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近空间大气密度探测系统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7132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临近空间大气密度探测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SMU测量模块和通信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与SMU测量模块信号连接,用于采集获取导航数据和载荷数据并输送至SMU测量模块。SMU测量模块用于接收导航数据和载荷数据并进行存储。通信模块受控于SMU测量模块,用于将实现与地面端进行数据交互,实时下传导航数据和载荷数据至地面端。本发明专利技术搭载于运载火箭一级或二级,分离过程受控,可以探测到35~200km或以上空间。SMU测量模块最大功耗小于5w,配备16V\5Ah蓄电池待机时长可达16h左右,满足发射前提前加电装箭的待机时长要求。另外,小型化、高集成,且探测准确度高。且探测准确度高。且探测准确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临近空间大气密度探测系统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航天测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临近空间大气密度探测系统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气探测对大气科学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9世纪初以皮叶克尼斯父子为代表的挪威气象学派先后提出气象学发展史上最为著名的锋面理论、气旋波动理论,数据来源于全球地面观测站网积累的大量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上世纪30年代前后开展的高空探测积累了大量的高空气象观测资料,根据这些资料,上世纪30年代后期瑞典籍美国气象学家罗斯贝才有可能提出大气长波理论。因此,大气探测获得的大量系统性气象资料是气象理论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0003]天气预报是现代人类生活和社会生产所依赖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使得现代人类可以提前进行判断从事生产、躲避灾害,对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保护和促进作用。天气预报也是从气象观测开始的。20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大气遥感技术的兴起使大气探测技术迅猛发展,并朝着以常规大气探测为基础脉络,以气象卫星探测为重要支撑,以雷达站、海洋浮标站和船舶、髙空探测气球探测方式等在内的全球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近空间大气密度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采集模块、SMU测量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与所述SMU测量模块信号连接,用于采集获取导航数据和载荷数据并输送至所述SMU测量模块;所述SMU测量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导航数据和所述载荷数据并进行存储;所述通信模块受控于所述SMU测量模块,用于将实现与地面端进行实时数据交互,下传所述导航数据和所述载荷数据至地面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近空间大气密度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第一加速度计、第二加速度计、温控单元和GPS单元;所述第一加速度计和所述第二加速度计用于分别获取所述载荷数据中的加速度数据;所述温控单元用于获取获取所述载荷数据中的温度数据;所述GPS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导航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近空间大气密度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模块包括通信处理单元、数据调制单元、功率放大单元和UHF天线;所述通信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导航数据和所述载荷数据进行组帧得到遥测数据和数传数据;所述数据调制单元用于接收组帧后的所述遥测数据和所述数传数据,并依次进行GFSK信号调制,和上变频至UHF频段;所述功率放大模块用于接收UHF频段的所述遥测数据和所述数传数据进行功率放大;所述UHF天线用于接收功率放大后的所述遥测数据和所述数传数据下传至地面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近空间大气密度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模块和相对应的电池测量单元,所述电池模块用于为所述数据采集模块、所述SMU测量模块和所述通信模块提供电力支持;所述电池测量单元用于采集所述电池模块得到电压采集数据。5.一种临近空间大气密度探测装置,搭载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临近空间大气密度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固定组件、天线组件和综电组件;所述固定组件、所述天线组件和所述综电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为球型结构用于保护内部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闭合所述壳体,以及安装所述天线组件和所述综电组件;所述天线组件用于与外部进行无线通讯;所述综电组件用于测量并处理得到导航数据和载荷数据,并通过所述天线组件进行实时数据交互。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临近空间大气密度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球柱段、第一球头和第二球头;所述第一球头和所述第二球头为透波、耐高温天线罩,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帅李丹阳郑琦江炜万玉柱戴华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埃依斯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