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三腔管压迫止血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1855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三腔管压迫止血牵引装置,包括:病床床架;病床床尾挡板;床尾连接抓手;支撑轴与床尾连接抓手连接,支撑轴竖直设置;升降板上开设有柱状通孔,升降板上开设有滑轮槽;滑轮置于滑轮槽中,滑轮能够于滑轮槽的内部沿至少一个方向自由地转动;牵引绳的长度为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三腔管压迫止血牵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
,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三腔管压迫止血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的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消化科常见的急危重症,目前尽管对出血有多种现代治疗方法,但传统的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术仍是药物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的急救措施,为内镜或介入手术止血创造条件。其方便及高效的抢救手段为现场急救提供了有效支持。
[0003]临床上三腔二囊管为一次性使用的材料,但是置入三腔二囊管后的牵引用物需要多种器材,临床抢救过程争分夺秒,种类繁多的牵引用物不但会浪费抢救时间,还会因人而异,缺乏统一规范。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点:第一、没有配套牵引滑轮,通常用输液架替代;输液架不能固定,随着患者体位移动;转运不方便,不能随着转运床同时移动。第二、三腔二囊管外端需要一根牵引绳系0.5kg的重物,临床上目前牵引绳用绷带替代,长短不固定;0.5kg的重物用500ml塑料输液瓶替代,重量不确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体化三腔管压迫止血牵引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一体化三腔管压迫止血牵引装置,其中,包括:
[0007]病床床架;
[0008]病床床尾挡板,所述病床床尾挡板竖直设置,所述病床床尾挡板的下端与所述病床床架的一端连接;
[0009]床尾连接抓手,所述床尾连接抓手与所述病床床尾挡板可拆卸地连接;
[0010]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为柱体结构,所述支撑轴与所述床尾连接抓手连接,所述支撑轴竖直设置;
[0011]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上开设有柱状通孔,所述柱状通孔的尺寸与所述支撑轴的尺寸相配合,所述升降板可沿着所述支撑轴的轴线方向移动和固定,所述升降板上开设有滑轮槽;
[0012]滑轮,所述滑轮置于所述滑轮槽中,所述滑轮的尺寸与所述滑轮槽的尺寸相匹配,所述滑轮能够于所述滑轮槽的内部沿至少一个方向自由地转动,所述滑轮的轮面上具有凹槽;
[0013]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尺寸与所述滑轮的所述轮面上的所述凹槽相匹配,所述牵引绳的长度为2.0

