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型结晶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8110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结晶技术领域,公开了高效型结晶釜,包括釜体、设置于所述釜体顶部的搅拌电机以及连接于所述搅拌电机的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底部周缘均匀设置有若干个L形的搅拌叶,所述釜体的顶部设置有加料管,底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釜体的外壁上缠绕设置有第一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管的两端分别连通设置有第一进媒管和第一出媒管,所述釜体的顶部竖直设置有第二进媒管和第二出媒管,所述第二进媒管和所述第二出媒管位于所述釜体内的端部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二冷却管,所述第二冷却管与所述搅拌叶的活动轨迹之间具有设定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结晶效率。能够提高结晶效率。能够提高结晶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型结晶釜


[0001]本技术涉及结晶
,特别涉及高效型结晶釜。

技术介绍

[0002]结晶釜是物料混合反应后,夹层内需冷冻水或冷媒水急剧降温的结晶设备,其关键环节在于夹层面积的大小,搅拌器的结构形式和物料出口形式,罐体内高精度抛光,以及罐体内清洗无死角的要求来满足工艺使用条件。
[0003]目前的结晶釜主要包括有釜体、位于釜体顶部的搅拌叶以及位于釜体外部缠绕的螺旋形冷却管,通过向冷却管中通入冷媒,对釜体进行降温,促进内部的物料结晶,然后搅拌叶根据情况进行搅拌,其中搅拌有助于釜体内物料的降温均匀性更佳,便于整体结晶。但是由于釜体中部的物料距离釜体边缘较远,因此虽然有搅拌叶的搅拌,但整体降温效率还是比较慢,导致了结晶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高效型结晶釜,旨在解决结晶效率低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效型结晶釜,包括釜体、设置于所述釜体顶部的搅拌电机以及连接于所述搅拌电机的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底部周缘均匀设置有若干个L形的搅拌叶,所述釜体的顶部设置有加料管,底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釜体的外壁上缠绕设置有第一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管的两端分别连通设置有第一进媒管和第一出媒管,所述釜体的顶部竖直设置有第二进媒管和第二出媒管,所述第二进媒管和所述第二出媒管位于所述釜体内的端部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二冷却管,所述第二冷却管与所述搅拌叶的活动轨迹之间具有设定距离。
[0006]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冷却管呈螺旋状分布于所述搅拌杆的周缘。
[0007]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釜体的内壁上水平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杆,若干个所述支撑杆的端部均与所述第二冷却管的外壁连接。
[0008]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料管位于所述釜体内的部分为C字形,且所述加料管的底部的开口正对于所述釜体高于所述第二冷却管的内壁。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二出媒管和所述第一进媒管。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釜体内设置有开口向上呈罩状的阻隔件,且所述阻隔件高于所述釜体的底部,所述阻隔件的中部开设有落料口,所述阻隔件的外缘与所述釜体的内壁之间具有设定间隔,所述阻隔件的底部与所述釜体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杆。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叶包括有连接部和搅拌部,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搅拌部和所述搅拌杆连接,所述搅拌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搅拌杆的轴心所
在的直线呈错位状,且所述搅拌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搅拌杆的轴心所在的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搅拌部与所述搅拌杆之间的距离。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进行冷却结晶的时候,首先物料是通过加料管加入到釜体内,其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加料管上设置或不设置盖子,同时在出料管上设置有控制阀。物料加入到釜体内之后,搅拌电机带动搅拌杆和搅拌叶进行转动;同时冷媒(可以是冷水或低温煤油等)通入到第一进媒管和第二进媒管,从而能够对釜体的内部和外部都进行冷却降温,使得冷却降温效果更佳,降温全面性也更佳;即釜体内壁处的物料主要通过第一冷却管进行冷却降温,同时内部的物料通过第二冷却管、第二进媒管、第二出媒管进行降温。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是本技术高效型结晶釜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高效型结晶釜一实施例的剖视图一;
