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酒用轻质陶瓷坛盖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9504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酒用轻质陶瓷坛盖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配料:按质量份数计算,将开孔材料及陶泥按照1:9~1:1的比例混合得到原料;S2塑形:将原料加工成坛盖形状,得到原胚;S3烧制:将原胚加热烧结得到轻质陶瓷坛盖。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的轻质陶瓷坛盖质量更轻。质量更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酒用轻质陶瓷坛盖的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酒用轻质陶瓷坛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白酒厂常用的储存容器是陶坛和不锈钢桶,而陶坛储酒酒质明显优于不锈钢容器,因而好酒都是陶坛储存。储酒用陶坛大多是吨坛,小的也是半吨坛,坛口一般都比较大,因而坛盖很重,一个人几乎不能把坛盖盖上,加上密封性问题,酒厂几乎都用塑料薄膜密封坛口。塑料薄膜密封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是操作繁琐,劳动强度大,效率不高;其次是塑料薄膜和捆扎用绳子含的有害物质可能迁移到酒中,存在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酒用轻质陶瓷坛盖的制作方法,以解决现有的陶瓷坛盖质重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储酒用轻质陶瓷坛盖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配料:按质量份数计算,将开孔材料及陶泥按照1:9~1:1的比例混合得到原料;
[0007]S2塑形:将原料加工成坛盖形状,得到原胚;
[0008]S3烧制:将原胚加热烧结得到轻质陶瓷坛盖。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开孔材料包括粉末活性炭及粮渣。
[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开孔材料为碳酸钙。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S3烧制步骤中,先将原胚第一次加热到300

600℃,得到轻质坛盖基层,再经冷却、上釉、干燥后第二次加热到700

1200℃烧制,得到轻质陶瓷坛盖。
[0012]作为优选,所述的S3烧制步骤中,先对原胚进行上釉、干燥,再经加热到900

1300℃烧制,得到轻质陶瓷坛盖。
[0013]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次加热步骤中,从烧制室内抽出气体的同时向烧制室内通入氧气。
[0014]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次加热步骤中,开始加热的前30分钟,单位时间的抽出气体量为通入氧气量的2倍;30分钟以后,单位时间的氧气通入量与抽出气体量相同。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能产生以下一种有益效果:
[0016]本专利技术制得的陶瓷坛盖质量更轻。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下面例列举几个实施例。
[0018]实施例1:
[0019]一种储酒用轻质陶瓷坛盖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S1配料:按质量份数计算,将开孔材料及陶泥按照1:9~1:1的比例混合得到原料;陶泥采用陶土加水混合而成,开孔材料及陶土均粉碎成20

200目。根据需要,陶土和开孔材料可单独粉粹后混合,也可混合后粉粹,可干法粉粹,也可湿法粉粹。
[0021]S2塑形:将原料加工成坛盖形状,得到原胚;
[0022]S3烧制:先对原胚进行上釉、干燥,再经加热到900

1300℃烧制,得到轻质陶瓷坛盖。
[0023]其中开孔材料可采用碳酸钙,碳酸钙在烧制过程中分解为气体从而形成空洞,以减轻陶瓷坛盖的重量。上釉的处理使得陶瓷坛盖具有较好的封闭性,注意上釉时不要全部表面上釉,以留出烧制时的排气通道。经过本方法制得的轻质陶瓷坛盖相比于传统陶瓷坛盖质量减轻15%至20%。
[0024]实施例2:
[0025]一种储酒用轻质陶瓷坛盖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S1配料:按质量份数计算,将开孔材料及陶泥按照1:9~1:1的比例混合得到原料;陶泥采用陶土加水混合而成,开孔材料及陶土均粉碎成20

200目。开孔材料先进行粉粹后再与陶泥混合,减少开孔材料的吸水程度。
[0027]S2塑形:将原料加工成坛盖形状,得到原胚;
[0028]S3烧制:先将原胚第一次加热到300

600℃,得到轻质坛盖基层,再经冷却、上釉、干燥后第二次加热到700

1200℃烧制,得到轻质陶瓷坛盖。
[0029]其中开孔材料可采用粉末活性炭及粮渣,粮渣可以采用酒厂的地脚粮,废物利用,二者可以单独使用,即单一使用粉末活性炭或粮渣,二者在受热燃烧时均可形成孔洞,而当两者混合时,粉末活性炭同时起到对粮渣的助燃作用,对于原胚内部的充分形成孔洞有重要意义。粉末活性炭及粮渣在第一次加热时,在氧气的参与下燃烧变为气体,从而形成孔洞,以减轻坛盖的重量。由于在此过程中大量的气体流动,如果先进行上釉,则釉面在烧制时容易被气体破坏,因此先进行第一次加热,形成稳定孔洞后再进行上釉。
[0030]在进行第一次加热时,由于氧气不断被消耗,氧气浓度变小,易产生炭燃烧不充分,从而生成一氧化碳,使得烧制室的气压增大,从而使形成的孔洞被破坏而坍塌,因此在第一次加热步骤中,从烧制室内抽出气体的同时向烧制室内通入氧气,保证氧气浓度的稳定。
[0031]此外,在第一次加热的前30分钟于炭和粮渣受潮也会产生燃烧不充分,此情况下一分子氧气生成两分子一氧化碳,为了保持气压的稳定,在第一次加热的前30分钟,单位时间的抽出气体量为通入氧气量的2倍;而在30分钟以后,单位时间的氧气通入量与抽出气体量相同。经过本方法制得的轻质陶瓷坛盖相比于传统陶瓷坛盖质量减轻20%至25%。
[0032]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多个解释性实施例,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结构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意一实施例描述一个结构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结构落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酒用轻质陶瓷坛盖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配料:按质量份数计算,将开孔材料及陶泥按照1:9~1:1的比例混合得到原料;S2塑形:将原料加工成坛盖形状,得到原胚;S3烧制:将原胚加热烧结得到轻质陶瓷坛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酒用轻质陶瓷坛盖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孔材料包括粉末活性炭及粮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酒用轻质陶瓷坛盖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孔材料为碳酸钙。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储酒用轻质陶瓷坛盖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3烧制步骤中,先将原胚第一次加热到300

600℃,得到轻质坛盖基层,再经冷却、上釉、干燥后第二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梦娇杨韬练顺才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墨夏空间艺术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