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检测灵芝出菇性能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81239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检测灵芝出菇性能的方法。该方法的步骤为:将灵芝菌种接入装有纯甘蔗渣的试管中,在20~32℃黑暗条件下培养14~20d至菌丝长满试管,然后在每天12h光照强度为200~500Lux条件下于20~32℃继续培养5~30d,选择能形成原基,且原基粗壮、现原基时间较早的菌株,即为出菇且性能较好的菌株。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鉴定检测准确度高、时间短、效率高,大幅降低了育种或生产成本,适用于大批量灵芝菌种出菇性能的快速准确鉴定。种出菇性能的快速准确鉴定。种出菇性能的快速准确鉴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检测灵芝出菇性能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灵芝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快速检测灵芝出菇性能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灵芝(Ganoderma lucidum)是一种珍贵的食药用菌,被誉为“仙草”,其子实体含有丰富的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如保肝排毒、抗HIV病毒、抗肿瘤、降低胆固醇、抗氧化等。
[0003]灵芝目前主要为农业式栽培,如代料袋栽或短段木栽培,这些栽培方式从接种到出菇,通常需要90~120d,且短段木栽培需要在林下或者大棚内进行覆土管理,操作繁琐且对操作者要求较高。对于出菇性能不清楚的灵芝菌种,采用这些方法进行出菇无疑是耗时耗力。
[0004]灵芝常用的育种方法主要有杂交和诱变等。育种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杂交菌株或者诱变菌株,人们通常会采用传统的栽培方法筛选具备良好出菇性能的优异菌株。这一过程对于出菇场地的要求较高,且工作量大、时间长。而且大量菌株种质性能的不确定性也进一步削弱了出菇这一过程的价值。因此,快速准确鉴定出菇性能的方法可以在初期对菌株的出菇潜力进行判断,只保留少量可以结实、出菇较快且子实体品质较好的菌株进行后续的栽培,可以显著减轻育种工作量并更有效的筛选优异菌株。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灵芝出菇周期长,检测菌株结实能力过程繁琐、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快速检测灵芝出菇性能的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快速检测灵芝出菇性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无菌条件下,将灵芝菌种接入装有纯甘蔗渣培养基的试管中,在黑暗条件下培养至菌丝长满试管,然后在光照条件下继续培养,选择能形成原基,且原基粗壮、现原基时间较早的菌株,即为出菇且性能较好的菌株。
[0008]优选的,所述的纯甘蔗渣培养基的制备步骤为:将甘蔗渣烘干后粉碎,称取一定量甘蔗渣加水至含水量为60wt%。
[0009]优选的,所述的装有纯甘蔗渣培养基的试管,是取10g纯甘蔗渣培养基装入规格为15mm
×
15cm的玻璃试管中,灭菌,得到。所述的灭菌是在121℃灭菌60min。
[0010]优选的,所述在黑暗条件下培养的培养时间为14~20d,培养温度为20~32℃。
[0011]优选的,所述的光照条件为每天12h光照强度为200

500Lux。
[0012]优选的,所述在光照条件下继续培养的培养时间为5~30d,培养温度为20~32℃。
[0013]优选的,所述的灵芝菌种的直径大小为1cm。
[0014]本专利技术的优点:(1)操作简单,可迅速上手。(2)本专利技术所需时间短,效率高,只需要20~40d就可以获得结果。(3)本专利技术成本低,甘蔗渣为农业废弃物,其可获得性强。(4)培养
过程只需要恒温培养箱或者装有空调的恒温实验室,甚至温度为20~32℃的自然房间均可。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灵芝菌株甘蔗渣试管出菇。从左至右依次为灵芝GL0102、灵芝CGMCC5.0026、灵芝杂交菌株杂1、杂2、杂3、杂4、杂5、杂6。
[0016]图2是灵芝菌株常规栽培出菇照片。从左至右依次为灵芝GL0102、灵芝CGMCC5.0026、灵芝杂交菌株杂1、杂2、杂3。
[0017]图3是白灵侧耳菌株甘蔗渣试管出菇。从左至右依次为白灵侧耳pln0001、pln0004和pln0016。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9]实施例1、灵芝菌株甘蔗渣试管出菇性能的筛选鉴定
[0020]按照如下方式进行:
[0021]本实验中所涉及的灵芝菌株有8个,分别为灵芝GL0102(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灵芝品种

