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单体、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7290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39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属于电池技术领域。该电池单体包括电极端子、电极组件和集流构件。电极组件包括主体部和极耳,极耳包括连接部和弯折部。集流构件用于电连接电极端子和极耳的弯折部,集流构件和极耳的连接部沿与电池单体的高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使得集流构件不会完全位于极耳之上,从而可以减少折极耳时集流构件在电池单体的高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提高了折极耳时壳体内部空间的利用率,便于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并且,可以降低端盖盖合于壳体后存在局部凸起的风险。盖盖合于壳体后存在局部凸起的风险。盖盖合于壳体后存在局部凸起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单体、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单体、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单体包括电极组件、相互盖合的端盖和壳体。电极组件包括主体部和极耳,极耳的第一端与主体部连接,第二端与集流构件连接。端盖上设置有电极端子,极耳通过集流构件与电极端子电连接。一般地,集流构件与极耳、端盖焊接之后,将电极组件放入壳体内,端盖盖合于壳体之后将端盖与壳体焊接起来。
[0003]然而,端盖与壳体盖合时需要对极耳进行弯折,相关技术弯折极耳时在二次电池高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较多,导致壳体内部空间利用率不高,不利于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可以减少折极耳时占用壳体的内部空间,提高壳体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000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包括电极端子、电极组件和集流构件。电极组件包括主体部和从主体部延伸出的极耳,极耳包括连接部和弯折部,连接部的一端与主体部连接,连接部的另一端与弯折部连接。集流构件用于电连接弯折部和电极端子,集流构件和连接部沿第一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第一方向与电池单体的高度方向垂直。
[0006]本申请实施例中,集流构件和连接部沿与电池单体的高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使得集流构件不会完全位于极耳之上,从而可以减少折极耳时集流构件在电池单体的高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提高了折极耳时壳体内部空间的利用率,便于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并且,可以降低端盖盖合于壳体后局部凸起的风险。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流构件沿电池单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有导槽,极耳穿过导槽后沿导槽弯折形成弯折部,集流构件位于弯折部和主体部之间。
[0008]通过上述方案,折极耳时集流构件位于弯折部与主体部之间,集流构件不会额外占用电池单体在高度方向的空间,可以提高折极耳时壳体内部空间的利用率,便于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并且,可以降低端盖盖合于壳体后局部凸起的风险。另外,极耳穿过导槽后沿导槽弯折,极耳的折痕部位位于导槽远离主体部的槽口位置,这样,即便用力弯折极耳,极耳折痕所在部位也会被集流构件阻挡而不容易与主体部接触,因此,可以降低极耳刺破主体部的风险。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靠近主体部的一端的侧壁包覆有绝缘膜,集流构件与绝缘膜接触。
[0010]通过上述方案,极耳穿过集流构件之后,可以将集流构件朝主体部的方向移动,直至集流构件与绝缘膜接触。这样,折叠后的极耳呈“倒L”型,端盖与主体部在电池单体的高
度方向上的间距基本等同于弯折部和集流构件的厚度之和,有效减少了折极耳时在电池单体高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有利于提高壳体内部空间利用率,从而利于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另外,由于在电池单体的高度方向上需要容纳的结构较少,所以可以减小端盖盖合于壳体的难度,也可以减小端盖盖合于壳体后产生局部凸起的可能,因此不会影响单体的正常使用。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极耳的数量为多个,导槽的数量等于极耳的数量,每个导槽用于供一个极耳穿过。
[0012]通过上述方案,每个极耳可以互不干涉地穿过导槽。由于每个极耳都可以穿过导槽,所以集流构件整体可以位于极耳的弯折部与电极组件的主体部之间,不会存在个别极耳无法穿过导槽而位于集流构件与主体部之间,使得集流构件无法继续向主体部移动而额外占用电池单体在高度方向的空间。因此,本实施例中折极耳时集流构件不会额外占用电池单体在高度方向的空间,可以提高壳体内部空间的利用率,便于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并且,可以降低端盖盖合于壳体后存在局部凸起的风险。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极耳的数量为多个,导槽的数量小于极耳的数量,导槽用于供一个极耳或相邻多个极耳穿过。
