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提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760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提管器,包括呈十字交叉设置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均为矩形框架,第一框架正下方设置有定位环,定位环与第一框架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杆,定位环与第二框架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均设置有提管组件,提管组件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三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与第三连杆铰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均固定连接有呈中空结构的限位块,第三连杆的一端从限位块的中空容纳空间内伸出,第三连杆上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的另一端与其它第三连杆上的弹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向井内放置井管时主要采用人工放置的方式,工人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强度大的问题。强度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提管器


[0001]本技术属于打井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提管器。

技术介绍

[0002]水井是一种主要用于开采地下水的工程构筑物,一般以竖向为主,可以用于生活取水、灌溉等方面。打井一般都是通过打井机等专用设备来实现的,水井打好之后,需要向井内放置井管,井管一般是指保护井壁的套管,井管按照制造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钢管,水泥管,铸铁管等,目前放置井管时都是工人人工将井管慢慢放置在井内,但是这样的操作方式不仅工人的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较低,存在安全隐患,使用起重机等装置吊取井管可以减轻劳动强度,但是吊取的过程中井管容易倾斜,不利于井管的安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新型提管器,解决目前打井完毕后向井内放置井管时主要采用人工放置的方式,工人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新型提管器,包括呈十字交叉设置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均竖直设置,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均为矩形框架,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固定连接,第一框架正下方水平设置有定位环,定位环与第一框架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杆,定位环与第二框架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均设置有提管组件,提管组件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三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与所述第三连杆铰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均固定连接有呈中空结构的限位块,第三连杆的一端从限位块的中空容纳空间内伸出,第三连杆从限位块的中空容纳空间内伸出的一端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第三连杆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其它第三连杆上的弹簧连接,第一框架或第二框架的顶部中央固定连接有吊环。
[0006]进一步的,第一框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二框架包括第三连接板和第四连接板,第三连接板与第四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三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相适配,第一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通过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卡接,第一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的卡接处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的,第三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导向组件,导向组件包括定位轴和导向轮,定位轴固定连接在第三连杆上,导向轮与定位轴转动连接,定位轴上开设有限位通孔,限位通孔内设置有开口销。
[0008]进一步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分别与第三连杆通过螺栓连接副铰接。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0]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使用提管器能够使井管在吊取的过程中保持竖直状态,从而便于井管的安放,通过第三连杆在外力作用下的转动,实现井管与提管器
的分离,最终完成井管的放置作业,操作方便。通过设置导向组件能够减少提管器与第二井管内壁之间的磕碰,提管器从井内被提出时更加顺畅。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3]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中第二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6]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提管器,包括呈十字交叉设置的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均竖直设置,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均为矩形框架,第一框架1与第二框架2固定连接。第一框架1或第二框架2正下方水平设置有定位环3,定位环3与第一框架1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杆4,定位环3与第二框架2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连杆5。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上均设置有提管组件,提管组件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三连杆6,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均与所述第三连杆6铰接。第一连杆4和第二连杆5上均固定连接有呈中空结构的限位块8,第三连杆6的一端从限位块8的中空容纳空间内伸出,限位块8对第三连杆6的转动起到限位作用,第三连杆6只能在限位块8的中空容纳空间内转动。第三连杆6从限位块8的中空容纳空间内伸出的一端设置有弹簧7,弹簧7的一端与第三连杆6固定连接,弹簧7的另一端与其它第三连杆6上的弹簧7连接。第一框架1或第二框架2的顶部中央固定连接有吊环9。打井结束后一般都会通过专用下管装置将一个井管首先放置在井内,记该井管为第一井管,将后续通过提管器放入井内的井管记为第二井管,使用时,首先将第二井管从该提管器的顶部套在提管器上,第二井管的底部抵接在第三连杆6的顶部,通过四个第三连杆6的共同作用从而对第二井管进行固定和定位,然后利用起重机等提升装置吊取吊环9将该提管器从井口放置在井内,使用提管器能够保证第二井管处于竖直状态,便于进行下管作业,提管器的下部进入井内的第一井管内,随着提管器继续向下运动,第三连杆6与井内的第一井管的内壁抵接,然后第三连杆6在第一井管内壁施加的作用力下转动一定角度,第三连杆6的顶部与位于提管器上部的第二井管不再接触,第二井管向下运动最终落在井内的第一井管上,然后提升装置带动提管器上升将提管器从井内提出,完成下管作业。
[0017]进一步的,第一框架1包括第一连接板10和第二连接板11,第一连接板10与第二连接板11固定连接,第二框架2包括第三连接板12和第四连接板13,第三连接板12与第四连接板13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10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4,第三连接板12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5,第一限位槽14与第二限位槽15相适配,第一连接板10与第三连接板12通过第一限位槽14和第二限位槽15卡接,第一连接板10与第三连接板12的卡接处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的固定连接。
[0018]进一步的,第三连杆6的另一端设置有导向组件,导向组件包括定位轴16和导向轮
17,定位轴16固定连接在第三连杆6上,导向轮17与定位轴16转动连接,导向轮17的顶部低于第三连杆6的顶部,定位轴16上开设有限位通孔,限位通孔内设置有开口销18,开口销18能够对导向轮17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导向轮17从定位轴16上脱落,而且通过这样的设置,导向轮17装拆方便。设置导向组件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使用时导向轮17沿第二井管的内壁滑动,能够减少提管器与第二井管内壁之间的磕碰,提管器从井内被提出时更加顺畅。
[0019]进一步的,第一连杆4、第二连杆5分别与第三连杆6通过螺栓连接副铰接,装拆方便。
[002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提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十字交叉设置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均竖直设置,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均为矩形框架,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固定连接,第一框架正下方水平设置有定位环,定位环与第一框架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杆,定位环与第二框架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均设置有提管组件,提管组件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三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与所述第三连杆铰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均固定连接有呈中空结构的限位块,第三连杆的一端从限位块的中空容纳空间内伸出,第三连杆从限位块的中空容纳空间内伸出的一端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第三连杆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其它第三连杆上的弹簧连接,第一框架或第二框架的顶部中央固定连接有吊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临颍县东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