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电保护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0651 阅读:3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漏电保护插头,它是将常规漏电保护装置改进后结合于插头而成。它包含插头塑胶外壳、电路控制板及漏电脱扣机构,其特征在于:由铁轴芯直接驱动卡片进行锁扣、脱扣动作,所有脱扣机构均安装于线圈座上,将插头与漏电保护器合二为一,体积小,动作可靠,灵敏度高,完全不同于现有脱扣器的磁轭、基架、衔铁等结构,可用于家用电器、尤其是移动式电器的漏电保护。(*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插头,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漏电保护功能、可有效防止因电器漏电而造成触电及其它事故发生的新型漏电保护插头。现有技术已有各种漏电保护装置,例如,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号88219848.3中公开的家用漏电保护开关,诸如此类的漏电保护装置由于零件多而复杂,带来灵敏度、可靠性和可移动性等方面问题,而且采用常规漏电保护器进行集中式控制,往往因局部漏电造成全局跳闸,也不能满足专用于某一种电器例如电热水器、电火锅等的漏电保护的需求,而现有的电插头又都不具备漏电保护功能,因此在家用电器日益普及的今天,越来越需要一种将漏电保护与电插头结合起来的新型漏电保护插头。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漏电保护功能的插头。这种漏电保护电插头应能具备传感灵敏可靠、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漏电保护插头包含上下塑胶外壳(Ⅰ)、控制电路(Ⅱ)和漏电脱扣机构(Ⅲ),其中控制电路(Ⅱ)包含零序电流互感器12、IC、SCR、压敏电阻等;漏电脱扣机构(Ⅲ)包含线圈座(1)、铁轴芯(2)、复位弹簧(3)、卡片(4)、动作线圈(5)、复位架(6)、推杆(7)、青铜片(8)、铜脚(9)、大弹簧(10)及上、下银触点(11)。当电器发生漏电、触电时,零序电流互感器12立即检测出并发信号至IC放大处理,驱动可控硅导通,以大电流激励动作线圈,吸合铁轴芯(2)克服复位弹簧(3)弹力使卡片(4)向后运动,使复位架(6)与推杆(7)分离并使推杆(7)向外突出,复位架(6)借助青铜片(8)弹力向下运动 使上、下银触点(11)脱开从而切断电源,阻止了电器漏、触电的发生。当再次将插头接通电源时,按下突出的推杆(7)形成的复位钮克服大弹簧(10)的弹力向下运动,同时卡片(4)随之向下,复位弹簧(3)推动铁轴芯(2)向前运动,锁住复位架(6),当手从推杆(7)外露部分松开时,大弹簧(10)的弹力克服青铜片阻力使复位架向上运动,上、下银触点(11)相接触使电源接通。本技术的漏电保护插头的特征是由铁轴芯直接驱动卡片进行锁扣、脱扣动作,脱扣机构除复位架和青铜片外均装在线圈座上,即使按住推杆也能灵活脱扣。实施本技术的漏电保护插头,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巧、调整环节少、可靠性高而且性能稳定等特点,和现有技术比,由于没有基架、磁轭、衔铁、连杆等部件,大大减少了零件数,有利于动作可靠性的改善和大规模生产。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和特征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2是本技术漏电保护插头实施例的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漏电保护插头中漏电脱扣机构中线圈座的立体图、底视图和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漏电保护插头中漏电脱扣机构中卡片的立体图5是本技术漏电保护插头漏电脱扣机构中推杆的顶视图和侧视图;图6是本技术漏电保护插头实施例中控制电路原理图。参照图1,本技术漏电保护插头的外壳(Ⅰ)由阻燃塑料制成,外壳底面伸出的三个用于被电插座接纳的铜脚(9)的尺寸和布局符合国家标准GB1003--80要求。外壳顶面设置有试验按钮和锁扣推杆钮,前者用于测试本漏电保护插头工作状况好坏,当它被按下时,产生一模拟漏电流回路,漏电流为5--10MA,在30--50毫秒时间内本漏电保护插头便迅速反应,符合国标GB 6829--86的规定;后者用于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漏电而被检测动作后恢复锁扣状态。在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与输出 线相接的零序电流互感器12、装有IC、SCR、电容等器件的控制电路(Ⅱ),漏电脱扣机构(Ⅲ)以及和漏电脱扣机构相配合的上、下银触点(11)。