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混凝土桥梁的现浇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7638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现浇混凝土桥梁的现浇施工方法,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该现浇混凝土桥梁的现浇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架设满堂支架,根据桥梁设计图纸在满堂支架依次安装底模板,并对满堂支架进行预压和调整,然后在底模板上安装腹板和内模,并安装钢筋骨架;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浇筑过程中,先进行第一次浇筑混凝土,采用分层错位法,浇筑完成5~10m的底模板后,再分层完成腹板的浇筑,完成上一段底模板和腹板的浇筑后,循环施工,直到完成所有结构的混凝土浇筑。此施工方法能够在保证箱梁施工质量的同时,明显缩短箱梁的浇筑施工工期,加快施工效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现浇混凝土桥梁的现浇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现浇混凝土桥梁的现浇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代建筑中,特别是在现代高速公路、铁路的建设中,所有的大型混凝土桥梁通常都采用现浇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其中,箱梁为桥梁工程中梁的一种,内部为空心状,上部两侧有翼缘,类似箱子,因而得名。分单箱、多箱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箱梁分为预制箱梁和现浇箱梁。在独立场地预制的箱梁结合架桥机可在下部工程完成后进行架设,可加速工程进度、节约工期;现浇箱梁多用于大型连续桥梁。常见的以材料分,主要有两种,一是预应力钢筋砼箱梁,一是钢箱梁。其中,预应力钢筋砼箱梁为现场施工,除了有纵向预应力外,有些还设置横向预应力;钢箱梁一般是在工厂中加工好后再运至现场安装,有全钢结构,也有部份加钢筋砼铺装层。在箱梁浇筑施工前,都需要在需要浇筑混凝土桥梁的下方施工混凝土基础,然后在相邻两墩柱之间的基础上架设现浇满堂支架,并在该满堂支架的上部铺设现浇梁底模板,然后再进行浇筑。采用现有的箱梁浇筑施工方法,为保证施工安全和桥梁质量,一般工期较长,因此需要一种保证箱梁质量的同时,缩短施工周期的现浇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桥梁的现浇施工方法,此施工方法能够在保证箱梁施工质量的同时,明显缩短箱梁的浇筑施工工期,加快施工效率。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桥梁的现浇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对桥梁施工现场进行测量,跟据测量数据确定现浇施工方案,并绘制支架施工图纸;架设满堂支架,根据桥梁设计图纸在满堂支架依次安装底模板,并对满堂支架进行预压和调整,然后在底模板上安装腹板和内模,并安装钢筋骨架;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浇筑过程中,先进行第一次浇筑混凝土,采用分层错位法,浇筑完成5~10m的底模板后,再分层完成腹板的浇筑,完成上一段底模板和腹板的浇筑后,循环施工,直到完成所有结构的混凝土浇筑,然后进行第二次混凝土浇筑,采用全截面依次浇筑成型法,进行顶板浇筑。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架设满堂支架前需要进行地基处理。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满堂支架进行预压和调整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08]选用按标准重量称装的砂袋,并加载在底模板上,按桥梁设计自重加载砂袋的数量和位置,砂袋加载顺序按混凝土浇筑的顺序进行,砂袋加载分三次进行;支架稳定后,分层卸掉砂袋,砂袋卸完后测量底模和地基的标高,并计算出支架和地基的弹性变形量。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预压失稳时,调小满堂支架的立杆排列间距或增加剪力撑提高满堂支架的整体稳定性。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浇筑混凝土期间,对浇筑混凝土进行振捣,使用附
着式振捣器和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浇筑底模板时,抹平流入底模板的混凝土。
