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小型轿车的电动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18445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减压阀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小型轿车的电动座椅。包括第一承载座和第二承载座,第一承载座包括水平布置的支撑座,支撑座通过双导轨的直线滑动导轨副设于底座上,第二承载座包括U形板和座椅托板,U形板的两侧板均通过并列设置的连杆和驱动杆活动连接着座椅托板的对应两侧板,每根所述驱动杆依次通过蜗轮蜗杆机构和第二锥齿轮组连接着转轴,转轴的中部通过联轴器连接着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同时U形板的底板转动连接着支撑座;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动座椅通过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分别控制,简化了传动的设计,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可操作性。低了成本、增加了可操作性。低了成本、增加了可操作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小型轿车的电动座椅


[0001]本技术涉及减压阀的
,具体是一种用于小型轿车的电动座椅。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汽车座椅无法让老年人以及残障人士轻松上车,老年人口及残疾人士在陪护人员的帮助下上车费时费力,为了方便上述人群上车,目前已经设计出无障碍汽车,这种汽车设计了大车门,专门停放轮椅的地方以及辅助上下装置,方便陪护人员帮助老人及残疾人上车。虽然上述车辆,方便了老人及残疾人上下车,但是上述车辆的类型均为大型商务车,其中的无障碍装置均基于大车厢以及大车门设计,并不适用于更为普遍的小型车。
[0003]因此有人对汽车座椅进行改装,使得座椅可以整体抬起,再通过手动的方式将座椅拉出车外,待人上车后,将座椅推回原位,虽然可将无障碍座椅成功配备在小型车上,但该座椅稳定性不够,仍然需要较大空间,且手动的方式费时费力。为了使老年人口以及残疾人士更方便上下车,需要设计一种用于小型轿车的电动座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小型轿车的电动座椅,解决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或者残疾人在乘坐小型车家用轿车时上下车不便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用于小型轿车的电动座椅,包括第一承载座和第二承载座;
[0006]第一承载座包括水平布置的支撑座11,支撑座11通过双导轨的直线滑动导轨副设于底座12上,且双导轨之间设有滚珠丝杆螺母副,滚珠丝杆螺母副中的丝杆13一端通过第一锥齿轮组14连接着第一电机15的输出轴;
[0007]第二承载座包括U形板21、座椅托板22、转轴23和第二电机24;
[0008]所述U形板21的两侧板均通过并列设置的连杆25和驱动杆26活动连接着座椅托板22的对应两侧板;
[0009]每根所述驱动杆23依次通过蜗轮蜗杆机构27和第二锥齿轮组28连接着转轴23,转轴23的中部通过联轴器连接着第二电机24的输出轴;
[0010]所述U形板21的底板通过直齿轮组转动连接着支撑座11,且直齿轮组中的小齿轮轴连接有第三电机31。
[0011]进一步,所述直齿轮组包括相啮合的小齿轮32和大齿轮,所述大齿轮包括齿圈33和转盘34,齿圈33的上端口设有挡台331,转盘34包括下部第一圆柱341和上部第二圆柱342,且第二圆柱342的外圆柱面上开设有挡台豁口343;
[0012]所述支撑座11中部设有凸台111,凸台111上开设有大齿轮槽和小齿轮槽,且大齿轮槽的中部设有套筒112;
[0013]当小齿轮32和齿圈33配合布置于对应的小齿轮槽和大齿轮槽内,所述第一圆柱341配合插设在套筒112内,所述挡台331和所述挡台豁口343配合,第二圆柱342的上端面和
U形板21的底板固定连接,即完成U形板21的底板和所述支撑座11的转动连接。
[0014]进一步,所述支撑座11为方形,且方形的四个直角处均设有支撑柱113。
[0015]进一步,每个所述蜗轮蜗杆机构27中的蜗杆通过安装板固定安装在所述U形板21的侧板上,且蜗杆和所述转轴23的对应端通过所述第二锥齿轮组28连接;
[0016]每个所述蜗轮蜗杆机构27中的蜗轮和所述驱动杆26的下端通过销轴和U形板21对应侧板活动连接。
