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丙烯酸类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337686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丙烯酸类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以下步骤:S1.惰性气氛下,将丙烯酸、共聚单体、分散剂、阳离子改性剂、交联剂共同混溶于有机溶剂中,得到混合液;S2.搅拌并加热所述混合液,并滴加引发剂,保温反应后,降温冷却,得反应粗产物;S3.减压蒸馏所述反应粗产物,真空干燥后即得所述聚丙烯酸增稠剂,通过将长链烷基及中性侧基接入丙烯酸单体的基础上,引入阳离子,增稠性能较好,便于运输。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丙烯酸类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增稠剂
,具体涉及一种聚丙烯酸类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背景
[0002]聚丙烯酸类增稠剂(商品名卡波姆)是具有一定的交联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其均聚物和共聚物溶胀于水中,碱中和后形成水凝胶,具有优良的增稠悬浮作用、稳定性高、透明度好,在日化、医药、食品等领域广泛应用。
[0003]目前,国内广泛使用阴离子型聚丙烯酸酯类增稠剂,如公开号为CN10161954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丙烯酸酯合成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丙烯酸酯合成增稠剂是由丙烯酸、丙烯酰胺、25%氨水、功能单体、EDTA、去离子水、无味煤油、3#白油、邻苯二甲酸二丙烯酯、过硫酸铵、斯盘80和异构十六醇聚氧乙烯醚组成,其中功能单体由脂肪胺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甲酯、氮氧自由基哌啶醇和甲醇钠制得,该增稠剂的增稠性能仍有待提升,且成品为乳浊液状态,运输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丙烯酸类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增稠性能较好,便于运输。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聚丙烯酸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惰性气氛下,将丙烯酸、共聚单体、分散剂、阳离子改性剂、交联剂共同混溶于有机溶剂中,得到混合液;S2.搅拌并加热所述混合液,并滴加引发剂,保温反应后,降温冷却,得反应粗产物;S3.减压蒸馏所述反应粗产物,真空干燥后即得所述聚丙烯酸增稠剂。
[0006]优选地,所述共聚单体包括马来酸、富马酸、衣康酸、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十六烷酯、丙烯酸十八烷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7]优选地,所述分散剂包括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醚多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此处的分散剂属于表面活性剂,由于本方案使用的原料溶解性差异大,因此添加分散剂,以使得不同溶解度的原料能稳定的分散于介质中。
[0008]优选地,所述交联剂包括季戊四醇三烯丙基醚、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蔗糖基烯丙醚、蔗糖基烯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0009]优选地,所述引发剂包括过氧化十二酰、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中的一种或多种,引发剂用于促进共聚物形成反应。
[0010]优选地,所述阳离子改性剂包括铵盐、乳酸盐、吡啶鎓盐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引入阳离子,使得制备得到的聚丙烯酸类增稠剂具有一定的反电解质性能,可提高耐电解质性能,改变产物状态,增强增稠效果,而铵盐、乳酸盐、吡啶鎓盐均属于弱阳离子,在中性环
境下,即可使得所述聚丙烯酸类增稠剂由固体转为水相,在保证便于运输效果的同时,扩大了使用范围。
[0011]优选地,所述铵盐包括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

二甲基
‑2‑
苯氧基

乙基溴化铵、山嵛酸
‑2‑
羟基丙酯基三甲基氯化铵、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甲基二乙基聚丙氧基氯化铵、月桂基二甲基氧化铵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2]优选地,所述乳酸盐包括椰油酰胺基丙基二甲基胺乳酸盐、异硬脂酰胺基丙基吗啉乳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3]优选地,所述吡啶鎓盐为月桂基氯化吡啶鎓。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聚丙烯酸增稠剂在中性水溶液中的应用,所述聚丙烯酸增稠剂占所述中性水溶液质量的0.1

0.2%,具体步骤包括:将所述聚丙烯酸增稠剂以质量分数为0.1%

0.2%投入至氯化钠溶液后,用三乙醇胺中和至中性,即得增稠液体。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接入共聚单体及交联剂,提高了增稠效果;2.制备得到的聚丙烯酸类增稠剂具有一定的反电解质性能,可提高耐电解质性能、提高增稠效果、控制产品形态便于运输;3.选择弱阳离子作为阳离子改性剂,在中性环境下,即可使得所述聚丙烯酸类增稠剂由固体转为水相,在保证便于运输效果的同时,扩大了使用范围;4.采用该工艺得到的聚丙烯酸增稠剂,水溶液粘度大,透光率高;5.制备工艺简单易行,不使用苯等芳香烃溶剂,低毒环保,溶剂沸点适中,方便回收,也易于从产品中完全除去。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7]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18]本专利技术制备聚丙烯酸增稠剂的步骤如下:原料准备:所述原料包括丙烯酸、共聚单体、分散剂、阳离子改性剂、交联剂、有机溶剂、引发剂;所述共聚单体包括马来酸、富马酸、衣康酸、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十六烷酯、丙烯酸十八烷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分散剂包括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醚多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交联剂包括季戊四醇三烯丙基醚、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蔗糖基烯丙醚、蔗糖基烯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引发剂包括过氧化十二酰、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阳离子改性剂包括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

二甲基
‑2‑
苯氧基

乙基溴化铵、山嵛酸
‑2‑
羟基丙酯基三甲基氯化铵、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甲基二乙基聚丙氧基氯化铵、月桂基二甲基氧化铵、椰油酰胺基丙基二甲基胺乳酸盐、异硬脂酰胺基丙基吗啉乳酸盐、月桂基氯化吡啶鎓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有机溶剂包括正己烷、环己烷、庚烷、乙酸甲酯、乙酸乙酯、异丙醇、四氢呋喃、1,2

二氧六环中的一种或几种;各物料的质量份数如下:有机溶剂50

85份,丙烯酸5

20份,共聚单体1

10份,分散剂0.01

1份,助剂0.1

1份,交联剂0.01

1份,引发剂0.01

1%份。
[0019]共聚改性反应:按上述原料种类及反应比例,在反应釜中依次加入有机溶剂、丙烯酸、共聚单体、分散剂、助剂、交联剂,通氮气20

40分钟置换体系中的氧气;然后搅拌,升温到60

80度,在30

60分钟内将引发剂溶液滴加到反应釜中,保温反应3

8小时,之后降温到30

50度,2000

5000帕斯卡减压浓缩回收溶剂,待没有有机溶剂可回收后,50

80度在0

300帕斯卡真空干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丙烯酸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惰性气氛下,将丙烯酸、共聚单体、分散剂、阳离子改性剂、交联剂共同混溶于有机溶剂中,得到混合液;S2.搅拌并加热所述混合液,并滴加引发剂,保温反应后,降温冷却,得反应粗产物;S3.减压蒸馏所述反应粗产物,真空干燥后即得所述聚丙烯酸增稠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丙烯酸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聚单体包括马来酸、富马酸、衣康酸、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十六烷酯、丙烯酸十八烷酯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丙烯酸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包括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醚多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丙烯酸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包括季戊四醇三烯丙基醚、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蔗糖基烯丙醚、蔗糖基烯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丙烯酸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包括过氧化十二酰、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中的一种或多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丙烯酸增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华裴小朋项盛冯艳谭颖
申请(专利权)人:国科温州研究院温州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