漏电脱扣机构(Ⅲ)包含推杆(7)、铁轴芯(2)、复位架(6)、动作线圈(5)、大弹簧(10)、复位弹簧(3)、线圈座(1)、卡片(4)、青铜片(8),其中复位弹簧(3)装在动作线圈(5)的中心孔内,铁轴芯(2)也装在该动作线圈(5)的中心孔内,其中一端顶着复位弹簧(3)另一端卡槽装于卡片(4)的槽内,(参见图1),卡片(4)装在推杆(7)的导向槽内,动作线圈(5)、推杆(7)分别装在线圈座(1)相应安装槽上,大弹簧(10)的一端置于所述外壳下部分中的圆孔内另一端则顶住推 杆(7),复位架(6)用下银触点固定在青铜片(8)上,上银触点固定在铜脚上并嵌入线圈座(1)的槽内,而线圈座(1)、青铜片(8)安装固定在印板电路板上。参考图6,由零序电流互感器12感应用电器13的输出回路漏电流数值大小,经IC运算放大、比较后驱动SCR导通或关断,当SRC导通时有大电流通过动作线圈(5)吸合铁轴芯(2)使漏电脱扣机构动作,抽动卡片(4)使推杆与复位架分离并向上突出,复位架在青铜片(8)弹力作用下向下运动,切断电源。在图6电路中,电容器C1用于滤波,C2、C3用于防干扰,压敏电阻用于防止浪涌冲击时的误动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漏电保护插头,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上下对合的塑胶外壳;装在所述外壳内的电路部分,该电路包含零序电流互感器、SCR、运算放大器、整流电路、压敏电阻、电容器等;装在所述外壳内的漏电脱扣机构,包含有推杆(7)、铁轴芯(2)、复位架(6)、动作线圈(5)、大弹簧(10)、复位弹簧(3)、线圈座(1)、卡片(4)、青铜片(8),其中复位弹簧(3)装在动作线圈(5)的中心孔内,铁轴芯(2)也装在该动作线圈(5)的中心孔内,其中一端顶着复位弹簧(3),另一端卡槽装于卡片(4)的槽内,卡片(4)装在推杆(7)的导向槽内,动作线圈(5)、推杆(7)分别装在线圈座(1)相应安装槽上,大弹簧(10)的一端置于所述外壳下部分中的圆孔内、另一端则顶住推杆(7),复位架(6)用下银触点固定在青铜片(8)上,上银触点固定在铜脚上并嵌入线圈座(1)的槽内而线圈座(1)、青铜片(8)安装固定在印板电路板上;用于控制电回路通断的上、下银触点。图5是本实用新型漏电保护插头漏电脱扣机构中推杆的顶视图和侧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漏电保护插头实施例中控制电路原理图。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漏电保护插头的外壳(Ⅰ)由阻燃塑料制成,外壳底面伸出的三个用于被电插座接纳的铜脚(9)的尺寸和布局符合国家标准GB1003--80要求。外壳顶面设置有试验按钮和锁扣推杆钮,前者用于测试本漏电保护插头工作状况好坏,当它被按下时,产生一模拟漏电流回路,漏电流为5--10MA,在30--50毫秒时间内本漏电保护插头便迅速反应,符合国标GB6829--86的规定;后者用于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漏电而被检测动作后恢复锁扣状态。在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与输出线相接的零序电流互感器12、装有IC、SCR、电容等器件的控制电路(Ⅱ),漏电脱扣机构(Ⅲ)以及和漏电脱扣机构相配合的上、下银触点(11)。漏电脱扣机构(Ⅲ)包含:推杆(7)、铁轴芯(2)、复位架(6)、动作线圈(5)、大弹簧(10)、复位弹簧(3)、线圈座(1)、卡片(4)、青铜片(8),其中复位弹簧(3)装在动作线圈(5)的中心孔内,铁轴芯(2)也装在该动作线圈(5)的中心孔内,其中一端顶着复位弹簧(3)另一端卡槽装于卡片(4)的槽内,(参见图1),卡片(4)装在推杆(7)的导向槽内,动作线圈(5)、推杆(7)分别装在线圈座(1)相应安装槽上,大弹簧(10)的一端置于所述外壳下部分中的圆孔内另一端则顶住推杆(7),复位架(6)用下银触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漏电保护插头,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上下对合的塑胶外壳;装在所述外壳内的电路部分,该电路包含零序电流互感器、SCR、运算放大器、整流电路、压敏电阻、电容器等;装在所述外壳内的漏电脱扣机构,包含有推杆(7)、铁轴芯(2)、复位架(6)、动作线圈(5)、大弹簧(10)、复位弹簧(3)、线圈座(1)、卡片(4)、青铜片(8),其中复位弹簧(3)装在动作线圈(5)的中心孔内,铁轴芯(2)也装在该动作线圈(5)的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育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久兴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