[0016]图3是本技术高效型结晶釜一实施例的剖视图二;
[0017]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18]图5是本技术高效型结晶釜中搅拌叶部分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9]图中,1、釜体;2、搅拌电机;3、搅拌杆;4、搅拌叶;4a、连接部;4b、搅拌部;5、加料管;6、出料管;7、第一冷却管;8、第一进媒管;9、第一出媒管;10、第二进媒管; 11、第二出媒管;12、第二冷却管;13、支撑杆;14、连通管;15、阻隔件;16、落料口; 17、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一种高效型结晶釜,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釜体1、设置于所述釜体1顶部的搅拌电机2以及连接于所述搅拌电机2的搅拌杆3,所述搅拌杆3的底部周缘均匀设置有若干个L 形的搅拌叶4,所述釜体1的顶部设置有加料管5,底部设置有出料管6,所述釜体1的外壁上缠绕设置有第一冷却管7,所述第一冷却管7的两端分别连通设置有第一进媒管8和第一出媒管9,所述釜体1的顶部竖直设置有第二进媒管10和第二出媒管11,所述第二进媒管 10和所述第二出媒管11位于所述釜体1内的端部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二冷却管12,所述第二冷却管12与所述搅拌叶4的活动轨迹之间具有设定距离。
[0022]所述第二冷却管12呈螺旋状分布于所述搅拌杆3的周缘。所述釜体1的内壁上水平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杆13,若干个所述支撑杆13的端部均与所述第二冷却管12的外壁连接。所述加料管5位于所述釜体1内的部分为C字形,且所述加料管5的底部的开口正对于所述釜
体 1高于所述第二冷却管12的内壁。
[0023]还包括有连通管14,所述连通管14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二出媒管11和所述第一进媒管8。
[0024]所述釜体1内设置有开口向上呈罩状的阻隔件15,且所述阻隔件15高于所述釜体1的底部,所述阻隔件15的中部开设有落料口16,所述阻隔件15的外缘与所述釜体1的内壁之间具有设定间隔,所述阻隔件15的底部与所述釜体1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杆17。
[0025]所述搅拌叶4包括有连接部4a和搅拌部4b,所述连接部4a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搅拌部4b 和所述搅拌杆3连接,所述搅拌部4b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搅拌杆3的轴心所在的直线呈错位状,且所述搅拌部4b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搅拌杆3的轴心所在的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搅拌部 4b与所述搅拌杆3之间的距离。
[0026]本技术提供的高效型结晶釜,在进行冷却结晶的时候,首先物料是通过加料管5加入到釜体1内,其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加料管5上设置或不设置盖子,同时在出料管6上设置有控制阀。物料加入到釜体1内之后,搅拌电机2带动搅拌杆3和搅拌叶4进行转动;同时冷媒(可以是冷水或低温煤油等)通入到第一进媒管8和第二进媒管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型结晶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1)、设置于所述釜体(1)顶部的搅拌电机(2)以及连接于所述搅拌电机(2)的搅拌杆(3),所述搅拌杆(3)的底部周缘均匀设置有若干个L形的搅拌叶(4),所述釜体(1)的顶部设置有加料管(5),底部设置有出料管(6),所述釜体(1)的外壁上缠绕设置有第一冷却管(7),所述第一冷却管(7)的两端分别连通设置有第一进媒管(8)和第一出媒管(9),所述釜体(1)的顶部竖直设置有第二进媒管(10)和第二出媒管(11),所述第二进媒管(10)和所述第二出媒管(11)位于所述釜体(1)内的端部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二冷却管(12),所述第二冷却管(12)与所述搅拌叶(4)的活动轨迹之间具有设定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型结晶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管(12)呈螺旋状分布于所述搅拌杆(3)的周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型结晶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的内壁上水平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杆(13),若干个所述支撑杆(13)的端部均与所述第二冷却管(12)的外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型结晶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管(5)位于所述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家艳彭高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江源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