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水区不同水层仔稚鱼的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5663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0 15:23
一种浅水区不同水层仔稚鱼的采集装置,包括网架、采集网,网架包括有一对支撑立柱和多根柱状管,一对支撑立柱相对平行设置,多根柱状管上下依次平行设置在一对支撑立柱之间以将网架分割构成多个上下垂直设置的过水区域,每个过水区域对应的网架架体上均通过一固定件固定有采集网,一对支撑立柱的底部还设置有可沿支撑立柱轴向往复移动的缓冲适应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针对浅水区中不同水层内的仔稚鱼进行捕捞,同时结合过水量等水文信息,可以对浅水区不同水层仔稚鱼的种类和密度分布,从而了解调查水域的资源状况和鱼类的补充情况,补充分析不同水层仔稚鱼的分布研究的空白,对调查水域的鱼类资源动态变化有着重要意义。水域的鱼类资源动态变化有着重要意义。水域的鱼类资源动态变化有着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浅水区不同水层仔稚鱼的采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渔船拖曳捕捞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小型作业渔船上针对浅水区不同水层仔稚鱼的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有关于长江的鱼类调查的野外作业中,成鱼的捕捞一般通过使用定置刺网、串联笼壶等常规样品采集工具,而仔稚鱼以及鱼卵的采集一般使用大型浮游生物网,但常规拖网在采集过程中只能对水体表面进行采集,不能对浅水区的中下层水体进行采集,从而无法评估;同时传统的拖网在出现水体泥沙含量大或者拖到底泥情况下,不能及时将网具内泥沙快速排除,网具难以收回,导致样品收集的失败并造成网具的损坏和丢失。
[0003]由于沿岸的植被覆盖率高以及水流平缓,所以大部分鱼类产卵和育幼都在浅水区(1~3m)处。如若针对浅水区(1~3m)中不同水层内的仔稚鱼进行捕捞,同时结合过水量等水文信息,便可以分析调查该水域不同水层仔稚鱼的分布和补充情况,对该水域的鱼类资源动态变化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用于小型作业渔船上且可针对浅水区不同水层仔稚鱼的采集装置,以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浅水区不同水层仔稚鱼的采集装置,以弥补使用传统网具只能对表层水体中仔稚鱼进行采集的缺陷,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浅水区不同水层仔稚鱼的采集装置,包括网架、采集网,所述网架包括有一对支撑立柱和多根柱状管,一对所述支撑立柱相对平行设置,多根所述柱状管上下依次平行设置在一对所述支撑立柱之间以将所述网架分割构成多个上下垂直设置的过水区域,每个所述过水区域对应的所述网架架体上均通过一固定件固定有所述采集网,一对所述支撑立柱的底部还设置有可沿所述支撑立柱轴向往复移动的缓冲适应杆。
[0007]作为优选的,一对所述支撑立柱为套管结构,所述缓冲适应杆的一端套插在所述支撑立柱中,另一端暴露在所述支撑立柱的外部,所述缓冲适应杆插接在所述支撑立柱中的杆体部分套接固定有一弹簧并通过所述弹簧与所述支撑立柱的内侧顶部固定连接。
[0008]作为优选的,所述缓冲适应杆位于所述支撑立柱外部的一端为弧形钩状结构,所述弧形构成结构的底部还固定有一弧形缓冲底板,所述弧形缓冲底板的弧度与所述弧形钩状结构的弧度相匹配。
[0009]作为优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有固定块、连接绳,所述支撑立柱的外侧面沿其轴向上阵列设置有多个所述固定块,每个所述固定块的中心位置处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支撑立柱对应每个所述过水区域的部分均通过所述连接绳贯穿所述连接孔与所述采集网固定连接,每个所述过水区域对应的所述柱状管表面也通过所述连接绳与所述采集网固定连
接。
[0010]作为优选的,所述采集网呈弧形漏斗结构且两端分别为固定口和收扎口,所述固定口的口径大于所述收扎口的口径,所述固定口上固定有一弹力皮筋,所述采集网通过所述连接绳与其所述固定口上的所述弹力皮筋固定连接以固定在所述网架的每个所述过水区域上,所述收扎口上扎紧连接有一牵拉绳。
[0011]作为优选的,所述柱状管的两端分别延伸设置有V型连接架,所述V型连接架的端部均开设有连接端孔,所述V型连接架与一对所述支撑立柱上的所述连接孔通过销钉连接以使得所述柱状管固定在一对所述支撑立柱之间。
[0012]作为优选的,靠近一对所述支撑立柱顶部的所述柱状管的表面套接有多个漂浮块以调节所述网架的下潜深度。
