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集幼鱼的拖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4281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29
一种采集幼鱼的拖网装置,包括拖网及固接在所述拖网的入网口处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上衔杆、下衔杆、侧杆,两所述上衔杆相对端可拆卸的固接并形成上衔杆固接点,两所述上衔杆另外一端分别与相邻所述侧杆转动连接,两所述下衔杆相对端可拆卸的固接并形成下衔杆固接点,两所述下衔杆另外一端分别与相邻所述侧杆转动连接,所述上衔杆与相邻所述侧杆之间可拆卸的固接有上连杆,所述下衔杆与相邻所述侧杆之间可拆卸的固接有下连杆,其中,所述上衔杆可折叠的固定在所述侧杆上,所述下衔杆可折叠的固定在所述侧杆上。本申请采用可拆卸式的支撑架设计,易于拆装,方便携带,适用于不同情况水域和野外调查,扩大了适用范围。扩大了适用范围。扩大了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集幼鱼的拖网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渔业捕捞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采集幼鱼的拖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有关于长江的鱼类调查工作,除了通过使用定置刺网、串联笼壶等常规捕捞工具,通过使用圆锥形早期生物网采集仔稚鱼和卵,从而预测鱼类的种群变化,但锥形拖网的不足在于,采集面积、网目都比较小,适合采集游泳能力较弱的仔稚鱼以及尚且只靠水流移动的鱼卵。通过使用拖网采集鱼类,结合过水量等水文信息,可以分析调查水域的仔稚鱼密度和鱼类的补充情况,对该水域的鱼类资源动态变化有着重要意义。
[0003]使用现有的拖网在采集幼鱼过程中,由于幼鱼已具备一定的游泳能力,网目的密集导致过水流太慢,船速不能太快,太快容易损坏网具,所以导致幼鱼捕获效果较差。
[0004]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采集幼鱼的拖网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集幼鱼的拖网装置。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采集幼鱼的拖网装置,包括拖网及固接在所述拖网的入网口处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上衔杆、下衔杆、侧杆,两所述上衔杆相对端可拆卸的固接并形成上衔杆固接点,两所述上衔杆另外一端分别与相邻所述侧杆转动连接,两所述下衔杆相对端可拆卸的固接并形成下衔杆固接点,两所述下衔杆另外一端分别与相邻所述侧杆转动连接,所述上衔杆与相邻所述侧杆之间可拆卸的固接有上连杆,所述下衔杆与相邻所述侧杆之间可拆卸的固接有下连杆,其中,所述上衔杆可折叠的固定在所述侧杆上,所述下衔杆可折叠的固定在所述侧杆上。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上衔杆下侧固接有上衔杆连接块,所述下衔杆上侧固接有下衔杆连接块,所述侧杆固接有侧杆连接块,所述上连杆两端分别与所述上衔杆连接块及所述侧杆连接块固接,所述下连杆两端分别与所述下衔杆连接块及所述侧杆连接块固接,其中,拖网装置未使用时,将所述上连杆及所述下连杆拆下,两所述上衔杆由所述上衔杆固接点拆分,所述上衔杆可折叠的固接在所述侧杆连接块上,两所述下衔杆由所述下衔杆固接点拆分,所述下衔杆可折叠的固接在所述侧杆连接块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上衔杆与所述下衔杆平行设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还包括连接板,所述侧杆两端固接有所述连接板,各连接板分别与所述上衔杆及所述下衔杆转动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上衔杆下侧固接有固定流量计,所述上衔杆上侧固接有浮子。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下衔杆下侧固接有配重块。
[0013]进一步的,所述拖网包括沿远离所述支撑架方向依次设置的入网部、过渡部、收集部,所述收集部远离所述支撑架的一侧绞合形成束口,所述束口穿设有束口绳。
[0014]进一步的,所述入网部、所述过渡部及所述收集部的长度比为2:3:1。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首先,本申请采用可拆卸式的支撑架设计,易于拆装,方便携带,适用于不同情况水域和野外调查,扩大了适用范围;其次,拖网设置为不同网目的三段,在实现幼鱼收集的情况下,可减小网具的阻力;再次,本申请中的支撑架上设置有浮子和配重块,可根据实际状况改变拖网的下潜深度,提高拖网装置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一种采集幼鱼的拖网装置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一种采集幼鱼的拖网装置的左视图;
[0019]图3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一种采集幼鱼的拖网装置中入网部的网面示意图;
[0020]图4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一种采集幼鱼的拖网装置中过渡部的网面示意图;
[0021]图5为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一种采集幼鱼的拖网装置中收集部的网面示意图。
[0022]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说明:
[0023]1‑
支撑架;11

