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载重电梯轿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5870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0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载重电梯轿底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中轿底(1)和侧轿底(2),侧轿底(2)对称设置在中轿底(1)的两侧并与中轿底(1)可拆卸连接;所述中轿底(1)和侧轿底(2)均包括并排的两根纵梁(3),两根纵梁(3)之间设有加强梁(4),加强梁(4)的两侧分别经连接筋连接两根纵梁(3);所述连接筋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筋(5)和第二连接筋(6),第一连接筋(5)和第二连接筋(6)分别为不同规格的型钢,第一连接筋(5)和第二连接筋(6)之间交替排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原料成本低、重量小和方便运输的特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载重电梯轿底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轿底,特别是一种大载重电梯轿底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梯轿底作为轿厢中的承重部件,用于承载电梯轿厢的载重量,使载重量在施加后通过轿底依次传递到轿架立柱、上横梁、反绳轮和钢丝绳。目前常用的货梯由于载重量大多在5吨以内,使其仅采用8#或10#槽钢便能完成其承重效果;而对于20吨载重量的大载重货梯而言,该轿底结构则无法满足货梯的受力强度和载重量要求。目前仅有的几家大载重货梯生产厂家对这类货梯的设计方式是在原有轿底结构的基础上增大型材的规格,整体采用18#或20#槽钢进行搭建。或但这种方式不仅会极大的增加轿厢的整体成本和重量,并且轿厢的整体尺寸和运行成本也会相应提高,从而无法满足厂家对经济效益的追求。
[0003]此外,大载重货梯由于需要运载货车、重卡等大体积物体,导致其轿底尺寸相比现有电梯也要更大。而现有的轿底由于均采用焊接成型的方式,使得厂家在输送时需要对整块的电梯轿底进行运送,从而大幅增加了对轿底的加工和运输难度。因此,现有的电梯轿底存在原料成本高、重量大和运输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载重电梯轿底结构。它具有原料成本低、重量小和方便运输的特点。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大载重电梯轿底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中轿底和侧轿底,侧轿底对称设置在中轿底的两侧并与中轿底可拆卸连接;所述中轿底和侧轿底均包括并排的两根纵梁,两根纵梁之间设有加强梁,加强梁的两侧分别经连接筋连接两根纵梁;所述连接筋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筋和第二连接筋,第一连接筋和第二连接筋分别为不同规格的型钢,第一连接筋和第二连接筋之间交替排布。
[0006]前述的大载重电梯轿底结构中,两根纵梁的两端延伸至加强梁外侧并经地坎相互连接,地坎的上表面高于纵梁和加强梁的上表面,所述纵梁和加强梁顶部铺设有花纹钢板,花纹钢板的顶面高度和地坎的上表面相互平齐。
[0007]前述的大载重电梯轿底结构中,所述中轿底和侧轿底的纵梁上均设有连接孔,中轿底和侧轿底之间经连接孔螺栓连接。
[0008]前述的大载重电梯轿底结构中,所述侧轿底在远离中轿底一侧设有连接轿架直梁的安装板,安装板的内侧设有对称的加强筋。
[0009]前述的大载重电梯轿底结构中,所述加强筋包括竖板和对称设置在竖板上下两侧的斜板,两侧斜板分别连接侧轿底的上下两端。
[0010]前述的大载重电梯轿底结构中,所述第一连接筋为16#槽钢,所述第二连接筋为12#槽钢,第一连接筋设置在中轿底和侧轿底的中部、两端和安装板内侧,第二连接筋设置在第一连接筋的两侧。
[0011]前述的大载重电梯轿底结构中,所述加强梁的两端连接有端梁,端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侧侧轿底,所述地坎和端梁之间相互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由纵梁、加强梁和连接筋相互拼接而成的中轿底和侧轿底,相比现有结构能够有效提高轿底整体的受力强度和抗变形能力,通过采用不同规格的型钢作为第一连接筋和第二连接筋,则能够在保证机械强度的条件下减少轿底的重量和生产成本;通过将轿底由中轿底和侧轿底相互拼接而成,使其能够进行分批加工和运输,从而降低本技术的运输和组装难度。
[0013]此外,本技术通过地坎的设置,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中轿底和侧轿底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还能够对花纹钢板进行限位,从而提高花纹钢板的铺贴效果;通过安装板和加强筋的结构配合,则能够提高轿底和轿架在连接处的受力强度,并方便两者的螺栓连接;通过对第一连接筋和地坎分布位置的优化,还能够针对性的提高轿底在受力部位的结构强度,进而在保证轿底受力强度的同时进一步减少其耗材量;而在上述配合下,使得本技术能够在实现20吨载重量的条件下仅用12#和16#槽钢完成对轿底的搭建,降低本技术的原料成本和重量,并方便厂家的运输。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5]图2是侧轿底在去除花纹钢板后的俯视图;
[0016]图3是端梁和地坎在连接处的剖面视图;
[0017]图4是纵梁和安装板的连接结构图。
[0018]附图中的标记为:1

