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兵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7553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43
一种单兵飞行器,包括机体和位于机体上的发动机;所述机体包括相连接的机翼和端板,端板相对设置于机翼两侧;所述机翼中部设有人体机位,发动机相对设置于人体机位两侧,且发动机位于人体机位与端板之间;所述发动机内设有桨叶,且发动机内设有与桨叶相适配的涵道,涵道后端连接有与控制发动机的滑流舵;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翼身融合布局,由于机翼与机身的融合使得飞行器的干扰阻力与诱导阻力大幅降低,可以大幅降低飞行器阻力,提升飞行器的气动性能,可以提高气动性能,采用电动涵道风扇发动机,可以在长时间提供稳定推力的同时减少噪音与耗能,使飞行器更加安全。在螺旋桨外围加涵道可以减少桨尖效应,降低诱导阻力。降低诱导阻力。降低诱导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兵飞行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飞行器
,具体涉及一种单兵飞行器。

技术介绍

[0002]单兵垂直起降飞行器将飞行器与人紧密结合,将在未来战场及城市立体交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极大缓解交通拥堵问题。目前的单兵飞行器多采用火箭或涡轮发动机,造成巡航时间较短,几乎没有考虑空气气动设计,对空气动力的运用不够。外形为非常规形式,造成控制困难,火箭发动机燃料包与人体较接近,安全隐患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安全可靠,耗能低,续航高的单兵飞行器。
[0004]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单兵飞行器,包括机体和位于机体上的发动机;所述机体包括相连接的机翼和端板,端板相对设置于机翼两侧;所述机翼中部设有人体机位,发动机相对设置于人体机位两侧,且发动机位于人体机位与端板之间;所述发动机内设有桨叶,且发动机内设有与桨叶相适配的涵道,涵道后端连接有与控制发动机的滑流舵。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翼为梯形结构,机翼中部安装有急救包,急救包安装于机翼中部前端,人体机位位于急救包后方。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翼翼展为3.4m,平均翼弦长度为1.13m,机翼翼根长为1.5m,机翼翼尖长为0.75m。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翼的展弦比为3,梢根比为0.5,后掠角为23.8
°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端板包括相连接的上部端板和下部端板,上部端板位于机翼上方,下部端板位于机翼下方。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部端板高500mm,下部端板部高度为200mm,上部端板和下部端板后端平齐,上部端板和下部端板前端形成尖角结构。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部端板为自上而下尺寸逐渐增大的梯形结构,下部端板为自上而下尺寸逐渐减小的梯形结构,上部端板底部和下部端板顶部尺寸相一致,且上部端板底部和下部端板顶部与机翼相连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发动机前端形成有唇口,桨叶位于唇口内,且桨叶前端中部形成有整流帽。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涵道环形设置于发动机内,且涵道与桨叶之间存在1mm间距。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部端板和下部端板两端后端设有起落架。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翼身融合布局,由于机翼与机身的融合导致飞行器的干扰阻力与诱导阻力大幅降低,可以大幅降低飞行器阻力,提升飞行器的气动性能,并将机翼设计为梯形翼形状,可以提高气动性能;2、由于单兵飞行器的展弦比较小,为了增大等效展弦比,将在单兵飞行器两侧放置端板以提高气动性能和支撑起落架;3、采用电动涵道风扇发动机,可以在长时间提供稳定推力的同时减少噪音与耗能,使飞行器更加安全。在螺旋桨外围加涵道可以减少桨尖效应,降低诱导阻力。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机翼的俯视图;图3是端板的主视图;图4是发动机的主视图;图5是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仿真飞行升力实验图;附图标记:机翼1,端板2,上部端板2

1,下部端板2

2,发动机3,唇口3

1,整流帽3

2,桨叶3

3,滑流舵3

4,涵道3

5,急救包4,人体机位5,起落架6。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0017]如图1

6所示,一种单兵飞行器,包括机体和位于机体上的发动机3;所述机体包括相连接的机翼1和端板2,端板2相对设置于机翼1两侧;所述机翼1中部设有人体机位5,发动机3相对设置于人体机位5两侧,且发动机3位于人体机位5与端板2之间;所述发动机3内设有桨叶3

