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的中间站及轨道交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6269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1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的中间站及轨道交通,中间站包括第一正线、第二正线、第一到发线、第二到发线、第一渡线、第二渡线、第三渡线、第四渡线、岛式站台、第一牵出线和第二牵出线。其中,第一到发线的首端通过第一渡线与第一正线连接,第一到发线的末端通过第二渡线与第一正线连接,第二到发线的首端通过第三渡线与第二正线连接,第二到发线的末端通过第四渡线与第二正线连接,第一牵出线分别连接第一到发线的首端和第二到发线的末端,第二牵出线分别连接第一到发线的末端和第二到发线的首端。采用上述布置形式,满足列车越行作业的同时,第一牵出线、第二牵出线上能够存放列车,故障车缓存,提高中间站的运输灵活性。提高中间站的运输灵活性。提高中间站的运输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交通的中间站及轨道交通


[0001]本申请涉及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的中间站及轨道交通。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高速磁悬浮轨道交通的车站布置型式是在低速磁悬浮的基础上,参考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的车站布置型式进行研究,且高速磁悬浮处于前期研究阶段,车站的布置型式没有特定的标准。
[0003]高速磁悬浮设计速度远高于现有大规模应用的高速铁路设计速度,现有已开通运营的磁悬浮车站,通常采用两台夹两线或两线夹一台的布置形式。如图3和图4所示,采用两线夹一台的无配轨的布置形式,或者,两台夹两线的无配轨的布置形式,正线f邻靠站台g,单渡线d连接两条正线f,无法实现越行作业。如图5所示,两台夹两线有配轨的布置形式,列车停靠到发线e进行上、下车作业,但正线f不能用于办理乘降作业,中间站无法存放列车,便于后续发出,或者故障列车无法缓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的中间站及轨道交通,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兼顾越行作业与列车存放的问题。
>[0005]为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的中间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正线;第二正线;第一到发线,位于所述第一正线和所述第二正线之间;第二到发线,位于所述第一到发线和所述第二正线之间;第一渡线,所述第一到发线的首端通过所述第一渡线与所述第一正线连接;第二渡线,所述第一到发线的末端通过所述第二渡线与所述第一正线连接;第三渡线,所述第二到发线的首端通过所述第三渡线与所述第二正线连接;第四渡线,所述第二到发线的末端通过所述第四渡线与所述第二正线连接;岛式站台,位于所述第一到发线和所述第二到发线之间;第一牵出线,所述第一牵出线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到发线的首端和所述第二到发线的末端;以及第二牵出线,所述第二牵出线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到发线的末端和所述第二到发线的首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站还包括:第五渡线,所述第一到发线的首端通过所述第五渡线与所述第一牵出线连接;第六渡线,所述第一到发线的末端通过所述第六渡线与所述第二牵出线连接;第七渡线,所述第二到发线的首端通过所述第七渡线与所述第二牵出线连接;以及第八渡线,所述第二到发线的末端通过所述第八渡线与所述第一牵出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间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渡线、所述第八渡线和所述第一牵出线共用同一节点;和/或,所述第六渡线、所述第七渡线和所述第二牵出线共用同一节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间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牵出线的延长线位于所述第五渡线和所述第八渡线之间的角平分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仁先赵升蔡士尧赵金观张必武艾厚文王长城于承鑫于彧洋肖礼谆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