性强。适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层剩余油潜力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开采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储层剩余油潜力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特高含水期油藏储层优势通道发育造成剩余油分布更加复杂,给剩余油潜力评价带来极大困难。如何对特高含水期剩余油潜力进行分析评价已经成为各种采油工艺措施决策面临的重要问题。
[0003]国内外研究剩余油分布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以开发地质学为主的方法;以油藏工程论为主的方法;矿场资料的数理统计分析;以测井为主的方法;以地球物理学为主的方法;检查井取心分析法,然而,由于剩余油的分布受很多因素影响,目前仍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精度较高的方法可以推广使用,矿场上经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
[0004]精细储层地质建模:精细储层地质建模是认识剩余油分布的基础。随着油藏采出程度的不断提高、水淹程度的不断加剧,受储层非均质性、注采井网等多方面的影响,以小层为基本地质单位分析剩余油潜力已远远满足不了特高含水期开发调整的需要。必须建立以独立流动系统为地质单位,搞清储层平面纵向非均质特征为主的精细地质模型,也就是精细储层地质建模的主要目的。
[0005]精细储层地质建模是从岩心观察入手,根据岩心实验室分析、测井资料、试油试采资料、进行沉积地质研究、储层地质研究、测井多井处理、井间参数预测、储量计算,从而得出储层参数分布规律、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剩余油分布规律等精细地质模型。但是,精细储层地质建模耗时长,容错率低,实际应用价值不高。
[0006]油藏数值模拟:油藏数值模拟方法是大规模定量描述剩余油的重要方法,但由于受劈产的精确程度以及相关资料的影响,矿场使用情况表明,其计算结果往往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能对剩余油的认识起参考作用,实用性差。
[0007]水驱特征曲线法:这种方法虽然适用于水驱油田高含水期、特高含水期层系、单层、井区或单井的剩余油定量描述,但是在计算单层、井区的剩余可采储量涉及到纵向劈产和平面劈产,在劈产过程中因需要考虑动态因素,所以,劈产结果的准确度低。
[0008]综上,目前各种技术方案中常用的剩余油潜力评价方法主要有数值模拟法、井组采出程度计算法、单纯的测井资料分析法以及取心井资料分析法。数模法精度较高,但耗时长,根据模拟区块大小不同,生产历史长短不同,短则半年,长则一年以上,灵活性差。其他几种方法简单快捷,但往往准确度较低,如井组采出程度计算和测井曲线解释方法;或者方法够简捷且准确度也相对较高,但可用资料少,不能全区分析,如取心井资料分析法。不同方法分析的潜力差异也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技术决策。
[0009]现在的一般做法是,对较为重大,运行时间较长的项目采用数值模拟法,其他项目往往采用几种简单快捷的方法分别评价,采取直接平均的方式综合评价,但缺乏合理性。
[0010]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方法简单、准确度高的储层剩余油潜力评价方法,是本领域技
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充分利用取心井分析资料、新老井测井资料和生产动态资料,建立一种简单快捷准确度高,适用性强的剩余油潜力评价方法。
[001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3]一种储层剩余油潜力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步骤1,根据取心井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由分流量方程计算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含水率,初步确定储层水淹程度的含油饱和度级别,利用取心井投产含水分析,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修正,建立区块单元水驱油藏的水淹程度饱和度判别标准;
[0015]步骤2,根据取心井不同井段水淹解释结果确定不同含油饱和度下对应的感应值或电阻率值;
[0016]步骤3,将区块不同时刻,不同部位取心井的含油饱和度和感应值的对应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确定该区块适用的取心井修正后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值;
[0017]步骤4,通过对全区新老井的测井曲线感应值的对比分析,确定各井点周围的水淹程度,并结合自然电位或微电位微梯度特征,确定相应的储层厚度,实现剩余油潜力的量化分析描述。
[0018]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储层水淹程度包括强水淹、中水淹、弱水淹。
[0019]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根据油水关系式S
o
=1-S
w
,建立含油饱和度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来初步确定储层水淹程度的含油饱和度级别,其中,S
w
代表含水饱和度,S
o
代表含油饱和度。
[0020]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将油、水相粘度、相对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代入分流量方程(式1),可得到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含水率:
[0021][0022]式中,k
ro
、k
rw
——油、水相相对渗透率;
[0023]μ
o
、μ
w
——油、水的粘度,mPa
·
s;
[0024]S
w
——含水饱和度。
[0025]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取心井不同井段水淹解释结果即为剩余油饱和度和测井曲线典型特征进行对比。
[0026]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0027]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储层剩余油潜力评价方法,将区块单元取心井资料和测井资料有机结合在一起,既克服了单独用取心资料评价时,资料较少无法广泛评价区块剩余油潜力的困难,又解决了单独用测井资料评价潜力时,评价结果准确度的难题。
[0028]本专利技术通过建立的水淹层判别标准,结合修正后的测井响应特征,对全区新老井进行分析评价,确定的剩余油潜力,与储层的实际情况更加符合,实现了快速准确简便的掌握剩余油饱和度分布规律,为油藏合理有效开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附图为典型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0031]图2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J157井生产动态曲线;
[0032]图3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J157井测井曲线(24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储层剩余油潜力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5]1、根据取心井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图1),由分流量方程计算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含水率,根据油水关系式,建立含油饱和度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可初步确定储层水淹程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层剩余油潜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初步确定储层水淹程度的含油饱和度级别,建立区块单元水驱油藏的水淹程度饱和度判别标准;步骤2,确定不同含油饱和度下对应的感应值或电阻率值;步骤3,确定该区块适用的取心井修正后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值;步骤4,确定各井点周围的水淹程度和相应的储层厚度,实现剩余油潜力的量化分析描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层剩余油潜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具体步骤为:根据取心井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由分流量方程计算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含水率,初步确定储层水淹程度的含油饱和度级别,利用取心井投产含水分析,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修正,建立区块单元水驱油藏的水淹程度饱和度判别标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层剩余油潜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具体步骤为:根据取心井不同井段水淹解释结果确定不同含油饱和度下对应的感应值或电阻率值。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层剩余油潜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具体步骤为:将区块不同时刻,不同部位取心井的含油饱和度和感应值的对应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确定该区块适用的取心井修正后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值。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层剩余油潜力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具体步骤为:通过对全区新老井的测井曲线感应值的对比分析,确定各井点周围的水淹程度,并结合自然电位或微电位微梯度特征,确定相应的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增林尹相文史树彬陈玉丽刘希明刘伟伟刘军韦雪衣哲李福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