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9889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包括主体和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手柄、夹持组件和驱动组件,该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通过滑块和限位槽的配合,实现对主体的一级限位,通过第一弹簧的回复力,使得抵靠球与主体抵靠,从而实现对主体的二级限位,使得驱动组件可直接进行对主体的固定,不需要再进行逐个调节,节约时间,降低劳动强度,这里通过齿条的移动,实现对横杆的移动,使得两个横杆之间的夹角慢慢变小,实现对主体的夹持,并且这里通过可调节的横杆,可实现对不同角度的两块主体进行连接,较为方便。便。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


[0001]本专利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模板是支承塑性状态的混凝土凝固、硬化成为所要求形状和尺寸的临时结构模型,建筑模板也是浇灌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重要施工工具,无论是现场浇灌或预制厂预制都要采用建筑模板。
[0003]现有的建筑模板在进行连接时一般都是通过螺栓进行固定的,当进行对不同角度的建筑模板固定时,需要安装不同角度的螺栓,较为麻烦,且由于角度的不同,导致在进行对螺栓转动时较为困难,实用性不强,同时在进行固定时,需要对各个角度螺栓进行的初步固定,然后再依次进行对螺栓的缩紧,不仅浪费时间,同时还增加了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包括主体和夹持机构,所述主体上设有竖向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截面为燕尾形,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主体上,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手柄、夹持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手柄设置在主体的一侧,所述夹持组件有两个,两个夹持组件关于手柄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夹持组件与主体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两个夹持组件之间,所述驱动组件与夹持组件连接;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横杆、支杆、滑块和抵靠单元,所述横杆水平设置,所述滑块设置在限位槽内,所述滑块与限位槽滑动连接,所述支杆设置在滑块和横杆之间,所述支杆的一端伸入限位槽与滑块万向铰接,所述支杆的另一端与横杆连接,所述横杆远离支杆的一端与手柄铰接;所述抵靠单元设置在主体和横杆之间,所述抵靠单元包括推动板、移动杆、第一弹簧、限位环和辅助单元,所述推动板设置在横板远离主体的一侧,所述移动杆设置在推动板和横杆之间,所述移动杆的一端与推动板连接,所述移动杆的另一端穿过横杆,所述限位环套设在移动杆上,所述限位环位于横杆和主体之间,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限位环和横杆之间,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移动杆上,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横杆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环连接,所述辅助单元有两个,两个辅助单元分别设置在移动杆远离推动板一端的两侧,所述辅助单元位于移动杆和主体之间,所述辅助单元与移动杆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单元和从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设置在两个夹持组件内的两根横杆之间,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箱、固定杆、齿轮、转杆、旋转板和轴承座,所述驱动箱水平设置,所述齿轮水平设置在驱动箱内,所述旋转板设置在驱动箱的上方,所述转杆设置在旋转板和齿轮之间,所述转杆的一端与旋转板连接,所述转杆的另一端伸入驱动箱与齿轮连接,所述轴承座设置在驱动箱上,所述转杆穿过轴承座,所述固定杆设置在横杆上,
所述固定杆位于横杆和驱动箱之间,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横杆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驱动箱万向铰接;所述从动单元有两个,两个从动单元分别设置在两个夹持组件内的两根横杆上,所述从动组件包括齿条、移动块和第二弹簧,所述横杆上设有条形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截面为L形,所述移动块设置在滑动槽内,所述移动块与滑动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滑动槽内,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移动块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滑动槽一侧的内壁连接,所述齿条设置在驱动箱和移动块之间,所述齿条的一端与移动块连接,所述齿条的另一端穿过驱动箱,所述齿条与驱动箱滑动连接,所述齿条与齿轮啮合。
[0006]作为优选,所述旋转板的上方设有竖向定位杆,所述驱动杆箱上设有若干定位槽,各定位槽沿着转杆的轴线周向均匀设置,所述定位杆的底端穿过旋转板伸入定位槽内,所述定位杆与旋转板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杆与定位槽滑动连接。
[0007]这里通过定位杆实现对旋转板的限位,防止旋转板的转动。
[0008]作为优选,所述移动块上设有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括连接杆、定位板和套环,所述定位板水平设置在移动块的上方,所述连接杆设置在定位板和移动块之间,所述定位板通过连接杆与移动块连接,所述套环套设在连接杆上,所述套环与连接杆滑动连接,所述齿条远离驱动箱的一端与套环的外圈连接。
[0009]这里通过套环和连接杆的配合,使得齿条在自身调节的过程中更加稳定,通过定位板实现对套环的限位,防止套环移出连接杆。
