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电自断节能拉线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6425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现有的拉线开关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电网突然停电之后,人们常常会忘记关闭电源,待离开住所或岗位之后,电网又恢复供电造成电灯长明,浪费大量电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拉线开关,克服了上述开关的缺点。它由双掷式拉线开关及装于其内的可控硅控制电路组成。控制电路由全波整流器拉线开关触点,单向可控硅及电容电阻充放电触发电路构成。(*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节能拉线开关,属照明灯具控制器件
现有的拉线开关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电网突然停电之后,人们常常会忘记关闭电源,待离开住所成岗位之后,电网又恢复供电造成长明灯,浪费大量电能。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够起到停电自断节能作用的拉线开关以克服上述开关的缺点。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它由双掷式拉线开关及装于其内的可控硅控制电路组成,其特点是控制电路由全波整流器(D1~D4)、拉线开关K两对触点(K1、K2),可控硅(D5)及电容电阻(C,R1,R2)充放电触发电路构成,全波整流器的正输出端通过开关触点a、b与单向可控硅D5阳极相连,负输出端通过放电电阻R2与可控硅阴极相连。充放电电容器C与充电电阻R1相连于可控硅控制极,电容C另一端与R2相交于e端,R1另一端与开关触点d相连,灯泡负载接于全波整流器一输入端。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其构造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说明。附附图说明图1 控制电路原理图附图2 双掷式拉线开关内部结构示意图参看附图1、2 L是负载,总功率应小于400W,D1~D4可用1N4007,R12K 1/2W,R2220 1W,C 47uF,16V电解电容器,D5可用CR3AN单向可控硅(3A、600V)。控制电路原器件装配在线路板上,固定在开关盖内。1、2号为开关固定孔。3、4号为进线孔。5号是拉线出口。6、7号是b、d触点接线柱。8号三爪转动铜片。9号是a触点接线柱。A、B、D是接触簧片。本技术选用的双掷式拉线开关与现有开关的外型和体积一样不必改。两组触点K1,K2是轮流接通,断开。只需将与B簧片相连的三爪转动铜片的面积适当增大,另将A簧片的长度稍为缩短些就行。这样可以让拉线开关在转动过程中,K1的接通优先于K2的关断。应保证关断时间t大于电容器C的充电时间常数 充五倍以上。当K1接通时K2尚未关断这瞬间,220V交流电压经D1~D4整流后的电压通过R1向C充电使单向可控硅D5触发导电。当开关控到位后,K2关断,K1仍接通,此时C已充电,仍然保证可控硅D5处于导通状态。此时若电网突然停电,电容器上的电压通过单向可控硅向电阻R2放电,可控硅失去触发电压而截止。待电网恢复供电后,虽然K1接通,但由于K2是断开的,所以不可能触发单向可控硅导通,起到了停电自断的作用。当要开灯时,只要连续拉动二次开关就行。本技术最大的优点是自动控制,节能。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停电后无需考虑开关处于什么位置,适合于一切纯阻性照明电路。有着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停电自断节能拉线开关由双掷式拉线开关及装于其内的可控硅控制电路组成,其特征是电路由全波整流器(01~04)、拉线开关K两对触点,可控硅(05)及电容电阻(C,R1,R2)充放电触发电路组成,全波整流器的正输出端通过开关触点a、b与可控硅05阳极相连,负输出端通过放电电阻R2与可控硅阴极相连,充放电电容器C与充电电阻R1相连于可控硅控制极,电容C另一端与R2相交于e端,R1另一端与开关触点d相连,灯泡负载接于全波整流器一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停电自断节能拉线开关由双掷式拉线开关及装于其内的可控硅控制电路组成,其特征是电路由全波整流器(01~04)、拉线开关K两对触点,可控硅(05)及电容电阻(C,R1,R2)充放电触发电路组成,全波整流器的正输出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文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赣南小汽车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