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孢粉、藻类三角图探究古湖泊发育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7090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孢粉、藻类三角图探究古湖泊发育的方法,确定研究区范围,在研究区选定若干口古生物资料较全的探井,结合电性及录井资料,对每口井进行沉积环境细分,并将每个样本点与细分后的沉积环境相对应;根据孢粉、藻类化石的生活环境的不同,确定三角图三端控制因子;整理选取的每口井的孢粉、藻类化石数据;整理选取的每口井每个系列的三角图投点的加载数据;利用grapher软件,建立选取的每口井的三角图;对选取的每口井的投点结果进行分析;建立研究区孢粉、藻类定量统计三角图湖泊相模型;孢粉、藻类定量统计三角图湖泊相模型的应用方法。为古湖泊沉积环境的探寻工作提供新手段,填补古生物领域的空白。填补古生物领域的空白。填补古生物领域的空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孢粉、藻类三角图探究古湖泊发育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勘探
,具体涉及湖泊相、沼泽相、河流相环境识别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孢粉、藻类三角图探究古湖泊发育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渤海湾盆地从渐新世末开始,由大型的断陷盆地转变为坳陷盆地,渤海湾的古近纪古湖泊群消亡后,新近系曾一度被认为是河流相沉积、缺乏良好的盖层,勘探风险较大,这种认识一度束缚了渤海海域新近系的油气勘探。但在“晚期成藏理论”的指导下,渤海中部地区新近系逐步证实了古湖泊的存在,进而先后发现了多个亿吨级大型油气田。由此可见,对于新近系来说,河流相沉积体为良好的储层,如果附近有稳定的湖湘泥岩,该泥岩层一方面可以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稳定的盖层,另一方面可以在侧向上形成岩性遮挡,将油气圈住,形成具有开发前景的油气藏,所以湖泊发育情况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
[0003]但对于新近系的湖泊环境识别问题来说,存在着诸多难点。渤海湾盆地新近系主要为河流相沉积,后有研究认为存在浅水三角洲沉积,这样近物源的沉积背景,使得即使存在古湖泊,湖泊的规模一定较小,且分布较为分散,同时渤海湾盆地井网密度较小,这都给古湖泊的寻找带来了困难。
[0004]特别是,从古生物研究手段出发,由于河流相的广泛发育,保存下来的动物类微体化石很少,藻类化石也多为淡水藻类,无法明确指示古湖泊的存在性。王开发曾提出了利用孢粉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长江三角洲现代的表层沉积物,但该方法对古环境并不适用。因此,寻找一个在淡水指相化石丰富的地区利用孢粉、藻类化石来探讨古湖泊发育情况的新方法,是古生物实验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现有技术中没有利用孢粉化石及淡水藻类化石在新近系探寻古湖泊发育情况的方法,而现有的淡水指相化石难以用于划分湖泊环境,提供了一种利用孢粉、藻类三角图探究古湖泊发育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方法为古湖泊沉积环境的探寻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填补古生物领域此项研究的空白,满足科研中利用淡水指相化石进行沉积环境特别是湖泊研究的需要,增加沉积环境研究手段的多样性。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一种利用孢粉、藻类三角图探究古湖泊发育的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0008]步骤1,确定研究区范围,在研究区选定若干口古生物资料较全的探井,结合电性及录井资料,对每口井进行沉积环境细分,并将每个样本点与细分后的沉积环境相对应;
[0009]步骤2,根据每一种孢粉、藻类化石的生活环境的不同,确定三角图三端控制因子,其中,三角图三端控制因子为湖生分子、沼生分子和近岸生分子;
[0010]其中,在步骤2中,湖生分子为常见于淡、咸水湖泊的藻类、疑源类,具体包括光面
球藻属、粒面球藻属和光对裂藻属等湖相代表分子;
[0011]在步骤2中,沼生分子为常见于沼泽环境的疑源类、蕨类、近岸挺水植物等,具体包括毛球藻属、粗肋孢属、蓼粉属等沼生藻类、沼生蕨类和水生草本;
[0012]在步骤2中,近岸生分子为湖泊岸上及沼泽周边的被子类、裸子类、蕨类植物,以被子类为主,具体包括榆粉属、胡桃粉属等近岸生代表分子;
[0013]步骤3,整理步骤1选取的每口井的孢粉、藻类化石数据;
[0014]其中,在步骤3中,根据步骤2,对每口井的孢粉藻类化石进行筛选、合并,计算每一个样本点的三角图三端控制因子的含量;
[0015]步骤4,整理步骤1选取的每口井每个系列的三角图投点的加载数据;
[0016]其中,在步骤4中,设定不同的沉积环境为一个系列,即一次数据加载行为中的一批数据,每个系列的数据包括四个属性:深度,湖生,沼生和近岸生;
[0017]步骤5,利用grapher软件,建立步骤1选取的每口井的三角图;
[0018]其中,在步骤5中,将同一口井的所有系列的数据进行投点,最终得到步骤1选取的每口重点井的三角图;
[0019]步骤6,对步骤1选取的每口井的投点结果进行分析;
[0020]其中,在步骤6中,在步骤1选取的每一口井的三角图中,读取湖泊相样本点分布区域的三端控制因子的分布范围,并勾画出湖泊相样本点分布概率较高的区域;
