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隙基准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7192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隙基准电路,该带隙基准电路包括:恒流电源模块和补偿模块,恒流电源模块至少包括启动单元和电流镜单元,补偿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增强型MOS管和至少一个耗尽型MOS管,PMOS管MP5的漏极与补偿模块中的第一增强型MOS管的漏极相连,第一增强型MOS管的源极与第二耗尽型MOS管的漏极相连;或PMOS管MP5的漏极与补偿模块中的第一耗尽型MOS管的漏极相连,第一耗尽型MOS管的源极与第二增强型MOS管的漏极相连,解决了现有采用BJT管的发射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隙基准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供电
,尤其涉及一种带隙基准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带隙基准电压源是模拟集成电路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锂电池保护芯片、LED驱动芯片、线性稳压器(LDO)、电源管理芯片、模/数转换器(ADC)、数/模转换器(DAC)、动态存储器(DRAM)、Flash存储器等集成电路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3]图1为现有技术中带隙基准电压源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带隙基准电压源采用双极型晶体管(BJT)的发射极

基极电压的负温特性来构建零温的带隙基准,即采用两个双极型晶体管使其偏置在不同电流密度下,通过两个晶体管的基极

发射极电压差值产生正温电流,让正温电流流过一定数量的电阻产生正温电压,将该正温电压与双极型晶体管的基极

发射极电压 (负温电压)叠加,从而得到与温度无关的基准电压。
[0004]现有技术中带隙基准电路采用的是双极型晶体管,工作电流较大,功耗高,同时双极型晶体管基极会有电流流过,也带来额外损耗。...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隙基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隙基准电路包括:恒流电源模块和补偿模块,所述恒流电源模块至少包括启动单元和电流镜单元,所述补偿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增强型MOS管和至少一个耗尽型MOS管,增强型MOS管和耗尽型MOS管串联,所述启动单元和所述电流镜单元相连,所述电流镜单元中的PMOS管MP5的源极连接预设电压;PMOS管MP5的漏极与所述补偿模块中的第一增强型MOS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一增强型MOS管的源极与第二耗尽型MOS管的漏极相连;或PMOS管MP5的漏极与所述补偿模块中的第一耗尽型MOS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一耗尽型MOS管的源极与第二增强型MOS管的漏极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隙基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模块包括一个增强型NMOS管和多个耗尽型NMOS管,PMOS管MP5的漏极与所述补偿模块中的第一耗尽型NMOS管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一耗尽型NMOS管的源极与第二增强型NMOS管的漏极相连,第二增强型NMOS管的源极与第三耗尽型NMOS管的漏极相连,直至串联连接到第N耗尽型NMOS管,其中,N为大于0的自然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隙基准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三耗尽型NMOS管的源极和第四耗尽型NMOS管的漏极串联,第四耗尽型NMOS管的源极和第五耗尽型NMOS管的漏极串联,第五耗尽型NMOS管的源极和第六耗尽型NMOS管的漏极串联,第六耗尽型NMOS管的源极和第七耗尽型NMOS管的漏极串联,第七耗尽型NMOS管的源极和第八耗尽型NMOS管的漏极串联,第八耗尽型NMOS管的源极和第九耗尽型NMOS管的漏极串联,第九耗尽型NMOS管的源极和第十耗尽型NMOS管的漏极串联,第十耗尽型NMOS管的源极和第十一耗尽型NMOS管的漏极串联,第十一耗尽型NMOS管的源极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隙基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模块包括一个耗尽型NMOS管和多个增强型NMOS管,PMOS管MP5的漏极与所述补偿模块中的第一增强型NMOS管的漏极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士斌黄照兴丁懿慧
申请(专利权)人:铠强科技平潭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