上衔杆;111

上衔杆连接块;112

固定流量计;113

上衔杆固接点;114

浮子;12

连接板;13

侧杆;131

侧杆连接块;14

下连杆;15

下衔杆;151

下衔杆固接点;152

配重块;153

下衔杆连接块;16

上连杆;2

拖网;21

入网部;22

过渡部;23

收集部;231

束口;232

束口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参考图1及图2,一种采集幼鱼的拖网装置,包括拖网2及固接在拖网2的入网口处的支撑架1,支撑架1包括上衔杆11、下衔杆15、侧杆13,两上衔杆11相对端可拆卸的固接并形成上衔杆固接点113,两上衔杆11另外一端分别与相邻侧杆13转动连接,两下衔杆15相对端可拆卸的固接并形成下衔杆固接点151,两下衔杆15另外一端分别与相邻侧杆13转动连接,上衔杆11与相邻侧杆13之间可拆卸的固接有上连杆16,下衔杆15与相邻侧杆13之间可拆卸的固接有下连杆14,其中,上衔杆11可折叠的固定在侧杆13上,下衔杆15可折叠的固定在侧杆13上。支撑架1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作为一刚性的框架将拖网2稳定的撑开,保证拖网
2的可靠性。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中的支撑架1连接方式均为可拆卸式的连接,易于拆装,方便携带,适用于不同情况水域和野外调查,扩大了适用范围。
[0026]具体的是,上衔杆11下侧固接有上衔杆连接块111,下衔杆15上侧固接有下衔杆连接块153,侧杆13固接有侧杆连接块131,上连杆16两端分别与上衔杆连接块111及侧杆连接块131固接,下连杆14两端分别与下衔杆连接块153及侧杆连接块131固接,其中,拖网装置未使用时,将上连杆16及下连杆14拆下,两上衔杆11由上衔杆固接点113拆分,上衔杆11可折叠的固接在侧杆连接块131上,两下衔杆15由下衔杆固接点151拆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集幼鱼的拖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拖网及固接在所述拖网的入网口处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上衔杆、下衔杆、侧杆,两所述上衔杆相对端可拆卸的固接并形成上衔杆固接点,两所述上衔杆另外一端分别与相邻所述侧杆转动连接,两所述下衔杆相对端可拆卸的固接并形成下衔杆固接点,两所述下衔杆另外一端分别与相邻所述侧杆转动连接,所述上衔杆与相邻所述侧杆之间可拆卸的固接有上连杆,所述下衔杆与相邻所述侧杆之间可拆卸的固接有下连杆,其中,所述上衔杆可折叠的固定在所述侧杆上,所述下衔杆可折叠的固定在所述侧杆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集幼鱼的拖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衔杆下侧固接有上衔杆连接块,所述下衔杆上侧固接有下衔杆连接块,所述侧杆固接有侧杆连接块,所述上连杆两端分别与所述上衔杆连接块及所述侧杆连接块固接,所述下连杆两端分别与所述下衔杆连接块及所述侧杆连接块固接,其中,拖网装置未使用时,将所述上连杆及所述下连杆拆下,两所述上衔杆由所述上衔杆固接点拆分,所述上衔杆可折叠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弟安薛向平彭云鑫唐阅蒋书伦匡箴徐东坡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