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防渗墙逆作法施工的底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8632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防渗墙逆作法施工的底模装置,找平底托直接放置于开挖面土体上或者设置于垫层上;承重立柱设置于止水构造固定槽断开处两侧,承重立柱与找平底托和接缝斜模连接形成整体;滑模定位销位于接缝斜模处用于限制滑模水平向位移;接缝斜模上设有固定槽用于固定免凿毛止浆带;悬吊固定螺母与穿过找平底托的防渗墙结构钢筋连接,上人平台宽度保证单人行走。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分段浇注的防渗墙,整体施工,一次成型,无垂直施工缝;接缝斜模的角度设置有利于混凝土的流动,保证了止水构造处的混凝土密实度;特制的底模装置整体刚度大,重复循环使用不易变形,保证施工缝的施工质量。保证施工缝的施工质量。保证施工缝的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防渗墙逆作法施工的底模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工程逆作法施工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防渗墙逆作法施工的底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深基坑在开挖施工过程中,结构受力与变形随开挖深度逐渐增加,因工况需要而采用逆作法分段施工的防渗墙结构,不可避免的,会在结构上形成水平施工缝。由于防渗墙与围护结构相连,外侧直接承受水、土压力,施工缝处往往是结构受力及防水的薄弱区域,施工缝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防渗墙永久结构的使用功能。
[0003]通常,施工缝的处理又较为复杂,需要解决金属止水带或橡胶止水条固定,防渗墙结构钢筋穿过底模开孔,二次浇注混凝土面凿毛,底模拆模时间与挖土工况相结合等问题。同时,传统的施工工艺需要先搭设支架,裁剪拼装木模板,对于人工和材料的消耗较大,既降低了施工速度,人工操作又不利于施工质量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渗墙逆作法施工的底模装置,以解决防渗墙逆作法产生的水平施工缝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用于防渗墙逆作法施工的底模装置,包括找平底托、承重立柱、水平搭接扣、止水构造固定槽、接缝斜模、滑模定位销、悬吊固定螺母和上人平台,所述找平底托直接放置于开挖面土体上或者设置于垫层上;所述承重立柱设置于止水构造固定槽断开处两侧,所述承重立柱与找平底托和接缝斜模连接形成整体;所述滑模定位销位于接缝斜模处用于限制滑模水平向位移;所述接缝斜模上设有固定槽用于固定免凿毛止浆带;所述悬吊固定螺母与穿过找平底托的防渗墙结构钢筋连接,用于承受上部结构荷载及施工荷载;所述上人平台宽度保证单人行走,为施工提供人工操作平台。
[0007]进一步,所述底模装置由规格相同的标准块组合而成,每块标准块的形状大小根据防渗墙的尺寸和厚度、底模结构自身受力特点划分,并通过水平搭接扣连接形成整体环向结构。
[0008]进一步,所述承重立柱下面与找平底托固定连接,上面与接缝斜模固定连接,用于将接缝斜模处混凝土荷载传递至底部找平底托。
[0009]进一步,所述止水构造固定槽宽度大于止水构造的厚度;
[0010]进一步,所述接缝斜模按施工需要与水平面呈一定夹角,在止水构造固定槽处断开,使得止水构造穿过接缝斜模,断开宽度大于止水构造的厚度。
[0011]进一步,所述悬吊固定螺母设置于找平底托底部,其数目和位置根据底模装置整体受力确定;所述悬吊固定螺母采用螺母、垫片及在防渗墙结构钢筋上套丝的节点形式,将底模装置整体悬挂于防渗墙底部。
[0012]进一步,所述止水构造固定槽的数量及位置根据防渗墙厚度变化及止水构造需要灵活布置。
[0013]进一步,所述底模装置通过水平搭接扣与设置于多组滑模内侧的定滑轮组连接,实现与滑模同步整体下放。
[0014]进一步,所述底模装置能够循环重复使用。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在防渗墙结构逆作法施工中采用该底模装置,分段浇注的防渗墙整体施工,一次成型,无垂直施工缝;接缝斜模的角度设置有利于混凝土在自重作用下的流动,保证了止水构造处的混凝土密实度;特制的钢托架较传统木模板整体刚度大,重复循环使用不易变形,能保证混凝土施工缝的质量;较传统施工减少了凿毛,止水钢板定位安装,支模养护等时间,减少了材料和人工成本,节约了工期,大大提高施工功效;钢托架随滑模同步整体下放,有利于挖土工况,可提高深基坑开挖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防渗墙逆作法施工的底模装置标准块的侧视图;
