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广谱抗菌聚氨酯泡沫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338923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广谱抗菌聚氨酯泡沫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聚醚多元醇、胺类催化剂、锌类催化剂、有机硅匀泡剂、水、发泡剂、伞花烃和己脒定二(羟乙基磺酸)盐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将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与混合料混合均匀,倒入模具进行发泡,熟化后脱模,得到广谱抗菌聚氨酯泡沫敷料。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多种聚醚多元醇的特定选择和复配,使所制备的聚氨酯敷料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和柔软性,并具有优异的抗菌抑菌性能;同时,制备敷料所用的催化剂均安全无毒,使所制备敷料更适合作为医用敷料进行应用。更适合作为医用敷料进行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广谱抗菌聚氨酯泡沫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材料
,特别是一种广谱抗菌聚氨酯泡沫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医用敷料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敷料如纱布,棉花等容易滋生细菌,创面渗出液易与干燥真皮组织一起形成痂皮,妨碍上皮化,同时创面易与敷料粘连,换药揭开时会对患者带来二次创伤,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新型伤口敷料至关重要。
[0003]临床上使用的敷料种类有很多其中,泡沫型聚氨酯医用敷料适用于创面肉芽形成期,泡沫型敷料能吸收多余的创面渗出液,同时能够阻隔外界异物和部分细菌,保护暴露的神经末梢,减轻疼痛。同时泡沫敷料由于保持湿润,从而避免了创面渗出物的过度蒸发而形成干痂,因此在更换敷料时不会产生再次性机械性损伤,有利于创面的愈合。伤口的细菌种类比较多,常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其特点是:同一种致病菌可以引起几种不同的化脓性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引起疖、痈、脓肿、伤口感染等,而不同的致病菌又可引起同一种疾病,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都能引起急性蜂窝织炎软组织脓肿伤口感染等,这些都会表现出有化脓性炎症的共同牲特征,即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防治上也有共同性。现有的抗菌敷料主要通过抗菌剂与原料共混产生,虽然具有抗菌的效果,但大部分却无法实现长效抑菌,且抗菌的范围窄,效果差。故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抗菌敷料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广谱抗菌聚氨酯泡沫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用于解决现有抗菌敷料存在抑菌时效短、抗菌范围窄、效果差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第一解决方案为:一种广谱抗菌聚氨酯泡沫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聚醚多元醇、胺类催化剂、锌类催化剂、有机硅匀泡剂、水、发泡剂、伞花烃和己脒定二(羟乙基磺酸)盐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将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与混合料混合均匀,倒入模具进行发泡,熟化后脱模,得到广谱抗菌聚氨酯泡沫敷料。
[0006]优选的,聚醚多元醇、胺类催化剂、锌类催化剂、有机硅匀泡剂、水、发泡剂、伞花烃、己脒定二(羟乙基磺酸)盐、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为100:(0.1~0.5):(0.1~0.7):(1.2~3.5):(1~6):(1~15):(0.01~1):(0.01~1):(35~65)。
[0007]优选的,聚醚多元醇由A类聚醚多元醇、B类聚醚多元醇和C类聚醚多元醇中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构成;A类聚醚多元醇的羟值为335mgKOH/g,分子量为1000;B类聚醚多元醇的羟值为55mgKOH/g,分子量为4200;C类聚醚多元醇的羟值为150mgKOH/g,分子量为2800。
[0008]优选的,A类聚醚多元醇为聚醚多元醇330N;B类聚醚多元醇为聚醚多元醇3050D;C
类聚醚多元醇为聚醚多元醇505S。
[0009]优选的,聚醚多元醇由A类聚醚多元醇和B类聚醚多元醇混合构成时,A类聚醚多元醇和B类聚醚多元醇的质量比为1:1~1:10;聚醚多元醇由A类聚醚多元醇和C类聚醚多元醇混合构成时,A类聚醚多元醇和C类聚醚多元醇的质量比为1:1~1:8;聚醚多元醇由B类聚醚多元醇和C类聚醚多元醇混合构成时,B类聚醚多元醇和C类聚醚多元醇的质量比为1:1~1:8;聚醚多元醇由A类聚醚多元醇、B类聚醚多元醇和C类聚醚多元醇混合构成时,A类聚醚多元醇、B类聚醚多元醇和C类聚醚多元醇的质量比为2:2:1~1:1:1。
[0010]优选的,胺类催化剂为三乙烯二胺;锌类催化剂为有机锌ZCAT

H22。
