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壳体侧边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9059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壳体侧边冲压模具,它包括上模、下模、下压块、下压套筒、定位柱和冲压机构,所述下压块和下压套筒均与上模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柱和冲压机构固定在下模上,所述上模用于驱动下压块和下压套筒向下运动,所述下压套筒用于将电机壳下压至定位柱上,所述下压块用于驱动冲压机构对定位柱上的电机壳进行冲压;所述定位柱用于插接电机壳,所述下压套筒位于定位柱的上方,所述下压套筒与定位柱同轴设置;四个所述冲压机构分别设置在一个以定位柱为圆心的圆上,每两个所述冲压机构之间的距离相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壳体侧边冲压模具,在冲压时分别对电机壳的轴向和径向进行定位,防止电机壳偏移,提高冲压的精确度。的精确度。的精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壳体侧边冲压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壳体侧边冲压模具,电机加工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电机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电机的小型化也持续朝向小型化和智能化发展。
[0003]圆筒形小型电机,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其电机壳的侧壁上通常需要开设各种安装孔或者散热孔。传统的人工使用模具在电机壳上开孔,效率低下。随着自动化模具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电机生产厂家开始采用自动化模具进行加工,由于电机壳呈圆筒形,在对电机壳的侧边进行开孔时,由于电机壳的偏移,导致加工精度差,次品率高,增加了生产成本,并且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机壳体侧边冲压模具,在冲压时分别对电机壳的轴向和径向进行定位,防止电机壳偏移,提高冲压的精确度。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电机壳体侧边冲压模具,它包括上模、下模、下压块、下压套筒、定位柱和冲压机构,所述下压块和下压套筒均与上模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柱和冲压机构固定在下模上,所述上模用于驱动下压块和下压套筒向下运动,所述下压套筒用于将电机壳下压至定位柱上,所述下压块用于驱动冲压机构对定位柱上的电机壳进行冲压;
[0007]所述定位柱用于插接电机壳,所述下压套筒位于定位柱的上方,所述下压套筒与定位柱同轴设置;
[0008]四个所述冲压机构分别设置在一个以定位柱为圆心的圆上,每两个所述冲压机构之间的距离相等。
[0009]进一步,所述下压套筒的端部开设有与电机壳的顶部适配的压孔。
[0010]进一步,所述冲压机构包括冲压座、滑块和冲头,所述冲压座固定在下模上,所述滑块与冲压座滑动连接,所述冲头固定在滑块的朝向定位柱的一端。
[0011]进一步,所述滑块的远离定位柱的一端设置有向下倾斜的滑坡,所述下压块的端部开设有与所述滑坡配合滑动的斜面,所述下压块设置有四个。
[0012]进一步,所述滑块上设置有弹簧,所述滑坡的另一面设置有直壁,所述弹簧的一端与直壁抵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冲压座的内壁抵接。
[0013]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同轴设置的下压套筒和定位柱对电机壳进行轴向定位,在定位柱四周均匀分布四个冲压机构,冲压时保证了电机壳的径向定位,使电机壳在整个冲压过程中不产生位移,保证了电机壳的加工精度,本技术结够简单实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电机壳体侧边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冲压机构的工作状态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冲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电机壳在冲压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0]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壳体侧边冲压模具,它包括上模1、下模2、下压块3、下压套筒4、定位柱5和冲压机构6,本实施例的上模1由冲模氮气弹簧驱动下压,下模2固定不动。
[002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下压块3和下压套筒4均与上模1固定连接,定位柱5和冲压机构6固定在下模2上,上模1用于驱动下压块3和下压套筒4向下运动。
[002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下压套筒4位于定位柱5的上方,通过下压套筒4将电机壳下压至定位柱5上,下压套筒4的端部开设有与电机壳的顶部适配的压孔41。下压后,定位柱5插接在电机壳内部,下压套筒4与定位柱5同轴设置,保证了电机壳在下压过程中与定位柱的同轴度,避免电机壳产生轴向位移。
[0023]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四个下压块3用于驱动冲压机构6对定位柱5上的电机壳进行冲压,四个冲压机构6分别设置在一个以定位柱5为圆心的圆上,每两个冲压机构6之间的距离相等。四个冲压机构6均匀分布在电机壳的四周,同时对电机壳的侧壁进行冲压,对电机壳的径向进行限位,避免了电机壳在径向上产生位移。
[0024]如图3、4、5所示,本实施例的冲压机构6包括冲压座61、滑块62和冲头63,冲压座61固定在下模2上,滑块62与冲压座61滑动连接,冲头63固定在滑块62的朝向定位柱5的一端。滑块62的远离定位柱5的一端设置有向下倾斜的滑坡621,下压块3的端部开设有与滑坡621配合滑动的斜面31。下压后,下压块3的斜面31沿着滑块62的滑坡621向下挤压滑块62,将滑块62顶开,滑块62带动冲头63向定位柱5方向移动,对电机壳进行冲压。本实施例中利用上模1的下压力,通过下压块3挤压滑块62进行冲压,冲压机构中无需再增加其他驱动机构,结构更加简单,大大降低了成本。
[0025]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滑块62上设置有弹簧64,滑坡621的另一面设置有直壁622,弹簧64的一端与直壁622抵接,弹簧64的另一端与冲压座61的内壁抵接。冲压过程中,弹簧64被压缩,冲压结束后,弹簧64释放压力,将滑块62推回原位。
[0026]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壳体侧边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模(1)、下模(2)、下压块(3)、下压套筒(4)、定位柱(5)和冲压机构(6),所述下压块(3)和下压套筒(4)均与上模(1)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柱(5)和冲压机构(6)固定在下模(2)上,所述上模(1)用于驱动下压块(3)和下压套筒(4)向下运动,所述下压套筒(4)用于将电机壳下压至定位柱(5)上,所述下压块(3)用于驱动冲压机构(6)对定位柱(5)上的电机壳进行冲压;所述定位柱(5)用于插接电机壳,所述下压套筒(4)位于定位柱(5)的上方,所述下压套筒(4)与定位柱(5)同轴设置;四个所述冲压机构(6)分别设置在一个以定位柱(5)为圆心的圆上,每两个所述冲压机构(6)之间的距离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壳体侧边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套筒(4)的端部开设有与电机壳的顶部适配的压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锁阎武权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津兆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