[0021]步骤7,建立研究区孢粉、藻类定量统计三角图湖泊相模型;
[0022]其中,在步骤7中,比较步骤1选取的每口井的湖泊相样本点投点区域,最终确定研究区孢粉、藻类定量三角图中湖泊相样本点分布概率较高的区域;
[0023]步骤8,孢粉、藻类定量统计三角图湖泊相模型的应用方法;
[0024]其中,在步骤8中,对其它钻井按照步骤2、步骤3整理得到每一个样本点的三角图三端控制因子的含量,在整理三角图投点的加载数据时,以不同的深度段为一个数据加载系列,绘制三角图并投点,与步骤7所得湖泊相模型进行比较,落于湖泊相模型范围内的样本点发育湖泊沉积的可能性较高,应予以关注,参考其它资料重点考虑。
[0025]在步骤1之前,还需要对孢粉、藻类样品进行前处理流程优化,从而实现厚层砂岩中薄泥层化石的大量获取,其中,对孢粉、藻类样品进行前处理流程优化方法包括筛选法。
[002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方法为古湖泊沉积环境的探寻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填补古生物领域此项研究的空白,满足科研中利用淡水指相化石进行沉积环境特别是湖泊研究的需要,增加沉积环境研究手段的多样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A井沉积环境综合柱状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A井孢粉、藻类定量统计三角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A井孢粉、藻类定量统计三角图湖泊样本点频率分布统计图;
[003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A井孢粉、藻类定量统计三角图中湖泊相样本点分布范围示意图;
[003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辽东湾孢粉、藻类定量三角图湖泊相模型。
[0032]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F井孢粉、藻类定量统计三角图;
[0033]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F井古生物综合柱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5]实施例
[0036]研究区为渤海湾盆地北部的辽东湾坳陷,其油气层大部分位于古近系,但物性研究表明,新近系的储层性能更优,可盖层研究却并不成熟。而良好的储盖组合是亿吨级大油田的物质基础,所以,古湖泊的探寻成为勘探重点。但辽东湾新近系动物化石稀少,藻类化石全部为淡水藻类,现有古生物手段无法实现古湖泊的有效识别。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对研究区古湖泊的识别提供了依据。
[0037]第一步,选择研究区四口探井,A井、B井等,通过在薄泥岩层进行重新取样,利用筛选法,使得孢粉、藻类化石得到更大数量的富集,同时使得化石表面更加清洁、纹饰更加清晰,利于化石的观察与鉴定。然后结合电性及录井资料,对每口井进行沉积环境细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孢粉、藻类三角图探究古湖泊发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步骤1,确定研究区范围,在研究区选定若干口古生物资料较全的探井,结合电性及录井资料,对每口井进行沉积环境细分,并将每个样本点与细分后的沉积环境相对应;步骤2,根据每一种孢粉、藻类化石的生活环境的不同,确定三角图三端控制因子,其中,三角图三端控制因子为湖生分子、沼生分子和近岸生分子;步骤3,整理步骤1选取的每口井的孢粉、藻类化石数据;步骤4,整理步骤1选取的每口井每个系列的三角图投点的加载数据;步骤5,利用grapher软件,建立步骤1选取的每口井的三角图;步骤6,对步骤1选取的每口井的投点结果进行分析;步骤7,建立研究区孢粉、藻类定量统计三角图湖泊相模型;步骤8,孢粉、藻类定量统计三角图湖泊相模型的应用方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孢粉、藻类三角图探究古湖泊发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湖生分子为常见于淡、咸水湖泊的藻类、疑源类,具体包括光面球藻属、粒面球藻属和光对裂藻属等湖相代表分子;沼生分子为常见于沼泽环境的疑源类、蕨类、近岸挺水植物,具体包括毛球藻属、粗肋孢属、蓼粉属等沼生藻类、沼生蕨类和水生草本;近岸生分子为湖泊岸上及沼泽周边的被子类、裸子类、蕨类植物,以被子类为主,具体包括榆粉属、胡桃粉属等近岸生代表分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孢粉、藻类三角图探究古湖泊发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根据步骤2,对每口井的孢粉藻类化石进行筛选、合并,计算每一个样本点的三角图三端控制因子的含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孢粉、藻类三角图探究古湖泊发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设定不同的沉积环境为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洁赵都菁姚雅琴陈书伟杨娇娇于建雨杨纪磊庾永钊魏文艳杨雄涛刘新昕邱琨祁范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