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鸟鸣声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8220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5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鸟鸣声收集装置,包括用于采集鸟鸣信号的采集装置、用于将采集的鸟鸣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输出的信号输出装置、第一壳体、用于接收来自信号输出装置的电信号并输出的信号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来自信号接收装置电信号的存储装置以及第二壳体;采集装置和信号输出装置耦接,且采集装置和信号输出装置均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一壳体固定安装的夹持安装件;信号输出装置与信号接收装置之间耦接,且信号输出装置与信号接收装置安装在第二壳体内部;信号接收装置与所述存储装置耦接。本申请的鸟鸣声收集装置灵活度较高,能够灵活的安装在各位置,具有较佳的鸟鸣声收集效果。有较佳的鸟鸣声收集效果。有较佳的鸟鸣声收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鸟鸣声收集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生态监测及声信号识别
,尤其是一种鸟鸣声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鸟类研究中需要对自然保护区出现的鸟类进行识别并记录。鸟类识别通常采用视频监测和人工识别的方法,但视频监测成本较高,监测范围有限,人工识别效率较低,无法对某一区域进行长时间监测。
[0003]近年来,通过收音设备记录鸟类叫声,经后期声音频谱参数分析加人工识别确定鸟种类的方法逐渐被研究人员采用。收音设备无需人工操作,可长时间放置在野外进行鸟鸣声录制,节省了大量人力。
[0004]目前的鸟类声音收集设备,体积较大、占地面积较大,设备通常只能放置于地面,在树林较密集的丛林中,设备能够安装的位置十分有限,难以在树干上合适的位置进行安装,对鸟类声音收集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现有技术中鸟类声音采集装置对鸟类声音收集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鸟鸣声收集装置采用如下的方案:
[0007]一种鸟鸣声收集装置,包括用于采集鸟鸣信号的采集装置、用于将采集的鸟鸣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输出的信号输出装置、第一壳体、用于接收来自信号输出装置的电信号并输出的信号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来自信号接收装置电信号的存储装置以及第二壳体;采集装置和信号输出装置耦接,且采集装置和信号输出装置均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一壳体固定安装的夹持安装件;信号输出装置与信号接收装置之间耦接,且信号输出装置与信号接收装置安装在第二壳体内部;信号接收装置与所述存储装置耦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采集装置和存储装置能够各自单独设置以进行工作,提升了鸟鸣声收集装置的灵活度,简洁的提升了对于鸟鸣声的收集效果。传统的技术方案中,鸟鸣声收集装置通常是一体化设置,体积较大,重量较重,在实际的使用环境中,现有的鸟鸣声收集装置灵活性较差,不能满足现有的对各种位置鸟鸣声收集装置的布设要求,鸟鸣声收集效果较差。本申请技术方案中,鸟鸣声收集装置中的采集装置和信号输出装置相连,并通过远距离信号传输将信号传递至信号接收装置,随后将信号存储至与信号接收装置相连的存储装置中,实现了将采集装置和存储装置分离设置,并能够远距离进行数据的转存。本申请技术方案将采集装置和存储装置分别位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能够独立安装在不同的位置,且能够各自独立工作,并且二者通过信号输出装置和信号接收装置实现信号传输,有效地提升了鸟鸣声收集装置整体的灵活性,采集装置和存储装置在实际环境中所能够安装的位置范围显著提升,能够将采集装置安装在森林中的各高度层,对生活在不同高度层的鸟鸣声收集效果较佳,改善了现有的鸟鸣声收集装置对鸟鸣声收集效果不佳的问题。另
一方面,实际使用环境中,对于鸟鸣的收集主要需要考虑采集装置所放置的位置,对于本申请的采集装置而言,其在树上所占用的安装空间即第一壳体所占用的空间,而存储装置并没有安装在第一壳体内部,使得第一壳体的体积较小,重量较轻,其相对于传统的一体式鸟鸣声收集装置所需的安装空间较小,能够安装在树上的各种位置和角度,尤其是能够安装在树木顶端安装空间较小的位置,有效的提升了对来自森林生态系统上层的顶栖鸟类声音的收集效果。
[0009]可选的,所述夹持安装件包括转动轴以及用于固定在树干上的固定臂,所述转动轴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外壁上;所述固定臂具有两端,其中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转动轴上,另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固定臂与所述转动轴之间形成用于夹持树干的夹持空间。
[001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固定臂转动连接在第一壳体上,能够转动以调节固定臂与第一壳体之间的距离,从而在固定臂与第一壳体之间形成夹持空间,将第一壳体稳定的固定在树干上;本申请技术方案中,通过转动调节固定臂,并能够将固定臂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能够通过夹紧的方式,将树干夹持在第一壳体和固定臂之间,适用于不同直径的树干,适配范围较大,操作便捷。
[0011]可选的,该鸟鸣声收集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信号输出装置电连接的第一蓄电池和与所述信号输入装置电连接的第二蓄电池,所述第一蓄电池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中,所述第二蓄电池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中。
