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通道输出电源的过流短路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6396 阅读:3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通道输出电源的过流短路保护电路。该电路作为电源的保护电路,具有强大的保护功能,每路输出保护独立进行,互不干涉,工作可靠,通用性好等特点。(*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保护电路,主要是指一种多通道输出电源的过流短路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电源为系统正常工作提供能源,是整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源中保护电路是电源的重要部分,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安全性、可靠性。目前很多多路输出的电源,只有主路输出具备过流短路保护的能力或者只要其中一路处于过流短路状态,其余路就不能正常工作,可能导致系统的工作不正常,严重会使系统瘫痪,这是不允许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强大的保护功能,每路输出保护独立进行,互不干涉,工作可靠,通用性好的多通道输出电源的过流短路保护电路,该电路可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实现本技术的主要结构是第一路直流电压+Vi1接场效应管Q14漏极,Q14源极经电阻R67、电容C39输出;直流电压VDD3经电阻R129一路接电容C76、电阻R149到Q14栅极,另一路接Q11集电极,Q11基极与地之间并联电容C109、电阻R95,Q11发射极接地。12B直流电压分为四路,一路接运放IC3A脚8和比较器IC6A脚8,二路接电阻R83和基准源U3得到参考源REF3,三路经电阻R38接IC6A脚1、IC6B脚7,四路接三极管Q11集电极;IC3A脚2接电阻R25,IC3A脚3接电阻R26,IC3A脚3与地之间并联电阻R114和电容C70,电阻R61和电容C54并联跨接在IC3A脚1和2之间;IC3A脚1一路经电阻R72、电容C44接IC6B脚6,参考源REF3经电容C46、电阻R74、R76接IC6B脚5,电阻R91和二极管D19串联跨接在IC6B脚5和脚7之间;IC3A脚1的另一路经电阻R71、R134、电容C83接IC6A脚2,参考源REF3经电阻R37、R135接IC6A脚3,电阻R92跨接在IC6A脚3和脚1之间;IC6A脚1、IC6B脚7经电阻R94、电容C77接IC3B脚6,IC3B脚6经二极管D16与IC6A脚1、IC6B脚7及IC3B脚5分别相接,三极管Q11发射极经二极管D23、电阻R150接IC3B脚6,Q11集电极和基极跨接电容C106,基极经电阻R123接地,参考源REF3经电阻R40接IC3B脚5,IC3B脚5与脚7之间跨接电阻R41,IC3B脚7接电阻R43、电容C91。第二路直流电压+Vi2接场效应管Q13漏极,Q13源极接地输出;直流电压12B经电阻R52、R110、电容C69接Q13栅极,Q13栅极与源极之间跨接稳压管Z8,Q13栅极经电阻R10接三极管Q6发射极,同时Q6集电极接Q13源极,Q6基极经电阻R8接三极管Q8集电极,Q8发射极接电容C69,电容C80与电阻R23并联在Q8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直流电压12A一路接比较器IC4A脚8、IC1A脚8,一路接电阻R82和基准源U2得到参考源REF1,一路经电阻R14接IC4A脚1、IC4B脚7,另一路经电阻R53、R58分别接IC1A脚1、IC1B脚7;IC4B脚6接电阻R68、电容C12,参考源REF1经电阻R69、R70、电容C36接IC4B脚5,电阻R84和二极管D12串联跨接在IC6B脚5和脚7之间;IC4A脚2接电阻R65、电容C82,参考源REF1经电阻R12、R9接IC4A脚3,电阻R86跨接在IC4A脚3和脚1之间;IC4A脚1、IC4B脚7经电阻R88、电容C73接IC1B脚6,IC1B脚6经二极管D14与IC4A脚1、IC4B脚7及IC1B脚5分别相接,参考源REF1经电阻R16接IC1B脚5,IC1B脚5与脚7之间跨接电阻R20,IC1B脚7接电阻R21、电容C37;参考源REF1接IC1A脚3,IC1A脚2接电阻R55、电容C11,IC1A脚1经二极管D8接IC1B脚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该电路作为多通道输出电源的过流短路保护,具有每路输出保护独立进行,互不干涉,工作可靠,通用性好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路输出正电压的过流短路保护电路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路输出负电压的过流短路保护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做进一步说明从同一个变压器的多组次级绕组整流滤波分别得到直流输出电压(+Vi1,-Vi1),(+Vi2,-Vi2),___ ___(+Vi9,-Vi9)。第一路输出正电压过流短路保护电路(见图1),直流电压+Vi1经过限流管Q14和限流取样电阻R67,电容C39滤波输出;直流电压VDD3经过电阻R129、电容C76滤波后,通过电阻R149给限流管Q14提供栅极驱动信号,控制限流管Q14的导通;同时A3信号经过电阻R95分压、电容C109滤波、加在三极管Q11基极控制限流管Q14栅极驱动信号。