3,且发动机3内设有与桨叶3

3相适配的涵道3

5,涵道3

5后端连接有与控制发动机3的滑流舵3

4。
[0018]机翼1、端板2和发动机3为一体式结构,从而实现机体翼身的融合布局(BWB)。
[0019]机翼1为片体结构,端板2固定设置于机翼1两端,且端板2与机翼1交叉设置,人体机位5为背带和锁扣式结构,背带固定连接于机翼1上,且背带之间的锁扣式连接,可对人体进行包裹,从而实现将人体固定设置于机翼1上,滑流舵3

4通过连接轴固定连接于涵道3

5后端,滑流舵3

4可对发动机3的位置进行控制,从而可实现飞行器的俯仰。
[0020]机翼1为梯形结构,机翼1中部安装有急救包4,急救包4安装于机翼1中部前端,人体机位5位于急救包4后方,机翼1为等腰梯形结构,急救包4通过绑扎固定连接于机翼1上,当人体设置于人体机位5上时,急救包4位于人体背部位置,单兵飞行器起飞总重量为180

200kg。
[0021]机翼1翼展为3.4m,平均翼弦长度为1.13m,符合单兵飞行器的小型化要求,飞行器的总体布局为翼身融合布局,故整个机翼1采取一个后掠的梯形翼的形式,考虑到在机翼上要留出救援包4的位置,为了保证机翼1的面积不被削减,因此在设计时取一定余量,适当加大机翼1弦长,将机翼1翼根长为1.5m,机翼1翼尖长为0.75m,机翼1的展弦比为3,梢根比为0.5,后掠角为23.8
°
,飞行器机翼1的翼型选用NACA4412翼型。
[0022]后掠角是指从机翼1平均气动弦长连线自翼根到翼尖向后歪斜的角度,通俗讲就是机翼机身之间的夹角,平均翼弦长度的计算公式为b=s/l,其中s为机翼1在机体水平面的投影面积,l为机翼1的展长。
[0023]端板2包括相连接的上部端板2

1和下部端板2

2,上部端板2

1位于机翼1上方,下部端板2

2位于机翼1下方,上部端板2

1高500mm,下部端板2

2部高度为200mm,上部端板2

1和下部端板2

2后端平齐,上部端板2

1和下部端板2

2前端形成尖角结构。
[0024]上部端板2

1为自上而下尺寸逐渐增大的梯形结构,下部端板2

2为自上而下尺寸逐渐减小的梯形结构,上部端板2

1底部和下部端板2

2顶部尺寸相一致,且上部端板2

1底部和下部端板2

2顶部与机翼1相连接。
[0025]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兵飞行器,包括机体和位于机体上的发动机(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包括相连接的机翼(1)和端板(2),端板(2)相对设置于机翼(1)两侧;所述机翼(1)中部设有人体机位(5),发动机(3)相对设置于人体机位(5)两侧,且发动机(3)位于人体机位(5)与端板(2)之间;所述发动机(3)内设有桨叶(3

3),且发动机(3)内设有与桨叶(3

3)相适配的涵道(3

5),涵道(3

5)后端连接有与控制发动机(3)的滑流舵(3

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兵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1)为梯形结构,机翼(1)中部安装有急救包(4),急救包(4)安装于机翼(1)中部前端,人体机位(5)位于急救包(4)后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兵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1)翼展为3.4m,平均翼弦长度为1.13m,机翼(1)翼根长为1.5m,机翼(1)翼尖长为0.75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兵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1)的展弦比为3,梢根比为0.5,后掠角为23.8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兵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2)包括相连接的上部端板(2

1)和下部端板(2

2),上部端板(2

1)位于机翼(1)上方,下部端板(2

2)位于机翼(1)下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单兵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端板(2

1)高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云田丰何景武王光秋彭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云途飞行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