[0012]7.根据权利要求1的现浇混凝土桥梁的现浇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腹板分层浇筑时,混凝土的层高≤1/2腹板高度。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三次浇筑完成后,混凝土达到终凝状态20~24h后,进行凿毛作业,对混凝土表面浮浆进行清理。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底模板和腹板两处的混凝土终凝后,采取覆盖措施覆盖混凝土,并适量洒水。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张拉、压浆和封锚,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允许的强度后及时进行预应力张拉,张拉参数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张拉完成后及时进行压浆和封端,采用真空辅助压浆法进行压浆,封端后,还需要对各个部位的表面进行涂刷防水涂料。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桥梁的现浇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对桥梁施工现场进行测量,跟据测量数据确定现浇施工方案,并绘制支架施工图纸;架设满堂支架,根据桥梁设计图纸在满堂支架依次安装底模板,并对满堂支架进行预压和调整,然后在底模板上安装腹板和内模,并安装钢筋骨架;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浇筑过程中,先进行第一次浇筑混凝土,采用分层错位法,浇筑完成5~10m的底模板后,再分层完成腹板的浇筑,完成上一段底模板和腹板的浇筑后,循环施工,直到完成所有结构的混凝土浇筑,然后进行第二次混凝土浇筑,采用全截面依次浇筑成型法,进行顶板浇筑。现有的箱梁现浇筑工中,选用满堂支架施工法进行现浇筑时,需要先搭建满堂支架,并在满堂支架上进行预压,预压一般需要搬运大量的砂袋,将砂袋堆叠在满堂支架上,该过程中由于满堂支架为支撑杆搭建,因此不宜放置砂袋,也不方便运输,需要在满堂支架上铺设支撑板,然后再进行预压工作,预压工作完成后再安装各个模板,浪费了大量的施工时间。而在本专利技术中,满堂支架架设完成后,通过先安装地模板,利用地模板作为承载砂袋的结构。利用地膜板作为支撑板只需要在砂袋重量计算中,减去地模板的重量即可。通过砂袋进行预压和调整后,可搬离砂袋,然后可进行其它模板的安装。上述步骤避免了对上述支撑板的搭建和拆卸会浪费时间的问题发生。上述第一次浇筑混凝土主要遵循分层错位法,箱梁浇筑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错位浇筑可防止水泥水化热集中、过大,产生温度裂缝。分层错位浇筑还可以降低水化热高峰,便于散热。同时,采用错位浇筑还能够加快浇筑时间,能够进一步加快施工。上述第二次浇筑采用全截面依次浇筑成型法能够使箱梁美观,减少混凝土接缝。
[0018]因此,该现浇混凝土桥梁的现浇施工方法能够在保证箱梁施工质量的同时,明显缩短箱梁的浇筑施工工期,加快施工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
品。
[002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桥梁的现浇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对桥梁施工现场进行测量,跟据测量数据确定现浇施工方案,并绘制支架施工图纸;架设满堂支架,根据桥梁设计图纸在满堂支架依次安装底模板,并对满堂支架进行预压和调整,然后在底模板上安装腹板和内模,并安装钢筋骨架;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浇筑过程中,先进行第一次浇筑混凝土,采用分层错位法,浇筑完成5~10m的底模板后,再分层完成腹板的浇筑,完成上一段底模板和腹板的浇筑后,循环施工,直到完成所有结构的混凝土浇筑,然后进行第二次混凝土浇筑,采用全截面依次浇筑成型法,进行顶板浇筑。现有的箱梁现浇筑工中,选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浇混凝土桥梁的现浇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对桥梁施工现场进行测量,跟据测量数据确定现浇施工方案,并绘制支架施工图纸;架设满堂支架,根据桥梁设计图纸在满堂支架依次安装底模板,并对满堂支架进行预压和调整,然后在底模板上安装腹板和内模,并安装钢筋骨架;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浇筑过程中,先进行第一次浇筑混凝土,采用分层错位法,浇筑完成5~10m的底模板后,再分层完成腹板的浇筑,完成上一段底模板和腹板的浇筑后,循环施工,直到完成所有结构的混凝土浇筑,然后进行第二次混凝土浇筑,采用全截面依次浇筑成型法,进行顶板浇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桥梁的现浇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架设满堂支架前需要进行地基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桥梁的现浇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满堂支架进行预压和调整具体包括如下步骤:选用按标准重量称装的砂袋,并加载在底模板上,按桥梁设计自重加载砂袋的数量和位置,砂袋加载顺序按混凝土浇筑的顺序进行,砂袋加载分三次进行;支架稳定后,分层卸掉砂袋,砂袋卸完后测量底模和地基的标高,并计算出支架和地基的弹性变形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桥梁的现浇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茂林孙广志姜晓岩曲世忱王进龙闫雷郭鹏飞徐鸿图丛岩伟黄生效刘志建赵磊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瑞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