[0010]作为优选,所述辅助单元包括抵靠杆和抵靠球,所述抵靠球设置在移动杆的一侧,所述抵靠杆设置在抵靠球和移动杆之间,所述抵靠球通过抵靠杆与移动杆连接,所述抵靠球远离抵靠杆的一端与主体抵靠。
[0011]这里通过抵靠球减少与主体之前的接触面积,使得有滑动连接转变为滚动连接,同时增加抵靠球对主体的受力点,由一个变为两个,提升抵靠效果。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通过滑块和限位槽的配合,实现对主体的一级限位,通过第一弹簧的回复力,使得抵靠球与主体抵靠,从而实现对主体的二级限位,使得驱动组件可直接进行对主体的固定,不需要再进行逐个调节,节约时间,降低劳动强度,这里通过齿条的移动,实现对横杆的移动,使得两个横杆之间的夹角慢慢变小,实现对主体的夹持,并且这里通过可调节的横杆,可实现对不同角度的两块主体进行连接,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横杆、第二弹簧、移动块、齿条、抵靠单元和连接单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A部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齿条、定位杆和驱动单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横杆、第二弹簧、移动块、齿
条和连接单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手柄,2.横杆,3.支杆,4.滑块,5.推动板,6.移动杆,7.第一弹簧,8.限位环,9.驱动箱,10.固定杆,11.齿轮,12.转杆,13.旋转板,14.轴承座,15.齿条,16.移动块,17.第二弹簧,18.定位杆,19.连接杆,20.定位板,21.套环,22.抵靠杆,23.抵靠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15]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
[0016]如图1

2所示,一种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包括主体和夹持机构,所述主体上设有竖向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截面为燕尾形,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主体上,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手柄1、夹持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手柄1设置在主体的一侧,所述夹持组件有两个,两个夹持组件关于手柄1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夹持组件与主体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两个夹持组件之间,所述驱动组件与夹持组件连接;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横杆2、支杆3、滑块4和抵靠单元,所述横杆2水平设置,所述滑块4设置在限位槽内,所述滑块4与限位槽滑动连接,所述支杆3设置在滑块4和横杆2之间,所述支杆3的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包括主体和夹持机构,所述主体上设有竖向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截面为燕尾形,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主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手柄(1)、夹持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手柄(1)设置在主体的一侧,所述夹持组件有两个,两个夹持组件关于手柄(1)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夹持组件与主体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两个夹持组件之间,所述驱动组件与夹持组件连接;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横杆(2)、支杆(3)、滑块(4)和抵靠单元,所述横杆(2)水平设置,所述滑块(4)设置在限位槽内,所述滑块(4)与限位槽滑动连接,所述支杆(3)设置在滑块(4)和横杆(2)之间,所述支杆(3)的一端伸入限位槽与滑块(4)万向铰接,所述支杆(3)的另一端与横杆(2)连接,所述横杆(2)远离支杆(3)的一端与手柄(1)铰接;所述抵靠单元设置在主体和横杆(2)之间,所述抵靠单元包括推动板(5)、移动杆(6)、第一弹簧(7)、限位环(8)和辅助单元,所述推动板(5)设置在横板远离主体的一侧,所述移动杆(6)设置在推动板(5)和横杆(2)之间,所述移动杆(6)的一端与推动板(5)连接,所述移动杆(6)的另一端穿过横杆(2),所述限位环(8)套设在移动杆(6)上,所述限位环(8)位于横杆(2)和主体之间,所述第一弹簧(7)设置在限位环(8)和横杆(2)之间,所述第一弹簧(7)套设在移动杆(6)上,所述第一弹簧(7)的一端与横杆(2)连接,所述第一弹簧(7)的另一端与限位环(8)连接,所述辅助单元有两个,两个辅助单元分别设置在移动杆(6)远离推动板(5)一端的两侧,所述辅助单元位于移动杆(6)和主体之间,所述辅助单元与移动杆(6)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单元和从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设置在两个夹持组件内的两根横杆(2)之间,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箱(9)、固定杆(10)、齿轮(11)、转杆(12)、旋转板(13)和轴承座(14),所述驱动箱(9)水平设置,所述齿轮(11)水平设置在驱动箱(9)内,所述旋转板(13)设置在驱动箱(9)的上方,所述转杆(12)设置在旋转板(13)和齿轮(11)之间,所述转杆(12)的一端与旋转板(13)连接,所述转杆(12)的另一端伸入驱动箱(9)与齿轮(11)连接,所述轴承座(14)设置在驱动箱(9)上,所述转杆(12)穿过轴承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克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捷辰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