[0018]图2是水平搭接扣的主视示意图;
[0019]图3是水平搭接扣的俯剖视示意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防渗墙逆作法施工的底模装置标准块的俯视图;
[0021]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防渗墙逆作法施工的底模装置标准块的结构俯视图;
[0022]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用于防渗墙逆作法施工的底模装置实施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4]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用于防渗墙逆作法施工的底模装置,包括找平底托1、承重立柱2、水平搭接扣3、止水构造固定槽4、接缝斜模5、滑模定位销6、悬吊固定螺母7和上人平台8。找平底托1直接放置于开挖面土体上或者设置于垫层上;承重立柱2与找平底托1和接缝斜模5连接形成整体;止水构造固定槽4宽度约大于止水构造的厚度;滑模定位销6位于接缝斜模5处,用于限制滑模水平向位移;接缝斜模5上设有固定槽用于固定免凿毛止浆带;悬吊固定螺母7与穿过找平底托1的防渗墙结构钢筋9连接,承受上部结构荷载及施工荷载;上人平台8宽度保证单人行走,为施工提供人工操作平台,保证防渗墙结构钢筋9绑扎及模板人工操作空间。
[0025]如图4所示,底模装置由规格相同的标准块组合而成,每块标准块的形状大小由防渗墙的尺寸和厚度、底模结构自身受力特点等综合考虑而划分并通过水平搭接扣3(图2,3)连接形成整体环向结构。
[0026]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防渗墙有1米和1.5米两种厚度,由于接缝斜模5需在止水构造固定槽4处断开,使得止水构造穿过接缝斜模5,止水构造固定槽4其数量及位置根据防渗墙厚度变化及止水构造需要灵活布置。因此,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道止水构造固定槽4,分别位于两种厚度的防渗墙中部。
[0027]如图6所示为本实施例防渗墙结构逆作法施工的完整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0028]步骤1、上节防渗墙浇注完成开始养护,同步开挖下层土体,待挖至设计标高,防渗墙底模装置通过设置于滑模内侧的定滑轮组,同步整体下放至预定位置。
[0029]步骤2、工人利用上人平台8对外侧地下连续墙进行凿毛、钢筋绑扎和模板修补。
[0030]步骤3、在接缝斜模5上固定免凿毛止浆带,将止水钢片固定于止水构造固定槽4中。
[0031]步骤4、下放滑模至底模装置预定位置,滑模定位销6落下,固定滑模水平位移。
[0032]步骤5、通过滑模上放预留的喇叭口浇注混凝土,并待混凝土终凝前凿除多余“假牛腿”部分。
[0033]本专利技术未尽事宜为公知技术。
[0034]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防渗墙逆作法施工的底模装置,包括找平底托、承重立柱、水平搭接扣、止水构造固定槽、接缝斜模、滑模定位销、悬吊固定螺母和上人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找平底托直接放置于开挖面土体上或者设置于垫层上;所述承重立柱设置于止水构造固定槽断开处两侧,所述承重立柱与找平底托和接缝斜模连接形成整体;所述滑模定位销位于接缝斜模处用于限制滑模水平向位移;所述接缝斜模上设有固定槽用于固定免凿毛止浆带;所述悬吊固定螺母与穿过找平底托的防渗墙结构钢筋连接,用于承受上部结构荷载及施工荷载;所述上人平台宽度保证单人行走,为施工提供人工操作平台。2.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防渗墙逆作法施工的底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装置由规格相同的标准块组合而成,每块标准块的形状大小根据防渗墙的尺寸和厚度、底模结构自身受力特点划分,并通过水平搭接扣连接形成整体环向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防渗墙逆作法施工的底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立柱下面与找平底托固定连接,上面与接缝斜模固定连接,用于将接缝斜模处混凝土荷载传递至底部找平底托。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铭张哲彬印成玺罗云峰李煜峰曹俊逸李吉勇邹峰蔡素素郑憧陈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