[001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每个第一壳体中单独设置有一个供电件,每个第二壳体中也单独设置有一个供电件;因此信号输出装置和信号接收装置均具有对应设置的、单独的供电件,无需通过同一个电源将信号接收装置和信号输出装置电连接,安装更加灵活,进一步提升了该鸟鸣声收集装置的灵活性。
[0013]可选的,还包括:第一光伏板,与所述第一蓄电池电连接,用于吸收太阳能并对所述第一蓄电池充电;第二光伏板,与所述第二蓄电池相连,用于吸收太阳能并对第二蓄电池充电。
[001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设置有能够吸收太阳能以进行充电的第一光伏板和第二光伏板,通过吸收太阳能以提升该鸟鸣声收集装置的续航时间,节约能源;传统技术方案中,供电电池的容量有限,该鸟鸣声收集装置需要长时间工作时,通常需要每隔一段时间人工对供电电池进行更换,在一些地形复杂的地区,更换电池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十分不便;本申请技术方案中,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供设备使用,可实现鸟鸣声的长时间持续收集。在无法接电的偏远地区,由于森林的阳光照射通常较为丰富,光伏板吸收光能能够长时间维持该鸟鸣声收集装置的运行,无需频繁更换电池,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便利。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一光伏板的形状为碗状,所述第一光伏板将所述第一壳体封闭,且所述第一光伏板的开口指向远离第一壳体的方向;所述采集装置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一光伏板碗状结构的凹陷底部。
[001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第一光伏板呈碗状结构,而采集装置位于碗状结构的凹陷位置,光伏板能够起到类似于人耳的效果,具有聚音的作用,对于鸟鸣声的采集效果更好;另一方面,第一光伏板将第一壳体封闭,并且其开口方向指向远离第一壳体的方向,在实际使
用中,第一壳体位于树干和第一光伏板之间,因此,第一光伏板能够起到挡雨的作用,有效的减少了雨水对于第一壳体的腐蚀,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雨水进入第一壳体内部而导致短路的情况并且能够有效地避免阳光对设备主体部分直射,减缓设备老化,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0017]可选的,所述第二光伏板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二壳体上具有用于将所述第二壳体安装的放置底板,所述第二壳体的重心在所述放置底板所在平面上的正交投影落于该放置底板上。
[001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使得第二光伏板的重心落在放置底板中,提升了该第二壳体的安装稳定性;由于光伏板的体积普遍较大,以充分保证其具有足够的面积接触阳光,因此,当第二光伏板安装在第二壳体上后,实际工作环境中,第二壳体通过放置底板安装在底面上时,可能存在由于光伏板体积和重量较大导致第二壳体容易倾倒的问题。本申请技术方案中,第二光伏板的中心落在放置底板中,当第二壳体通过放置底板安装在底面上时,放置底板能够对该第二光伏板提供一个较为稳定的支撑力,保证了第二壳体安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鸟鸣声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采集鸟鸣信号的采集装置(1)、用于将采集的鸟鸣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输出的信号输出装置(2)、第一壳体(5)、用于接收来自信号输出装置(2)的电信号并输出的信号接收装置(3)、用于接收来自信号接收装置(3)电信号的存储装置(4)以及第二壳体(6);所述采集装置(1)和信号输出装置(2)耦接,且所述采集装置(1)和信号输出装置(2)均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5)内部,所述第一壳体(5)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壳体(5)固定安装的夹持安装件;所述信号接收装置(3)与所述存储装置(4)之间耦接,且所述信号接收装置(3)与所述存储装置(4)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6)内部;所述信号输出装置(2)与所述信号接收装置(3)耦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鸟鸣声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安装件包括转动轴(53)以及用于固定在树干上的固定臂(7),所述转动轴(53)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5)上的外壁上;所述固定臂(7)具有两端,其中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转动轴(53)上,另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5)上,所述固定臂(7)与所述转动轴(53)之间形成用于夹持树干的夹持空间(7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鸟鸣声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鸟鸣声收集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信号输出装置(2)电连接的第一蓄电池(51)和与所述信号接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晓宇褚艳玲田翠翠张倩王石傅伟张国栋张千湖吴丹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源清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