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极升降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6129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1 2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极升降座椅,包括,座椅底盘,设置在座椅底部;座椅配件,所述座椅配件包括椅座和/或椅背;升降机构,设置于座椅底盘上,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动力机构和导向机构;动力机构,用于驱动座椅配件升降运动,所述动力机构为电机、气弹簧、液压杆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固定部和升降部;导向机构,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座椅配件配置为随升降部升降运动。导向机构用于确保座椅配件在升降过程中保持稳定,不会出现重心侧倾产生应力集中导致座椅损坏的问题,同时,通过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相互引导约束运动,能够防止座椅配件升降过程中出现调节迟滞或卡死现象,提升了座椅调节的稳定性和顺畅性。畅性。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极升降座椅


[0001]本技术涉及家具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无极升降座椅。

技术介绍

[0002]升降机构广泛用于桌椅等家具的制造中,尤其是在学习桌、座椅领域,由于儿童身体发育较快,传统的固定式桌椅无法满足伴随儿童成长的长期使用需求,因此,学习桌、座椅是儿童学习时的必备工具。目前市场上的座椅大部分也可调节座椅高度,但基本都是机械手动调节机构,即通过操作把手或操作杆,使得椅背在主管上滑动升降并以卡销定位的方式实现的。因为座椅具备一定自重,故儿童调节时有一定操作困难;同时,现有的座椅操作步骤较为繁琐,调节速度慢,调节效率较低;最重要的是,现有的座椅大多是多档位结构,因此无法实现座椅高度的精确调节,易出现桌子和椅子的高度和位置不匹配,调节高度不准确,调节位置不便捷,固定不稳定,操作不方便,不利于规范孩子的健康坐姿,容易发生驼背、近视等问题。
[0003]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护脊儿童座椅”,其公告号“CN212260966U”,包括椅背垫和坐垫,所述椅背垫的上端设置有挂钩,所述椅背垫的前端设置有按摩块,所述椅背垫的后面设置有背板,所述背板内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背板的下端设置有收带筒,所述收带筒内设置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前端设置有卡扣,所述背板的后面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后面设置有曲杆,所述曲杆的顶端设置有推手,所述曲杆的下端设置有支杆,所述支杆的外侧设置有升降筒,所述升降筒的外侧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上端设置有调节旋钮一,所述升降筒的中部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外侧设置有调节旋钮二。这种座椅虽然能够在儿童贴靠椅背时提高舒适度,但这种座椅依然存在调节步骤繁琐、调节精度不理想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主要解决以下技术问题,1、现有技术中传统座椅无法实现高度的精确调节;2、调节高度不准确,调节位置不便捷;3、座椅高度调节过程出现迟滞或卡死现象,不够顺畅影响用户体验;4、利用传统的气弹簧作为动力机构进行座椅调节时,受到气弹簧最小压缩端的行程限制,无法将座椅调至最低高度;5、动力机构调节操作不方便;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升降机构及一种无极升降座椅,在传统技术中用于调整高度的动力机构上增设导向机构,对座椅配件的高度进行精确且稳定的调节,操作者调节开关仅控制动力机构的开闭便可实现对座椅的座椅配件的快速顺畅调节,避免调节偏移或迟滞的现象出现。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无极升降座椅,包括,座椅底盘,设置在座椅底部;座椅配件,所述座椅配件包括椅座和/或椅背;升降机构,设置于座椅底盘上,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动力机构和导向机构;动力机构,用于驱动座椅配件升降运动,所述动力机构为电机、气弹簧、液压杆的一种或多
种,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固定部和升降部;导向机构,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中任意一件与固定部连接,另一件与升降部连接;其中,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中与升降部连接的一件连接座椅配件,座椅配件配置为随升降部升降运动。所述升降部与固定部可相对滑动,升降部与固定部两者之一的底端与座椅底盘固定连接,操作者通过操作调节开关即可改变升降部与固定部之间的相对距离。同时,固定部亦可作为椅背和椅座的支撑结构,用于保证升降部在固定部上顺利动作。这种设计避免升降装置设置于座椅底部而出现击穿座椅的危险,当操作者控制升降部与固定部之间的相对距离,座椅即可在导向机构的约束下快速顺畅运动。这种设计能够便捷高效的调整座椅高度,且定位高度精确。