[0011]优选的,发泡剂为二氯甲烷。
[0012]优选的,熟化步骤中,熟化温度为60~100℃,熟化时间为18~24h。
[001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第二解决方案为:一种广谱抗菌聚氨酯泡沫敷料,该广谱抗菌聚氨酯泡沫敷料由前述第一解决方案中广谱抗菌聚氨酯泡沫敷料的制备方法制得。该广谱抗菌聚氨酯泡沫敷料作为医用敷料的应用。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广谱抗菌聚氨酯泡沫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多种聚醚多元醇的特定选择和复配,使所制备的聚氨酯敷料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和柔软性,并具有优异的抗菌抑菌性能;同时,制备敷料所用的催化剂均安全无毒,使所制备敷料更适合作为医用敷料进行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对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第一解决方案,该广谱抗菌聚氨酯泡沫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7](1)将聚醚多元醇、胺类催化剂、锌类催化剂、有机硅匀泡剂、水、发泡剂、伞花烃和己脒定二(羟乙基磺酸)盐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本步骤中,聚醚多元醇、胺类催化剂、锌类催化剂、有机硅匀泡剂、水、发泡剂、伞花烃、己脒定二(羟乙基磺酸)盐、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为100:(0.1~0.5):(0.1~0.7):(1.2~3.5):(1~6):(1~15):(0.01~1):(0.01~1):(35~65)。
[0018]其中,聚醚多元醇由A类聚醚多元醇、B类聚醚多元醇和C类聚醚多元醇中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构成;A类聚醚多元醇的羟值为335mgKOH/g,分子量为1000;B类聚醚多元醇的羟值为55mgKOH/g,分子量为4200;C类聚醚多元醇的羟值为150mgKOH/g,分子量为2800。具体有如下四种方式:1)聚醚多元醇由A类聚醚多元醇和B类聚醚多元醇混合构成时,A类聚醚多元醇和B类聚醚多元醇的质量比为1:1~1:10;2)聚醚多元醇由A类聚醚多元醇和C类聚醚多元醇混合构成时,A类聚醚多元醇和C类聚醚多元醇的质量比为1:1~1:8;3)聚醚多元醇由B类聚醚多元醇和C类聚醚多元醇混合构成时,B类聚醚多元醇和C类聚醚多元醇的质量比为1:1~1:8;4)聚醚多元醇由A类聚醚多元醇、B类聚醚多元醇和C类聚醚多元醇混合构成时,A类聚醚多元醇、B类聚醚多元醇和C类聚醚多元醇的质量比为2:2:1~1:1:1。可根据实
际需求进行组合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0019]本实施方式中,A类聚醚多元醇为聚醚多元醇330N;B类聚醚多元醇为聚醚多元醇3050D;C类聚醚多元醇为聚醚多元醇505S;胺类催化剂为三乙烯二胺,其作用在于催化发泡反应;锌类催化剂为有机锌ZCAT

H22,其作用在于催化凝胶反应;发泡剂为二氯甲烷;通过调节胺类催化剂和锌类催化剂至上述配比,使得发泡反应和凝胶反应维持均衡发展,从而使所制备的泡沫敷料具有均匀合适的泡沫孔结构,获得较好的发泡效果。
[00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广谱抗菌聚氨酯泡沫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聚醚多元醇、胺类催化剂、锌类催化剂、有机硅匀泡剂、水、发泡剂、伞花烃和己脒定二(羟乙基磺酸)盐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将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与所述混合料混合均匀,倒入模具进行发泡,熟化后脱模,得到广谱抗菌聚氨酯泡沫敷料。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广谱抗菌聚氨酯泡沫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多元醇、胺类催化剂、锌类催化剂、有机硅匀泡剂、水、发泡剂、伞花烃、己脒定二(羟乙基磺酸)盐、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为100:(0.1~0.5):(0.1~0.7):(1.2~3.5):(1~6):(1~15):(0.01~1):(0.01~1):(35~65)。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广谱抗菌聚氨酯泡沫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多元醇由A类聚醚多元醇、B类聚醚多元醇和C类聚醚多元醇中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构成;所述A类聚醚多元醇的羟值为335mgKOH/g,分子量为1000;所述B类聚醚多元醇的羟值为55mgKOH/g,分子量为4200;所述C类聚醚多元醇的羟值为150mgKOH/g,分子量为2800。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广谱抗菌聚氨酯泡沫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类聚醚多元醇为聚醚多元醇330N;所述B类聚醚多元醇为聚醚多元醇3050D;所述C类聚醚多元醇为聚醚多元醇505S。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李红谢益思魏浩杰代志寅张国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