直流电压12B给运放IC3和比较器IC6提供工作电源,此电源经过电阻R83分压和稳压基准源U3得到稳定的电压参考源REF3;电阻R122、R150和电容C106、三极管Q19、二极管D23使IC3脚6在电源启机时快速为高电平,大于IC3-5电压,IC3脚7输出低电平,使得+Vo1在电源启机时能正常输出;电阻R91和二极管D19,电阻R92,电阻R41调节过流保护、短路保护电路回差。电阻R38为比较器IC6的上拉电阻;过流保护在限流取样电阻R67上的电流信号经过差动误差放大器IC3放大,通过电阻R72和电容C44组成的延迟电路到比较器IC6脚6,电压参考源REF3经过电阻R74、R76分压给IC6脚5提供电压基准,IC6脚5与IC6脚6电压进行比较。如输出电流大于设定的电流时,IC6脚6电压会大于IC6脚5,则IC6脚7输出低电平,通过二极管D16快速放电,使运放IC3脚6变成低电平,低于运放IC3脚5参考电压,IC3脚7输出高电平,此高电平通过电阻R43控制三极管Q11的导通从而控制限流管Q14截止,达到过流保护;短路保护在限流取样电阻R67上的电流信号经过差动误差放大器IC3放大,通过电阻R71、R134分压到比较器IC6脚6,电压参考源REF3经过电阻R37给IC6脚3提供电压基准,IC6脚2与IC6脚3电压进行比较。如输出短路时,IC6脚2电压会大于IC6脚3,则IC6脚1输出低电平,通过二极管D16快速放电,使运放IC3脚6变成低电平,低于运放IC3脚5参考电压,IC3脚7输出高电平,此高电平通过电阻R43控制三极管Q11的导通从而控制限流管Q14截止,达到短路保护。第二路输出负电压过流短路保护电路(见图2),直流电压+Vi2经过限流管Q13与输出地相连,从而得到负直流电压;电阻R102为假负载;电阻R66为限流取样电阻;稳压管Z8为限流管Q13的栅极保护二极管;直流电压12B经过电阻R52、电容C69滤波,通过电阻R110给限流管Q13提供栅极驱动信号,控制限流管Q13的导通;同时A1信号经过电阻R23分压、电容C80滤波加在三极管Q8基极控制三极管Q6的导通从而控制限流管Q13栅极驱动信号。直流电压12A给比较器IC1、IC4提供工作电源,同时通过电阻R82分压和稳压基准源U2得到稳定的电压参考源REF1;电阻R55和电容C11使IC1脚2在电源启机时快速为低电平,低于IC1脚3 REF1参考电压,IC1脚1输出高电平通过二极管D8加到IC1脚6,高于IC1脚5,I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通道输出电源的过流短路保护电路,其特征是第一路直流电压+Vi1接场效应管Q14漏极,Q14源极经电阻R67、电容C39输出;直流电压VDD3经电阻R129一路接电容C76、电阻R149到Q14栅极,另一路接Q11集电极,Q11基极与地之间并联电容C109、电阻R95,Q11发射极接地;12B直流电压分为四路,一路接运放IC3A脚8和比较器IC6A脚8,二路接电阻R83和基准源U3得到参考源REF3,三路经电阻R38接IC6A脚1、IC6B脚7,四路接三极管Q11集电极;IC3A脚2接电阻R25,IC3A脚3接电阻R26,IC3A脚3与地之间并联电阻R114和电容C70,电阻R61和电容C54并联跨接在IC3A脚1和2之间;IC3A脚1一路经电阻R72、电容C44接IC6B脚6,参考源REF3经电容C46、电阻R74、R76接IC6B脚5,电阻R91和二极管D19串联跨接在IC6B脚5和脚7之间;IC3A脚1的另一路经电阻R71、R134、电容C83接IC6A脚2,参考源REF3经电阻R37、R135接IC6A脚3,电阻R92跨接在IC6A脚3和脚1之间;IC6A脚1、IC6B脚7经电阻R94、电容C77接IC3B脚6,IC3B脚6经二极管D16与IC6A脚1、IC6B脚7及IC3B脚5分别相接,三极管Q11发射极经二极管D23、电阻R150接IC3B脚6,Q11集电极和基极跨接电容C106,基极经电阻R123接地,参考源REF3经电阻R40接IC3B脚5,IC3B脚5与脚7之间跨接电阻R41,IC3B脚7接电阻R43、电容C9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通道输出电源的过流短路保护电路,其特征是第一路直流电压+Vi1接场效应管Q14漏极,Q14源极经电阻R67、电容C39输出;直流电压VDD3经电阻R129一路接电容C76、电阻R149到Q14栅极,另一路接Q11集电极,Q11基极与地之间并联电容C109、电阻R95,Q11发射极接地;12B直流电压分为四路,一路接运放IC3A脚8和比较器IC6A脚8,二路接电阻R83和基准源U3得到参考源REF3,三路经电阻R38接IC6A脚1、IC6B脚7,四路接三极管Q11集电极;IC3A脚2接电阻R25,IC3A脚3接电阻R26,IC3A脚3与地之间并联电阻R114和电容C70,电阻R61和电容C54并联跨接在IC3A脚1和2之间;IC3A脚1一路经电阻R72、电容C44接IC6B脚6,参考源REF3经电容C46、电阻R74、R76接IC6B脚5,电阻R91和二极管D19串联跨接在IC6B脚5和脚7之间;IC3A脚1的另一路经电阻R71、R134、电容C83接IC6A脚2,参考源REF3经电阻R37、R135接IC6A脚3,电阻R92跨接在IC6A脚3和脚1之间;IC6A脚1、IC6B脚7经电阻R94、电容C77接IC3 B脚6,IC3B脚6经二极管D16与IC6A脚1、IC6B脚7及IC3B脚5分别相接,三极管Q11发射极经二极管D23、电阻R150接IC3B脚6,Q11集电极和基极跨接电容C106,基极经电阻R123接地,参考源REF3经电阻R40接IC3B脚5,IC3B脚5与脚7之间跨接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耀平
申请(专利权)人:瑞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