芝102

)、灵芝CGMCC5.0026,及以这两个菌株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获得的杂交子:杂1、杂2、杂3、杂4、杂5和杂6。以上菌种保存于广东省科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
[0022](1)马铃薯培养基配制:马铃薯(取汁)200g,葡萄糖20g,琼脂粉15g,加蒸馏水至1L,121℃灭菌20min,倒入直径90mm的平皿备用。
[0023](2)菌种活化:将目的菌株接入上述马铃薯培养基平皿,28℃避光培养5d。
[0024](3)甘蔗渣大试管制备:将干燥后的甘蔗渣粉碎,称取1kg甘蔗渣,加水搅拌使甘蔗渣充分吸水并最终保持60wt%的水分含量,取10g吸水后的甘蔗渣装入15mm
×
15cm的玻璃试管中,121℃灭菌60min备用。
[0025](4)接种及培养:将活化后的菌株打孔,直径为1cm,然后每个甘蔗渣试管接入一块菌块,每个菌种5次重复,于28℃避光培养15d至菌丝长满试管。
[0026](5)光照刺激培养:上述长满菌丝的试管于200Lux光照下培养,每天保持12h光照,12h黑暗,于28℃继续培养15d。结果:亲本菌株GL0102、CGMCC5.0026及杂交菌株中的杂1、杂2和杂3菌株出现原基,且原基粗壮有活力,而杂4、杂5和杂6菌株未出现原基(图1)。说明杂1、杂2和杂3菌株能够正常出菇,具有结实能力,而杂4、杂5和杂6菌株不能出菇,不具有结实能力或者结实能力极差。
[0027]实施例2、灵芝菌株栽培试验
[0028]按照如下方法进行:
[0029](1)栽培培养基配方:栎树木屑12wt%,甘蔗渣67wt%,麸皮20wt%,石灰1wt%,混合后调至含水量60wt%。取混合后的培养料1kg装入栽培袋,121℃灭菌120min。
[0030](2)接种及发菌:取5个直径为1cm的菌丝块接入栽培袋,各10袋重复,菌种为实施例1中的GL0102、CGMCC5.0026、杂1、杂2、杂3、杂4、杂5和杂6菌株,28℃避光培养至菌丝满袋。
[0031](3)出菇管理:将菌袋转移到出菇房内,温度控制在25~28℃,空气相对湿度为70~90%,白天给予300Lux的光照处理,晚上保持黑暗。
[0032](4)出菇结果:GL0102、CGMCC5.0026、杂1、杂2和杂3菌株均正常出菇,发育为成熟子实体(图2)。而杂4、杂5和杂6菌株在整个培养周期内均未形成原基,最终未出菇。
[0033]实施例3、白灵侧耳菌株甘蔗渣试管出菇性能的鉴定
[0034]按照如下方式进行:
[0035]本实验中所涉及的白灵侧耳菌株为pln0001、pln0004和pln0016,这三个菌株使用常规栽培方法均可以正常出菇,菌种保存于广东省科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
[0036](1)马铃薯培养基配制:马铃薯(取汁)200g,葡萄糖20g,琼脂粉15g,加蒸馏水至1L,121℃灭菌20min,倒入直径90mm的平皿备用。
[0037](2)菌种活化:将三个白灵侧耳pln0001、pln0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检测灵芝出菇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无菌条件下,将灵芝菌种接入装有纯甘蔗渣培养基的试管中,在黑暗条件下培养至菌丝长满试管,然后在光照条件下继续培养,选择能形成原基,且原基粗壮、现原基时间较早的菌株,即为出菇且性能较好的菌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检测灵芝出菇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纯甘蔗渣培养基的制备步骤为:将甘蔗渣烘干后粉碎,称取一定量甘蔗渣加水至含水量为60wt%。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检测灵芝出菇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有纯甘蔗渣培养基的试管,是取10g纯甘蔗渣培养基装入规格为15mm
×
15cm的玻璃试管中,灭菌,得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检测灵芝出菇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黑暗条件下培养的培养时间为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宁黄清铧孟飞王庆福马年方胡彪梁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科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