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1925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2
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基于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的图像采集数据,确定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的同现点位;当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在预设统计周期内的同现点位的数量大于一个时,基于第一轨迹数据和第二轨迹数据,确定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在预设统计周期内的伴随距离。该方法可以提高伴随分析的效率,并提高伴随距离统计的准确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大数据
,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基于图像采集数据对应的身份信息,可以对图像采集数据进行伴随分析,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现人员之间的关系。如果两个人伴随同行的距离较长,那么这两个人之间大概率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伴随分析可以找到部分和目标人员相关的不容易发现的人员。
[0003]如何确定人员之间的伴随距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000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0006]确定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在预设统计周期内的同现点位;其中,一个同现点位为一个在预设时间间隔内采集到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的图像的监控点位;
[0007]基于第一轨迹数据和第二轨迹数据,确定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在预设统计周期内的伴随距离;其中,第一轨迹数据包括以第一同现点位为起点,以第二同现点位为终点的第一对象的第一轨迹上的图像采集数据,第二轨迹数据包括以第一同现点位为起点,以第二同现点位为终点的第二对象的第二轨迹上的图像采集数据,第一同现点位和第二同现点位分别为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在预设统计周期内的第一个同现点位和最后一个同现点位。
[0008]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0009]第一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在预设统计周期内的同现点位;其中,一个同现点位为一个在预设时间间隔内采集到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的图像的监控点位;
[0010]第二确定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第一轨迹数据和第二轨迹数据,确定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在预设统计周期内的伴随距离,第一轨迹数据包括以第一同现点位为起点,以第二同现点位为终点的第一对象的第一轨迹上的图像采集数据,第二轨迹数据包括以第一同现点位为起点,以第二同现点位为终点的第二对象的第二轨迹上的图像采集数据,第一同现点位和第二同现点位分别为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在预设统计周期内的第一个同现点位和最后一个同现点位。
[0011]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0012]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0013]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的数据处理方法。
[001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
介质内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的数据处理方法。
[001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存储于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并且当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时,促使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的数据处理方法。
[0016]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确定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在预设统计周期内的同现点位,并基于第一轨迹数据和第二轨迹数据,确定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在预设统计周期内的伴随距离,通过计算在预设统计周期内存在同现点位的对象之间的伴随距离,减少了需要进行伴随分析的数据量,提高了伴随分析的效率;此外,通过确定两个对象在预设统计周期内的第一个同现点位和最后一个同现点位内的轨迹数据,并基于该轨迹数据统计该两个对象在该预设统计周期内的伴随距离,提高了伴随距离统计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18]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确定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在预设统计周期内的伴随距离的流程示意图;
[0019]图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traj1和traj2的监控点位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23]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0024]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部分技术术语进行简单说明。
[0025]同现点位: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的同现点位是指既采集到第一对象的图像,又采集到第二对象的图像,且采集到第一对象的图像的采集时间与采集到第二对象的图像的采集时间之间的差值(以较大者减去较小者为例,下同)不超过预设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实际场景设定,如5秒)的监控点位。