中轿底,2

侧轿底,3

纵梁,4

加强梁,5

第一连接筋,6

第二连接筋,7

地坎,8

花纹钢板,9

安装板,10

加强筋,11

端梁,101

竖板,102

斜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
[0020]实施例。大载重电梯轿底结构,构成如图1所示,包括相互连接的中轿底1和侧轿底2,侧轿底2对称设置在中轿底1的两侧并与中轿底1可拆卸连接;所述中轿底1和侧轿底2均包括并排的两根纵梁3,两根纵梁3之间设有加强梁4,加强梁4的两侧分别经连接筋连接两根纵梁3;所述连接筋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筋5和第二连接筋6,第一连接筋5和第二连接筋6分别为不同规格的型钢,第一连接筋5和第二连接筋6之间交替排布。
[0021]两根纵梁3的两端延伸至加强梁4外侧并经地坎7相互连接,地坎7的上表面高于纵梁3和加强梁4的上表面,所述纵梁3和加强梁4顶部铺设有花纹钢板8,花纹钢板8的顶面高度和地坎7的上表面相互平齐。
[0022]所述中轿底1和侧轿底2的纵梁3上均设有连接孔,中轿底和侧轿底之间经连接孔螺栓连接。
[0023]所述侧轿底2在远离中轿底1一侧设有连接轿架副直梁的安装板9,轿架主直梁直接安装在轿厢侧壁上,安装板9的内侧设有对称的加强筋10。
[0024]所述加强筋10包括竖板101和对称设置在竖板101上下两侧的斜板102,两侧斜板
102分别连接侧轿底2的上下两端。
[0025]所述第一连接筋5为16#槽钢,所述第二连接筋6为12#槽钢,第一连接筋5设置在中轿底1和侧轿底2的中部、两端和安装板9内侧,第二连接筋6设置在第一连接筋5的两侧。
[0026]所述加强梁4的两端连接有端梁11,端梁11的型材为16#槽钢,端梁11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侧侧轿底2,所述地坎7和端梁11之间相互连接,端梁11的顶面高度和连接筋的高度一致。
[002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技术在组装时先将纵梁3、加强梁4、端梁11和连接筋相互焊接形成中轿底1和侧轿底2,再将花纹钢板8铺贴在地坎7之间的纵梁3和加强梁4上,从而使中轿底1和侧轿底2的上平面保持高度一致。第一连接筋5和第二连接筋6在布置时根据轿架主直梁和副直梁的位置交错布置,从而利用16#槽钢的第一连接筋5提高轿底与轿架连接处的受力强度,利用12#槽钢在保证轿底整体强度的同时降低其重量和生产成本。花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大载重电梯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中轿底(1)和侧轿底(2),侧轿底(2)对称设置在中轿底(1)的两侧并与中轿底(1)可拆卸连接;所述中轿底(1)和侧轿底(2)均包括并排的两根纵梁(3),两根纵梁(3)之间设有加强梁(4),加强梁(4)的两侧分别经连接筋连接两根纵梁(3);所述连接筋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筋(5)和第二连接筋(6),第一连接筋(5)和第二连接筋(6)分别为不同规格的型钢,第一连接筋(5)和第二连接筋(6)之间交替排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载重电梯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根纵梁(3)的两端延伸至加强梁(4)外侧并经地坎(7)相互连接,地坎(7)的上表面高于纵梁(3)和加强梁(4)的上表面,所述纵梁(3)和加强梁(4)顶部铺设有花纹钢板(8),花纹钢板(8)的顶面高度和地坎(7)的上表面相互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载重电梯轿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轿底(1)和侧轿底(2)的纵梁(3)上均设有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强沈琪莫路加周芳温国锋徐瑞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屹立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