[0014]通过上述方案,当每个极耳均穿过导槽时,集流构件整体可以位于极耳的弯折部与电极组件的主体部之间,使得集流构件不会额外占用电池单体在高度方向的空间,可以提高壳体内部空间的利用率,便于提高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并且,可以降低端盖盖合于壳体后存在局部凸起的风险。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导槽的数量为多个时,穿过最外侧的导槽的极耳朝相邻导槽的方向弯折,最外侧的导槽是最靠近电池单体的壳体的导槽。
[0016]穿过最外侧的导槽的极耳朝相邻导槽的方向弯折,而不是朝集流构件的边缘位置弯折,这样,可以不用专门在集流构件的边缘位置留出位置,供极耳弯折后与集流构件形成重叠区域来进行焊接,如此可以减小集流构件的尺寸,从而减小电池单体的重量。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弯折部与集流构件具有重叠区域,极耳与集流构件在重叠区域焊接。
[0018]通过上述方案,将极耳与集流构件在重叠区域焊接,可以增大焊接面积,提高焊接质量。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极耳包括相邻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重叠区域包括第一重叠区域,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穿过相邻导槽后沿导槽对折形成极耳重叠区,极耳重叠区与集流构件具有第一重叠区域,第一极耳、第二极耳和集流构件在第一重叠区域焊接。
[0020]将相邻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穿过相邻导槽并对折形成极耳重叠区,后续只需要在极耳重叠区与集流构件之间的重叠部位,即第一重叠区域,进行一次焊接,便可实现第一极耳、第二极耳和集流构件的焊接,而不用单独将第一极耳与集流构件焊接一次,再单独将第二极耳与集流构件焊接一次,因此,可以减少焊接次数,提高焊接效率。另外,将相邻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穿过相邻导槽并对折形成极耳重叠区,再将该极耳重叠区与集流构件焊接,可以增大焊接面积,从而可以提高焊接质量。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一个导槽用于供一个极耳穿过时,导槽的位置与穿过该导槽的极耳的位置相对。
[0022]通过上述方案,使得导槽与穿过该导槽的极耳之间的距离最短,极耳不用打弯就可以穿过对应的导槽,一方面,即便极耳长度较短,穿过导槽弯折后也能与集流构件形成重叠区域,因此,可以不用将极耳设置得较长,换句话说,可以减少极耳长度,节约材料。另一方面,由于极耳不用打弯就能穿过对应的导槽,所以可以减少极耳在集流构件下面堆叠的可能,从而可以减少因极耳在集流构件下面堆叠而撑起集流构件,占用电池单体在高度方向的空间的可能。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一个导槽用于供多个极耳穿过时,导槽的位置与穿过该导槽的多个极耳所在区域的中间部位相对。
[0024]通过上述方案,使得导槽与穿过该导槽的多个极耳之间的距离均相对较短,这样,这多个极耳均可以不用打弯或者只需小幅度打弯就可以穿过对应的导槽。因此,可以节省极耳的长度,还可以减少因极耳在集流构件下面过多堆叠而占用电池单体在高度方向的空间的可能。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槽沿极耳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与极耳的宽度匹配。
[0026]通过上述方案,使得极耳恰好可以顺利穿过导槽,穿过导槽后极耳不容易沿导槽向靠近主体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端子;电极组件,包括主体部和从所述主体部延伸出的极耳,所述极耳包括连接部和弯折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弯折部连接;集流构件,用于电连接所述弯折部和所述电极端子,所述集流构件和所述连接部沿第一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电池单体的高度方向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构件沿所述电池单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有导槽,所述极耳穿过所述导槽后沿所述导槽弯折形成所述弯折部,所述集流构件位于所述弯折部和所述主体部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的侧壁包覆有绝缘膜,所述集流构件与所述绝缘膜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导槽的数量等于所述极耳的数量,每个所述导槽用于供一个所述极耳穿过。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导槽的数量小于所述极耳的数量,所述导槽用于供一个所述极耳或相邻多个所述极耳穿过。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导槽的数量为多个时,穿过最外侧的所述导槽的极耳朝相邻所述导槽的方向弯折,最外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仡东王邦勇赵海坤胡洋甄晓枫黄玉平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