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金针菇液体菌种活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9886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金针菇液体菌种活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粉末状培养基,并以粉末状培养基制备金针菇固体菌种;将制备得到的金针菇固体菌种无菌条件下,用无菌玻璃棒将固体菌种捣碎,成为粉末状固体菌种,接入种子罐中并培养;将发酵培养液1000L倒入1300L的发酵罐中116℃灭菌45分钟,接着再冷却至25℃,将种子罐菌种以10%的接种量接种于发酵罐中,并在无菌环境下持续通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金针菇液体菌种活性的方法,通过对金针菇液体菌种以发酵培育和种子罐培育的方式,增加了菌丝生长点,使金针菇液体菌种活性显著提升,提高了有效菌丝的含量,提升了接种后的萌发速度,缩减了金针菇液体菌种栽培时长。缩减了金针菇液体菌种栽培时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金针菇液体菌种活性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针菇培养领域,具体为一种提高金针菇液体菌种活性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金针菇又称为冬菇、构菌等,是一种世界上著名的食用菌,在我国、日本以及韩国等国家广泛栽培。金针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热量,高多糖含量的天然食品,金针菇是秋冬与早春栽培的食用菌,以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而著称于世,特别是凉拌菜和火锅的上好食材,其营养丰富,清香扑鼻而且味道鲜美,深受大众的喜爱。据测定,金针菇氨基酸的含量非常丰富,高于一般菇类,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特别高,赖氨酸具有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功能。
[0003]金针菇由营养器官(菌丝体)和繁殖器官(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

菌丝体由孢子萌发而成,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菌丝通常呈白色绒毛状,有横隔和分枝,很多菌丝聚集在一起便成菌丝体。和其它食用菌不同的是,菌丝长到一定阶段会形成大量的单细胞粉孢子(也叫分生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可萌发成单核菌金针菇丝或双核菌丝。有人在试验中发现,金针菇菌丝阶段的粉孢子多少与金针菇的质量有关,粉孢子多的菌株质量都差,菌柄基部颜色较深。
[0004]在目前的金针菇培育技术中,液体菌种的菌丝含量较低,有效菌丝在菌丝整体上占比较小,接种后萌发速度缓慢,其金针菇液体菌种活性较低,造成了金针菇液体菌种栽培时间较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金针菇液体菌种活性的方法,解决了液体菌种的菌丝含量较低,有效菌丝在菌丝整体上占比较小,接种后萌发速度缓慢,其金针菇液体菌种活性较低,造成了金针菇液体菌种栽培时间较长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金针菇液体菌种活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制备粉末状培养基,并以粉末状培养基制备金针菇固体菌种;
[0010]S2.将S1中制备得到的金针菇固体菌种无菌条件下,用无菌玻璃棒将固体菌种捣碎,成为粉末状固体菌种,接入种子罐中并培养;
[0011]S3.将发酵培养液1000L倒入1300L的发酵罐中116℃灭菌45分钟,接着再冷却至25℃,将种子罐菌种以10%的接种量接种于发酵罐中,并在无菌环境下持续通气,恒温培养36小时即可得到高活性金针菇液体菌种。
[0012]优选的,所述S1中粉末状培养基包括以下组份:白糖30g/L,豆粕粉4g/L,MgSO4 0.3~1.2g/L,KH2PO40.2~1.0g/L,消泡剂0.4~0.6ml/L,加水定容;所述豆粕粉经过120目
粉碎。
[0013]优选的,所述S3中发酵培养液组成为:玉米粉9%,白糖6%,葡萄糖2.2%,豆粕4%,磷酸二氢钾0.6%,硫酸镁0.2%,消泡剂0.04

0.08%,活性剂0.02

0.03%,VB1 1片/10L,余量为水。
[0014]优选的,所述活性剂的制备方法为:将牛黄450g、鲜姜400g、金针菇渣700g、杏仁500g、金银花200g一同加入到水中研磨成粉液,粉液中加入醋酸调节pH至5,接着按酶

底质量比1:30加入复合酶溶液,并于40℃下酶解47h,酶解液高温灭酶并过滤,所得滤液真空干燥,制得上述活性剂。
[0015]优选的,所述S2中种子罐培养的方法为:
[0016]S4.采用150L种子罐,装入50L液体培养基,并对其进行消毒处理;
[0017]S5.培养基冷却后接入300g捣碎后的粉末状固体菌种,培养条件为温度23℃;
[0018]S6.搅拌及培养方法:以分散接入的粉末状固体菌种,静置2天只通气不搅拌,再分散及打碎菌丝球及菌丝体,增加菌丝生长点;随后停止搅拌,继续培养5h使菌丝恢复活力,使用1moL/L NaOH调培养液pH至8