[0017]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0018]本技术的电动座椅,包括第一承载座和第二承载座,第一承载座包括水平布置的支撑座,支撑座通过双导轨的直线滑动导轨副设于底座上,第二承载座包括U形板和座椅托板,U形板的两侧板均通过并列设置的连杆和驱动杆活动连接着座椅托板的对应两侧板,每根所述驱动杆依次通过蜗轮蜗杆机构和第二锥齿轮组连接着转轴,转轴的中部通过联轴器连接着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同时U形板的底板转动连接着支撑座;当底座固定安装在车辆的座位时,支撑座首先可以滑动到预设位置时停止,然后直齿轮组转动带动U形板的底板转动调整到合适的角度,最后驱动杆带动座椅托板降低,将座椅托板置于车辆外部空间,待行动不便的人坐上座椅后,将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反转,座椅可回收至车辆内部;因此本技术的电动座椅通过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分别控制,简化了传动的设计,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可操作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电动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承载座的轴测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承载座的另一轴测图。
[0022]图4为图2中直系齿轮组的爆炸图。
[0023]其中:11支撑座、111凸台、112套筒、113支撑柱、12底座、13丝杆、14第一锥齿轮组、15第一电机、21U形板、22座椅托板、23转轴、24第二电机、25连杆、26驱动杆、27蜗轮蜗杆机构、28第二锥齿轮组、31第三电机、32小齿轮、33齿圈、331挡台、34转盘、341第一圆柱、342第二圆柱、343挡台豁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实施例
[0025]见图1,一种用于小型轿车的电动座椅,包括第一承载座和第二承载座;
[0026]第一承载座包括水平布置的支撑座11,支撑座11通过双导轨的直线滑动导轨副设于底座12上,且双导轨之间设有滚珠丝杆螺母副,滚珠丝杆螺母副中的丝杆13一端通过第一锥齿轮组14连接着第一电机15的输出轴;
[0027]第二承载座包括U形板21、座椅托板22、转轴23和第二电机24;
[0028]所述U形板21的两侧板均通过并列设置的连杆25和驱动杆26活动连接着座椅托板22的对应两侧板;
[0029]每根所述驱动杆23依次通过蜗轮蜗杆机构27和第二锥齿轮组28连接着转轴23,转轴23的中部通过联轴器连接着第二电机24的输出轴;
[0030]所述U形板21的底板通过直齿轮组转动连接着支撑座11,且直齿轮组中的小齿轮轴连接有第三电机31。
[0031]见图2和图3,所述直齿轮组包括相啮合的小齿轮32和大齿轮,所述大齿轮包括齿圈33和转盘34,齿圈33的上端口设有挡台331,转盘34包括下部第一圆柱341和上部第二圆柱342,且第二圆柱342的外圆柱面上开设有挡台豁口343;
[0032]所述支撑座11中部设有凸台111,凸台111上开设有大齿轮槽和小齿轮槽,且大齿轮槽的中部设有套筒112;
[0033]见图4,当小齿轮32和齿圈33配合布置于对应的小齿轮槽和大齿轮槽内,所述第一圆柱341配合插设在套筒112内,所述挡台331和所述挡台豁口343配合,第二圆柱342的上端面和U形板21的底板固定连接,即完成U形板21的底板和所述支撑座11的转动连接。
[0034]所述支撑座11为方形,且方形的四个直角处均设有支撑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小型轿车的电动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承载座和第二承载座;第一承载座包括水平布置的支撑座(11),支撑座(11)通过双导轨的直线滑动导轨副设于底座(12)上,且双导轨之间设有滚珠丝杆螺母副,滚珠丝杆螺母副中的丝杆(13)一端通过第一锥齿轮组(14)连接着第一电机(15)的输出轴;第二承载座包括U形板(21)、座椅托板(22)、转轴(23)和第二电机(24);所述U形板(21)的两侧板均通过并列设置的连杆(25)和驱动杆(26)活动连接着座椅托板(22)的对应两侧板;每根所述驱动杆(26)依次通过蜗轮蜗杆机构(27)和第二锥齿轮组(28)连接着转轴(23),转轴(23)的中部通过联轴器连接着第二电机(24)的输出轴;所述U形板(21)的底板通过直齿轮组转动连接着支撑座(11),且直齿轮组中的小齿轮轴连接有第三电机(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小型轿车的电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齿轮组包括相啮合的小齿轮(32)和大齿轮,所述大齿轮包括齿圈(33)和转盘(34),齿圈(33)的上端口设有挡台(331),转盘(34)包括下部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道高张学海邵佳成鲁宏伟王闻博陈本虎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