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体垃圾清除过滤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6367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固体垃圾清除过滤池,包括池体,池体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进液腔、引流腔、分流腔、出料腔和缓冲腔,且相邻两个腔室内部相通,出料腔的一端贯穿池体的内壁至外界,池体的外壁且与出料腔位置对应处铰接有密封板,分流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外壁设有多个呈环状分布的隔板,出料腔的底部设有筛分板,缓冲腔内部设有缓冲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多个分层板及其表面所开设的通槽,有效延长了液体在矩形框内部的流动时间,从而减缓了液体的流动速度,进而减少液体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冲击力,有效避免了冲击力过大而对连接管道等部件所造成的损坏。造成的损坏。造成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体垃圾清除过滤池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固体垃圾清除过滤池。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
[0003]现有技术中的污水池在对污水进行处理时,固体垃圾不便于清理,从而使得固体垃圾堆积而降低了污水处理效果,此外,污水在处理过程中,由于污水量较大,使得污水在流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冲击力也较大,从而容易对连接管道及过滤池中所使用的元件造成损坏。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固体垃圾清除过滤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固体垃圾清除过滤池。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固体垃圾清除过滤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进液腔、引流腔、分流腔、出料腔和缓冲腔,且相邻两个腔室内部相通,所述出料腔的一端贯穿所述池体的内壁至外界,所述池体的外壁且与所述出料腔位置对应处铰接有密封板,所述分流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设有多个呈环状分布的隔板,所述出料腔的底部设有筛分板,所述缓冲腔内部设有缓冲组件。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分流腔的底部呈半圆形状,所述隔板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分流腔的底部内壁相接触。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缓冲组件包括与所述缓冲腔内壁固定连接的矩形框和位于矩形框内部的分层板。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分层板设有多个,且等间距分布在所述矩形框内部,所述分层板上均开设有通槽。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池体的左侧内部嵌设有橡胶垫片,所述橡胶垫片的左侧外壁穿过所述池体的内壁并与所述密封板紧密贴合。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池体的左侧内部且位于所述橡胶垫片的前后两侧设有对称分布的金属嵌入条。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密封板的右侧嵌设有与所述金属嵌入条吸附配合的吸附磁条。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通过多个分层板及其表面所开设的通槽,有效延长了液体在矩形框内部的流动时间,从而减缓了液体的流动速度,进而减少液体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冲击力,有效避免了冲击力过大而对连接管道等部件所造成的损坏。
[0015]2、本技术通过转轴和隔板的配合使用,便于对污水进行分批输送,从而减少了单次筛分的污水量,便于降低筛分板的工作负荷的同时有效避免由于污水量过大而降低筛分效率。
[0016]3、本技术通过倾斜设有的出料腔和筛分板的配合使用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而后铰接转动密封板,从而便于对筛分板上的固体垃圾进行清理,避免固体垃圾堆积而影响污水处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中池体剖切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中池体的剖视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中矩形框剖切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中图2中的A处示意图。
[0023]图中:
[0024]池体1;进液腔11;引流腔12;分流腔13;出料腔14;缓冲腔15;金属嵌入条16;转轴2;隔板21;挡板3;密封板4;吸附磁条41;筛分板141;缓冲组件5;矩形框51;分层板52;通槽521;橡胶垫片6。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8]一种固体垃圾清除过滤池,包括池体1,池体1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进液腔11、引流腔12、分流腔13、出料腔14和缓冲腔15,且相邻两个腔室内部相通,进液腔11的长度从上至下逐渐减少,出料腔14的一端贯穿池体1的内壁至外界,出料腔14位于分流腔13的左侧且靠近底部的位置,出料腔14呈倾斜状,且出料腔14的高度从左至右逐渐增加,池体1的外壁且与出料腔14位置对应处铰接有密封板4,分流腔1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2,转轴2的外壁设有多个呈环状分布的隔板21,出料腔14的底部设有筛分板141,缓冲腔15内部设有缓冲组件5。
[0029]需要补充的是,引流腔12呈倾斜状,且引流腔12的高度从左至右逐渐减少,使得引流腔12将污水引向右侧,从而便于利用污水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冲击力推动隔板21进行摆
动,从而使得多个隔板21进行循环摆动,进而实现对污水的分流。
[0030]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分流腔13的底部呈半圆形状,隔板21远离转轴2的一端与分流腔13的底部内壁相接触,使得隔板21在摆动的过程中带动污水进行移动的同时,隔板21的端部对分流腔13的底部进行剐蹭,从而便于将停留在分流腔13底部的固体垃圾推动至出料腔14的内部。
[0031]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缓冲组件5包括与缓冲腔15内壁固定连接的矩形框51和位于矩形框51内部的分层板52,分层板52设有多个,且等间距分布在矩形框51内部,分层板52上均开设有通槽521,相邻两个分层板52上所开设的通槽521位置不同,即上方的一个分层板52上所开设的通槽521位于分层板52的右侧位置,下方的一个分层板52上所开设的通槽521位于分层板52的左侧位置,如此往复,使得相邻两个通槽521交错分布,便于延长污水在池体1内部的流动时长,从而延缓污水的流动速度,避免污水流速过快对外部所连接的管道造成损坏。
[0032]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池体1的左侧内部嵌设有橡胶垫片6,橡胶垫片6的左侧外壁穿过池体1的内壁并与密封板4紧密贴合,便于增强池体1与密封板4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污水在筛分板141上流动时通过池体1与密封板4之间缝隙渗出,从而降低对污水处理的效率。
[0033]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池体1的左侧内部且位于橡胶垫片6的前后两侧设有对称分布的金属嵌入条16,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体垃圾清除过滤池,包括池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的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进液腔(11)、引流腔(12)、分流腔(13)、出料腔(14)和缓冲腔(15),且相邻两个腔室内部相通,所述出料腔(14)的一端贯穿所述池体(1)的内壁至外界,所述池体(1)的外壁且与所述出料腔(14)位置对应处铰接有密封板(4),所述分流腔(13)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2),所述转轴(2)的外壁设有多个呈环状分布的隔板(21),所述出料腔(14)的底部设有筛分板(141),所述缓冲腔(15)内部设有缓冲组件(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垃圾清除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腔(13)的底部呈半圆形状,所述隔板(21)远离所述转轴(2)的一端与所述分流腔(13)的底部内壁相接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垃圾清除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波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益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