[0013]作为优选的,位于一对所述支撑立柱中心位置处的相邻两根所述柱状管之间设置有一流量计,所述流量计通过连接绳与两根所述柱状管固定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浅水区不同水层仔稚鱼的采集装置,为浅水区渔业调查相关领域不同水层仔稚鱼采集提供技术工具。本采集装置一方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采集网采集水域只能采集表层水的局限性,另一方面解决了在采集过程中因底层采集网与底泥接触并拖到底泥而对网具造成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浅水区不同水层仔稚鱼的采集装置中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侧视图;
[0018]图3为柱状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漂浮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流量计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弹力皮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采集网收扎口扎紧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采集网收扎口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说明:
[0025]1、采集网;2、支撑立柱;3、柱状管;4、过水区域;5、缓冲适应杆;6、弹簧;7、弧形缓冲底板;8、固定块;9、连接孔;10、固定口;11、收扎口;12、弹力皮筋;13、牵拉绳;14、V型连接架;15、销钉;16、漂浮快;17、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
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参见图1~图8所示,一种浅水区不同水层仔稚鱼的采集装置,包括网架、采集网1,网架包括有一对支撑立柱2和多根柱状管3,一对支撑立柱2相对平行设置,多根柱状管3上下依次平行设置在一对支撑立柱2之间以将网架分割构成多个上下垂直设置的过水区域4,柱状管3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水层数量需要进行按需配置,从而将网架分割为对应数量的过水区域4。每个过水区域4对应的网架架体上均通过一固定件固定有采集网1,一对支撑立柱2的底部还设置有可沿支撑立柱2轴向往复移动的缓冲适应杆5。
[0028]下面对上述结构做详细描述:
[0029]由于支撑立柱2的底部设置有可沿支撑立柱2轴向往复移动的缓冲适应杆5,因此一对支撑立柱2需设置为套管结构,便于缓冲适应杆5的一端套插在支撑立柱2中,另一端暴露在支撑立柱2的外部。由于缓冲适应杆5位于支撑立柱2的底部,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缓冲适应杆5的底部会较大程度上与河底的底泥接触,由于底层泥土是高度不平的,为了进一步降低采集装置的移动阻力,特此将缓冲适应杆5设置为可相对于支撑立柱2沿其轴向往复移动的,即在缓冲适应杆5插接在支撑立柱2的杆体部分套接固定有一弹簧6,并将弹簧6与支撑立柱2的内侧顶部固定连接。通过弹簧6的弹力属性,使得缓冲适应杆5可根据河底的底泥平整度而相对于支撑立柱2上下移动。...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浅水区不同水层仔稚鱼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网架、采集网,所述网架包括有一对支撑立柱和多根柱状管,一对所述支撑立柱相对平行设置,多根所述柱状管上下依次平行设置在一对所述支撑立柱之间以将所述网架分割构成多个上下垂直设置的过水区域,每个所述过水区域对应的所述网架架体上均通过一固定件固定有所述采集网,一对所述支撑立柱的底部还设置有可沿所述支撑立柱轴向往复移动的缓冲适应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水区不同水层仔稚鱼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支撑立柱为套管结构,所述缓冲适应杆的一端套插在所述支撑立柱中,另一端暴露在所述支撑立柱的外部,所述缓冲适应杆插接在所述支撑立柱中的杆体部分套接固定有一弹簧并通过所述弹簧与所述支撑立柱的内侧顶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浅水区不同水层仔稚鱼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适应杆位于所述支撑立柱外部的一端为弧形钩状结构,所述弧形钩状结构的底部还固定有一弧形缓冲底板,所述弧形缓冲底板的弧度与所述弧形钩状结构的弧度相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水区不同水层仔稚鱼的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有固定块、连接绳,所述支撑立柱的外侧面沿其轴向上阵列设置有多个所述固定块,每个所述固定块的中心位置处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弟安薛向平彭云鑫唐阅蒋书伦俞振飞徐东坡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