[0026]举例来说,假设预设时间间隔为λ,监控点位A在时间T1采集到第一对象的图像,在时间T2采集到第二对象的图像(T2>T1),且T2-T1≤λ,则监控点位A为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的同现点位。
[0027]互斥点位: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的互斥点位是指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分别按照所确定的轨迹移动时,无法在伴随状态下分别经过的两个监控点位。
[0028]例如,当第一监控点位采集到第一对象的图像,第二监控点位采集到第二对象的
图像,且第一监控点位和第二监控点位之间的距离大于采集时间差值(第一监控点位采集到第一对象的图像的采集时间与第二监控点位采集到第二对象的图像的采集时间之间的差值)与预设最大速度(可以根据实际场景设定,如2m/s)二者之积时,第一监控点位和第二监控点位为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互斥点位;或,采集时间差值小于第一监控点位和第二监控点位之间的距离与预设最大速度二者的比值;或,第一监控点位和第二监控点位之间的距离与采集时间差值二者的比值大于预设最大速度。
[0029]举例来说,假设预设最大速度为Vmax,监控点位C在时间T3采集到第一对象的图像,监控点位D在时间T4采集到第二对象(T4>T3)的图像,监控点位C和监控点位D之间的距离为S,则当S>(T2-T1)*Vmax时,监控点位C和监控点位D为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的互斥点位。
[0030]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1]请参见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0032]步骤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在预设统计周期内的同现点位;其中,一个所述同现点位为一个在预设时间间隔内采集到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的图像的监控点位;基于第一轨迹数据和第二轨迹数据,确定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在所述预设统计周期内的伴随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轨迹数据包括以第一同现点位为起点,以第二同现点位为终点的所述第一对象的第一轨迹上的图像采集数据,所述第二轨迹数据包括以所述第一同现点位为起点,以所述第二同现点位为终点的所述第二对象的第二轨迹上的图像采集数据,所述第一同现点位和所述第二同现点位分别为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在所述预设统计周期内的第一个同现点位和最后一个同现点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第一轨迹数据和第二轨迹数据,确定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在预设统计周期内的伴随距离,包括:确定所述第一轨迹数据和所述第二轨迹数据中相邻的同现点位,并确定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在各相邻的同现点位之间的伴随距离;基于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在各相邻的同现点位之间的伴随距离,确定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在所述预设统计周期内的伴随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在各相邻的同现点位之间的伴随距离,包括:针对同一对相邻的同现点位,若确定所述第一轨迹和所述第二轨迹在该相邻的同现点位之间存在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的互斥点位,则确定该相邻的同现点位之间的伴随距离为0;其中,所述互斥点位为基于图像采集数据确定的,所述第一对象按照所述第一轨迹移动,且所述第二对象按照所述第二轨迹移动时,无法在伴随状态下分别经过的两个监控点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在各相邻的同现点位之间的伴随距离,包括:针对同一对相邻的同现点位,若确定所述第一轨迹和所述第二轨迹在该相邻的同现点位之间不存在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的互斥点位,则基于所述第一轨迹和所述第二轨迹在该相邻的同现点位之间的监控点位,确定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在该相邻的同现点位之间的伴随距离;其中,所述互斥点位为基于图像采集数据确定的,所述第一对象按照所述第一轨迹移动,且所述第二对象按照所述第二轨迹移动时,无法在伴随状态下分别经过的两个监控点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轨迹和所述第二轨迹在该相邻的同现点位之间的监控点位,确定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在该相邻的同现点位之间的伴随距离,包括:对该相邻的同现点位,以及第一轨迹和第二轨迹在该相邻的同现点位之间的不同监控点位,按照采集时间的顺序进行排序;分别确定排序后各相邻监控点位之间的距离,并将各相邻监控点位之间的距离之和,确定为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在该相邻的同现点位之间的伴随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第一对象和第二对象在预设统计周期内的同现点位,包括:
获取第一对象在预设统计周期内的图像采集数据,作为第一图像采集数据集;并获取第二对象在所述预设统计周期内的图像采集数据,作为第二图像采集数据集;对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数据集和所述第二图像采集数据集中的任一条图像采集数据,基于该条图像采集数据的采集时间以及所述预设时间间隔,确定该条图像采集数据所属的时间段;基于同一时间段内的第一图像采集数据和第二图像采集数据,确定所述第一对象和所述第二对象的同现点位;其中,所述第一图像采集数据为所述第一图像采集数据集中的图像采集数据,所述第二图像采集数据为所述第二图像采集数据集中的图像采集数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图像采集数据集中的任一条图像采集数据所属的时间段包括两个相邻的时间段,或,所述第二图像采集数据集中的任一条图像采集数据所属的时间段包括两个相邻的时间段,或,所述第一图像采集数据集中的任一条图像采集数据所属的时间段包括两个相邻的时间段,以及,所述第二图像采集数据集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明黄伟郑维勃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