9,即制备得到含高数量菌丝生长点的金针菇液体菌种。
[0019]优选的,所述液体培养基的配方为:葡萄糖20g/L,磷酸二氢钾1g/L,硫酸镁0.5g/L,玉米粉5g/L,豆油2g/L。
[0020](三)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金针菇液体菌种活性的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对金针菇液体菌种以发酵培育和种子罐培育的方式,增加了菌丝生长点,使金针菇液体菌种活性显著提升,提高了有效菌丝的含量,提升了接种后的萌发速度,缩减了金针菇液体菌种栽培时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1:
[0024]实施例1的提高金针菇液体菌种活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S1.制备粉末状培养基,并以粉末状培养基制备金针菇固体菌种;
[0026]S2.将S1中制备得到的金针菇固体菌种无菌条件下,用无菌玻璃棒将固体菌种捣碎,成为粉末状固体菌种,接入种子罐中并培养;
[0027]S3.将发酵培养液1000L倒入1300L的发酵罐中116℃灭菌45分钟,接着再冷却至25℃,将种子罐菌种以10%的接种量接种于发酵罐中,并在无菌环境下持续通气,恒温培养36小时即可得到高活性金针菇液体菌种。
[0028]其中,所述S1中粉末状培养基包括以下组份:白糖30g/L,豆粕粉4g/L,MgSO4 0.3g/L,KH2PO40.2g/L,消泡剂0.4ml/L,加水定容;所述豆粕粉经过120目粉碎。
[0029]其中,所述S3中发酵培养液组成为:玉米粉9%,白糖6%,葡萄糖2.2%,豆粕4%,磷酸二氢钾0.6%,硫酸镁0.2%,消泡剂0.04%,活性剂0.02%,VB11片/10L,余量为水。
[0030]通过对金针菇液体菌种以发酵培育和种子罐培育的方式,增加了菌丝生长点,使金针菇液体菌种活性显著提升,提高了有效菌丝的含量,提升了接种后的萌发速度,缩减了
金针菇液体菌种栽培时长。
[0031]其中,所述活性剂的制备方法为:将牛黄450g、鲜姜400g、金针菇渣700g、杏仁500g、金银花200g一同加入到水中研磨成粉液,粉液中加入醋酸调节pH至5,接着按酶

底质量比1:30加入复合酶溶液,并于40℃下酶解47h,酶解液高温灭酶并过滤,所得滤液真空干燥,制得上述活性剂。
[0032]其中,所述S2中种子罐培养的方法为:
[0033]S4.采用150L种子罐,装入50L液体培养基,并对其进行消毒处理;
[0034]S5.培养基冷却后接入300g捣碎后的粉末状固体菌种,培养条件为温度23℃;
[0035]S6.搅拌及培养方法:以分散接入的粉末状固体菌种,静置2天只通气不搅拌,再分散及打碎菌丝球及菌丝体,增加菌丝生长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金针菇液体菌种活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粉末状培养基,并以粉末状培养基制备金针菇固体菌种;S2.将S1中制备得到的金针菇固体菌种无菌条件下,用无菌玻璃棒将固体菌种捣碎,成为粉末状固体菌种,接入种子罐中并培养;S3.将发酵培养液1000L倒入1300L的发酵罐中116℃灭菌45分钟,接着再冷却至25℃,将种子罐菌种以10%的接种量接种于发酵罐中,并在无菌环境下持续通气,恒温培养36小时即可得到高活性金针菇液体菌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金针菇液体菌种活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粉末状培养基包括以下组份:白糖30g/L,豆粕粉4g/L,MgSO40.3~1.2g/L,KH2PO40.2~1.0g/L,消泡剂0.4~0.6ml/L,加水定容;所述豆粕粉经过120目粉碎。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金针菇液体菌种活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发酵培养液组成为:玉米粉9%,白糖6%,葡萄糖2.2%,豆粕4%,磷酸二氢钾0.6%,硫酸镁0.2%,消泡剂0.04

0.08%,活性剂0.02

0.03%,VB1 1片/10L,余量为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赵锋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丰泽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