[0007]导向机构用于确保座椅配件在升降过程中保持稳定,不会出现重心侧倾产生应力集中导致座椅损坏的问题,同时,通过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相互引导约束运动,能够防止座椅配件升降过程中出现座椅卡死现象,进一步提升了座椅的工作稳定性和便捷性。第一滑动件为滑轨结构,第二滑动件为滑块组结构,两者可相对滑动。在本方案中,滑轨结构或滑块组结构均可作为移动端与升降部连接,相应的,另一结构作为固定端与固定部连接,而座椅配件便于连接升降部的结构连接;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相互配合,在座椅配件伴随升降部运动的过程中进行导向,增加调节稳定性和顺畅性。
[0008]需要指出的是,固定部作为动力机构的基底,一般与地面或底座连接,而升降部作为动力机构的运动机构,动作后改变其与固定部的相对距离以实现高度调节。导向机构则配合动力机构使用,第二滑动件与第一滑动件可相对滑动,同时第一滑动件可对第二滑动件进行限位,避免第二滑动件偏离第一滑动件,有效避免升降部移动过程中出现重心侧倾产生应力集中导致调节偏离或卡死、甚至座椅损坏的问题。
[0009]作为优选,所述升降部上连接有调节开关,所述固定部和升降部之间的距离可无极调节。操作者通过操作调节开关即可改变升降部与固定部之间的相对距离。操作者利用控制升降部与固定部之间的相对距离,需要椅子上升时,只需操作调节开关,此时依靠动力机构自身的伸展力克服椅子自重将整椅升高,放开开关即可将椅子高度锁定在任意位置;需要椅子下降时,使用者只需坐在椅座上,再次操作调节开关,此时依靠人体自重克服升降组件的内阻力使整椅降低,松开开关即可将椅子高度锁定在任意位置。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滑动件上设置有沿第二滑动件滑动方向排布的滚珠。第二滑动件与第一滑动件配合,对第二滑动件进行限位,使第二滑动件只能在第一滑动件上进行上下滑移,滚珠的设置减少了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之间的摩擦,还提高了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之间的稳定性;另外,滚珠的设置使第二滑动件具有一定的自动调心能力,即使安装有偏差,也能被第一滑动件所吸收,进而得到高精度稳定的平滑运动。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滑动件包括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套接于动力机构外部,所述外套管与升降部连接,所述座椅配件与外套管连接。所述外套管用于稳定连接椅座及椅背,确保使用者使用座椅时座椅配件与第二滑动件牢固连接,不会出现载荷集中导致动力机构断裂。
[0012]作为优选,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括固定支撑座,所述第一滑动件安装于固定支撑座上,所述外套管套接于固定支撑座与动力机构外部,所述外套管与固定支撑座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支撑座承担支撑功能,能够保证外套管以及第二滑动件的平衡状态,有效增加外套
管与支撑体的接触面积,避免来自外套管及座椅配件的压力全部作用与固定部上,导致固定部底部出现应力集中现象,进一步提升座椅的工作稳定性。
[0013]所述第二滑动件包括滑块,座椅配件与滑块连接,滑块连接于升降部。所述滑块为座椅配件与升降部之间的连接件,滑块能够保证座椅配件在第一滑动件上稳定滑动,不会出现升降卡死现象。
[0014]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机构为气弹簧组件,所述固定部为气弹簧底杆,所述升降部为套接于气弹簧底杆的气弹簧活动杆。气弹簧式动力机构具备无极调节的特点,且具备响应性好,调节便捷的特点。
[0015]作为优选,所述动力机构为电推杆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固定部为底杆,所述升降部为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极升降座椅,其特征是包括,座椅底盘,设置在座椅底部;座椅配件,所述座椅配件包括椅座和/或椅背;升降机构,设置于座椅底盘上,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动力机构和导向机构;动力机构,用于驱动座椅配件升降运动,所述动力机构为电机、气弹簧、液压杆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固定部和升降部;导向机构,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中任意一件与固定部连接,另一件与升降部连接;其中,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中与升降部连接的一件连接座椅配件,座椅配件配置为随升降部升降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极升降座椅,其特征是,所述升降部上连接有调节开关,所述固定部和升降部之间的距离可无极调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座椅,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滑动件上设置有沿第二滑动件滑动方向排布的滚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极升降座椅,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滑动件包括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套接于动力机构外部,所述外套管与升降部连接,所述座椅配件与外套管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升降座椅,其特征是,所述动力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康孙文龙陈哲杨润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护童人体工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