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混流设备及滤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0267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混流设备及滤油系统,充电混流设备包括壳体及设于壳体内的混流组件,所述混流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分流部、设于两个分流部一端的混流块、设于两个分流部另一端的分流块及分设于两个分流部的内部的正电极、负电极,所述分流部两端分别具有进油口及出油口,所述混流块及分流块之间设有紧固件,以将混流块、分流部及分流块进行紧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充电混流设备及滤油系统通过在分流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混流块及分流块,通过在混流块及分流块之间设置紧固件,提高混流组件整体密封性,且结构更牢固,另外,紧固件穿过混流块的混流通道,对经过混流通道的油液起到扰流作用,进一步增加油液的混合程度。进一步增加油液的混合程度。进一步增加油液的混合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混流设备及滤油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油净化
,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混流设备及滤油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上以减少摩擦、保护设备的液体润滑剂,主要起到润滑、防锈、清洁、密封、缓冲等作用。机械设备的运行过程会使油液产生固体颗粒物、油泥、漆膜、亚微米颗粒物、水分等,使油液劣化,劣化后的油液很有可能导致设备故障,例如设备的腐蚀、泄漏、动作失灵等。另外,润滑油在储存、运输过程中也会引入水分、颗粒杂质、金属离子及金属氧化物等。因此在使用时需对润滑油进行净化或过滤。
[0003]目前电荷式净油对净化小颗粒物有较好的效果。电荷式净油方式的原理为:带有杂质的油液在装置中分为两路,分别装有电荷注入装置,其中一路注入正电荷,另一路注入负电荷,带上正、负电荷的污染颗粒物混合时会相互聚结长大。将混合后的油液通入过滤装置,聚结后的颗粒物较为容易被捕捉过滤掉。然而,现有充电混流设备一般为通过在分流通道之后通过管路连接混合容器,对充电后油液进行混合,这样增加了设备复杂程度及占地面积;或者是通过直接将分流管道的出油端汇集连接到总管道,这样则导致油液混合程度较低;且现有充电混流设备在分流及混流处密封性较差,容易泄露。
[0004]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充电混流设备及滤油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密封性较好的充电混流设备。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充电混流设备,其包括壳体及设于壳体内的混流组件,所述混流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分流部、设于两个分流部一端的混流块、设于两个分流部另一端的分流块及分设于两个分流部的内部的正电极、负电极,所述分流部两端分别具有进油口及出油口,所述混流块及分流块之间设有紧固件,以将混流块、分流部及分流块进行紧固。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混流块设于所述出油口的外侧,所述混流块开设有混流通道,所述分流部通过所述出油口与混流通道连通,所述分流块设于所述进油口外侧,所述分流块开设有分流通道,所述分流部通过所述进油口与所述分流通道连通。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紧固件包括至少两个螺栓,所述螺栓的两端分别与混流块及分流块螺栓配合。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螺栓穿过所述混流通道与所述混流块固定。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螺栓位于分流部的外侧,所述螺栓的材质为不锈钢。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螺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螺栓位于
所述混流块的两侧,且相对于所述混流块呈对称设置。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壳体的内部分隔为混流腔及进液腔,所述混流组件位于所述混流腔中并固定于所述第一隔板。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分流块的分流通道具有入口,所述第一隔板具有与所述入口对应的通孔,通孔上方连接有连接筒,所述分流块通过所述连接筒与所述进液腔密封连通。
[001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密封性较好的滤油系统。
[001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滤油系统,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混流设备及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于所述充电混流设备之后,以对自充电混流设备流出的油液进行过滤。
[0016]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充电混流设备及滤油系统通过在分流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混流块及分流块,通过在混流块及分流块之间设置紧固件,提高混流组件整体密封性,且结构更牢固;另外,紧固件穿过混流块的混流通道,对经过混流通道的油液起到扰流作用,进一步增加油液的混合程度。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充电混流设备的立体图。
[0018]图2为图1中充电混流设备的剖视图。
[0019]图3为图1中充电混流设备的另一方向的剖视图。
[0020]图4为图2中上方圆圈部分的放大图。
[0021]图5为图2中下方圆圈部分的放大图。
[0022]图6为图2中分流部与混流块及分流块的安装图。
[0023]图7为图6中混流块的立体图。
[0024]图8为图4中第一堵头的立体图。
[0025]图9为图7中混流块的剖视图。
[0026]图10为图6中分流块的立体图。
[0027]图11为图5中第二堵头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9]本技术提供一种滤油系统,其包括充电混流设备及过滤装置,充电混流设备用于将油液分为两路,并对两路油液进行加载正、负电荷,进而将两路油液进行混合,过滤装置设于充电混流设备之后,以对自充电混流设备流出的油液进行过滤。当然滤油系统应当包括驱动油液流动的动力设备(如油泵)、连接各部件的油液管路、设于油液管路上的必要的阀、用于对油液进行预过滤的预过滤装置等,可根据实际需处理油液的品质进行调整,在此不予限制。
[0030]请参图1至图3所示,充电混流设备包括壳体10、混流组件及充电组件20。壳体10包
括筒部11、设于筒部11一端的法兰盖12、设于筒部11 内的第一隔板13及第二隔板14。筒部11上开设有进油口15、出油口16 及排污口17。筒部11外侧还对称安装有用于搬运的把手18及用于安装外部电源的电源安装部19。法兰盖12位于筒部11上端,用于将筒部11上端开口进行密闭,法兰盖12顶部设有排气阀40、压力表50及取样阀60。第一隔板13及第二隔板14与筒部11之间密封安装,将筒部11内分隔为收容混流组件的混流腔11a和进液腔11b,其中,混流腔11a位于法兰盖 12与第一隔板13之间,进液腔11b位于第一隔板13与第二隔板14之间。筒体11、法兰盖12、第一隔板13及第二隔板14的材质为不锈钢。
[0031]混流组件设于壳体10内,具体包括两个分流部30、混流块33、分流块35。两个分流部30并排设置,分流部30的内部具有分流腔,分流部30 的两端分别具有进油口及出油口,两个分流部30的出油口相互邻近设置,壳体10与分流部30之间为混流腔11a,分流腔通过出油口与混流腔11a 连通。分流块35及混流块33分别套设于两个分流部30的两端。分流块 35用于将油液分流为两路,然后通过两个第二堵头分别通入两个分流部 30内,混流块33用于将两个分流部30流出的油液进行混合,进而排出到混流腔11a进行进一步的混合。
[0032]分流部30包括筒部31及设于筒部31两端的第一堵头32及第二堵头 34。第一堵头32及第二堵头34用于将筒部31两端开口进行封堵。分流部30的出油口开设于第一堵头32,进油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混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设于壳体内的混流组件,所述混流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分流部、设于两个分流部一端的混流块、设于两个分流部另一端的分流块及分设于两个分流部的内部的正电极、负电极,所述分流部两端分别具有进油口及出油口,所述混流块及分流块之间设有紧固件,以将混流块、分流部及分流块进行紧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混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流块设于所述出油口的外侧,所述混流块开设有混流通道,所述分流部通过所述出油口与混流通道连通,所述分流块设于所述进油口外侧,所述分流块开设有分流通道,所述分流部通过所述进油口与所述分流通道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混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包括至少两个螺栓,所述螺栓的两端分别与混流块及分流块螺栓配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混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穿过所述混流通道与所述混流块固定。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建伟刘威陈杰张冰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威胜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