3.0m,所述牵引绳的一端连接有配重物,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连接有圆环。
[0014]上述的一体化三腔管压迫止血牵引装置,其中,所述床尾连接抓手包括:第一板状
结构、第二板状结构、第三板状结构和螺栓,所述第一板状结构与所述第二板状结构平行,所述第三板状结构的截面呈圆弧状,所述第三板状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板状结构、所述第二板状结构连接,所述第一板状结构、所述第二板状结构和所述第三板状结构组合成“U”型,所述螺栓垂直与所述第一板状结构和所述第二板状结构,所述螺栓贯穿所述第一板状结构和所述第二板状结构。
[0015]上述的一体化三腔管压迫止血牵引装置,其中,所述第三板状结构的长度大于所述病床床尾挡板的宽度。
[0016]上述的一体化三腔管压迫止血牵引装置,其中,所述支撑轴与所述第三板状结构的凸出的一面连接。
[0017]上述的一体化三腔管压迫止血牵引装置,其中,所述升降板上开设有线槽,所述线槽开设于所述滑轮槽的内部,所述线槽贯穿所述升降板,所述线槽的尺寸和所述牵引绳的尺寸相配合。
[0018]上述的一体化三腔管压迫止血牵引装置,其中,所述配重物的重量为0.5kg,所述牵引绳与所述滑轮配合,所述牵引绳穿过所述线槽连接所述配重物。
[0019]上述的一体化三腔管压迫止血牵引装置,其中,还包括:三腔管,所述圆环连接所述三腔管和所述牵引绳,所述圆环可操作地扣于所述三腔管的末端。
[0020]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0021](1)本技术的使用可以改变原有三腔管护理盘内物品不齐全,缺乏专用牵引架和滑轮、0.5kg重物、牵引线不够规范的现状;
[0022](2)本技术物品简单清晰,便于操作。
[0023](3)本技术可以提高抢救肝硬化大出血或者实施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术操作的效率,提高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术后牵引的有效性。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的一体化三腔管压迫止血牵引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的一体化三腔管压迫止血牵引装置的病床床架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的一体化三腔管压迫止血牵引装置的床尾连接抓手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技术的一体化三腔管压迫止血牵引装置的升降板的示意图。
[0028]图5是本技术的一体化三腔管压迫止血牵引装置的牵引绳的示意图。
[0029]附图中:1、病床床架;2、病床床尾挡板;3、床尾连接抓手;4、支撑轴;5、升降板;6、滑轮;7、配重物;8、牵引绳;9、圆环;10、三腔管;11、螺栓;31、第一板状结构;32、第二板状结构;33、第三板状结构;51、滑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
[0031]图1是本技术的一体化三腔管压迫止血牵引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体化三腔管压迫止血牵引装置的病床床架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体化三腔管压迫止血牵引装置的床尾连接抓手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体化三
腔管压迫止血牵引装置的升降板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体化三腔管压迫止血牵引装置的牵引绳的示意图。请参见图1至图5所示,示出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一体化三腔管压迫止血牵引装置,包括:病床床架1;病床床尾挡板2,病床床尾挡板2竖直设置,病床床尾挡板2的下端与病床床架1的一端连接;床尾连接抓手3,床尾连接抓手3与病床床尾挡板2可拆卸地连接;支撑轴4,支撑轴4为柱体结构,支撑轴4与床尾连接抓手3连接,支撑轴4竖直设置;升降板5,升降板5上开设有柱状通孔,柱状通孔的尺寸与支撑轴4的尺寸相配合,升降板5可沿着支撑轴4的轴线方向移动和固定,升降板5上开设有滑轮槽51;滑轮6,滑轮6置于滑轮槽51中,滑轮6的尺寸与滑轮槽51的尺寸相匹配,滑轮6能够于滑轮槽51的内部沿至少一个方向自由地转动,滑轮6的轮面上具有凹槽;牵引绳8,牵引绳8的尺寸与滑轮6的轮面上的凹槽相匹配,牵引绳8的长度为2.0

3.0m,牵引绳8的一端连接有配重物7,牵引绳8的另一端连接有圆环9。
[0032]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床尾连接抓手3包括:第一板状结构31、第二板状结构32、第三板状结构33和螺栓11,第一板状结构31与第二板状结构32平行,第三板状结构33的截面呈圆弧状,第三板状结构3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板状结构31、第二板状结构32连接,第一板状结构31、第二板状结构32和第三板状结构33组合成“U”型,螺栓11垂直与第一板状结构31和第二板状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三腔管压迫止血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病床床架;病床床尾挡板,所述病床床尾挡板竖直设置,所述病床床尾挡板的下端与所述病床床架的一端连接;床尾连接抓手,所述床尾连接抓手与所述病床床尾挡板可拆卸地连接;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为柱体结构,所述支撑轴与所述床尾连接抓手连接,所述支撑轴竖直设置;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上开设有柱状通孔,所述柱状通孔的尺寸与所述支撑轴的尺寸相配合,所述升降板可沿着所述支撑轴的轴线方向移动和固定,所述升降板上开设有滑轮槽;滑轮,所述滑轮置于所述滑轮槽中,所述滑轮的尺寸与所述滑轮槽的尺寸相匹配,所述滑轮能够于所述滑轮槽的内部沿至少一个方向自由地转动,所述滑轮的轮面上具有凹槽;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尺寸与所述滑轮的所述轮面上的所述凹槽相匹配,所述牵引绳的长度为2.0

3.0m,所述牵引绳的一端连接有配重物,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连接有圆环;所述床尾连接抓手包括:第一板状结构、第二板状结构、第三板状结构和螺栓,所述第一板状结构与所述第二板状结构平行,所述第三板状结构的截面呈圆弧状,所述第三板状结构的两端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雅芬沈璟沙夏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同济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