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东专利>正文

无功补偿及消弧消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5953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无功补偿及消弧消谐装置,包括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一个隔离开关、三个快速熔断器、三个分相真空开关、一个放电线圈和一个微机综合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分别在三相的三个快速熔断器的接地端串联一电容,在三相的三个电容的接地端,设有一电流互感器,所述三个电流互感器的感应电流输出端分别连接到微机综合控制器的三个电流电压变换器上。(*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适用于35KV及以下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的消弧消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不断增大,它的安全运行及供电可靠性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大型工矿企业的用电设备不断增加,以及我国长期6-66KV的配电网大多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运行方式,单相接地后流经故障点的电流较大,电弧不易熄灭,容易产生间隙性弧光接地过电压,导致事故跳闸率明显上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不少电网采用了谐振接地方式,即在中性点装设消弧线圈,当发生单相接地时,由消弧线圈产生的感性电流对故障点容性电流的补偿,使流经故障点的残流减小,达到自然熄灭,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甚至消除故障的目的。实际运行经验表明,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由单相弧光接地造成的设备绝缘损坏,甚至爆炸事故仍时有发生。因消弧线圈对电容电流变化的记算及测量很复杂等原因,很难运行在最佳挡位,特别为了避免谐振补偿,往往使补偿后弧道的残流较大,过零后复燃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最终导致消弧失败。消弧线圈补偿的仅仅是工频电容电流,而实际通过接地点的电流不仅有工频电容电流,而且还包含大量的高频电流和阻性电流,严重时仅高频电流和阻性电流就可以维持电弧的持续燃烧,这是消弧线圈根本无法解决的。另外消弧线圈体积大,组件多,成本高。随着电网的扩大,消弧线圈与要更换,不利于长期规划。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改进,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替代消弧线圈及其他消弧消谐类装置的无功补偿及消弧消谐装置。实现上述目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无功补偿及消弧消谐装置,包括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一个隔离开关、三个快速熔断器、三个分相真空开关、一个放电线圈和一个微机综合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分别在三相的三个快速熔断器的接地端串联一电容,在三相的三个电容的接地端,设有一电流互感器,所述三个电流互感器的感应电流输出端分别连接到微机综合控制器的三个电流电压变换器上。本技术是通过对流过各相电容的电流的变化,对系统异常现象进行判别,因流过电容的电流波形变化大,流过电容的电流与流过电容的频率、电容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发生金属性接地,健全相上出现过电压2pu左右,最大2.5pu。当发生间隙性弧光接地,健全相上出现过电压3pu左右,最大3.5pu。而故障相比健全相上出现的过电压低1.5pu左右,所以判别准确。装置瞬时动作,故障相通过线圈接地,一方面迅速降低故障相对地电压,另一方面电容和放电线圈组成谐振阻尼,释放一次高频谐振能量,有利于系统安全。另外根据实际需要选配电容可补偿一定的无功率,提高功率因数。本技术可以提供一定的无功补偿,也可以限制大气过电压,操作过电压,谐振过电压。可有效地保护单相弧光接地过电压,并可以选配高选择性的选线装置。本装置体积小,价格低,可靠性高,安装方便,适用范围广等显著优点,可以替代消弧线圈及其他消弧消谐类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该无功补偿及消弧消谐装置包括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3、一个隔离开关7、三个快速熔断器6、三个分相真空开关1、放电线圈5和微机综合控制器4。在ABC三相的三个快速熔断器6的接地端分别串联一电容2,在ABC三相的三个电容2的接地端,分别设有一电流互感器8,且三个电流互感器8的感应电流输出端分别连接到微机综合控制器4的三个电流电压变换器上见图1。当系统正常运行时,三个分相真空开关1均处于开断状态,系统正常运行时不会发生任何影响,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真空开关1根据综合控制器的指令瞬时分合,完成放电线圈的操作。例如当A相发生间隙性弧光接地时,A相的电容必然产生震荡的冲放电,电容两端过电压,B、C相上出现过电压3pu左右,最大3.5pu。而A相比B、C相上出现的过电压低1.5pu左右,信号幅度明显,电流互感器8产生电流变化信号传给微机综合处理器4,信号经微机综合处理器4综合处理并分析,下达指令信号。使连在A相的分相真空开关1短时闭合,由于A相的相地电压迅速降低,限制弧道上恢复电压上升。同时放电线圈的感抗电流的产生,也阻止弧光重燃,促使接地点电弧快速熄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无功补偿及消弧消谐装置,包括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一个隔离开关、三个快速熔断器、三个分相真空开关、一个放电线圈和一个微机综合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分别在三相的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东方文夏咸福
申请(专利权)人:徐东方文夏咸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