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鱼组合式循环流水槽种养方法,及其水循环用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335451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1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渔业种养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稻鱼组合式循环流水槽种养方法,及其水循环用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内圈堤坝内种植水稻,养殖虾、蟹以及鱼,在内圈堤坝、外圈堤坝之间设置增氧区、推水区、流水槽区以及集污区,并让水流动起来,在流水槽区内养鱼的方式,达到稻鱼组合、农渔结合的绿色、高效农业的要求。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滤网式水泵组件,即为稻鱼组合式循环流水槽种养方法所需的水循环用设备,其结构包括水泵、水管、底板单元、集污框单元、插入柱单元以及矩形弹性滤网,以用于向内圈堤坝内抽污水,或者向内圈堤坝外排净水。或者向内圈堤坝外排净水。或者向内圈堤坝外排净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鱼组合式循环流水槽种养方法,及其水循环用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渔业种养方法
,尤其涉及一种稻鱼组合式循环流水槽种养方法,及其水循环用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循环流水槽,指的是一种较为高效、绿色的渔业养殖方法,通俗地讲,即为槽内放鱼,用流动的活水进行养殖,而流动方式为循环式。该养殖方法为池塘养殖与完全流水养殖之间的一种结合形式,兼具活水养殖的高效、健康特点,又适当降低了完全流水养殖的较高成本。
[0003]另一方面,正是由于整个水体仍然是固定的,养殖鱼作为一个“污染源”,因此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就需要再配备一个“净化源”,这就有了农渔结合、种养结合的组合式循环流水槽模式。
[0004]例如,专利公开号为CN110934104A、公开日为2020.03.31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V型流水槽的鱼光菜互补系统,其结构特征是:光伏发电系统设置在铁支架上,整个光伏发电系统固定在V型鱼槽上方,底泥回收利用系统设置在V型鱼槽上方和光伏发电系统下方,赶鱼系统设置在V型鱼槽中间,蔬菜基地设置在V型鱼槽岸边一侧,天然鱼池设置在V型鱼槽末端一侧,V型鱼槽与天然鱼池中间设有透水砖路面,透水砖路面下方埋设预制混凝土涵管。
[0005]该专利技术专利中的鱼光菜互补系统,具有农渔组合种养的基本优点,即:鱼池为菜地提供肥料,菜地净化放入的污水,可以排出相对干净的净化水体,保证整个循环过程可以长期稳定。
[0006]但是该专利技术专利中的互补系统,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明显的两个就是循环顺序不合理、循环速度不可控,即养鱼产生的污物不能快速、可控的进入到菜地,菜地内的净化水体也不方便实时、可控地排出。
[0007]因此,针对于循环式种养方法,需要对整个循环方式进行改进,以保证水体流动更加合理、高效。
[0008]而相对应的,水体循环过程中就至少需要两台水泵,一个抽污水,另一个抽净水。但是现有的水泵产品,例如专利公告号为CN215256862U、公告日为2021.12.21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对滤网粘附杂质清理防堵塞的井用潜水泵,其结构包括过滤网,固定安装在所述进水段外部,支撑板,安装在所述进水段外部,清理刷,转动安装在上下所述支撑板之间,吊环,固定安装在所述输送段上方左右两侧。
[0009]但是该潜水泵单独用于循环流水槽种养方法时,就存在鱼群污物抽取不彻底,净化水体抽取排出时又容易卡住异物的两个最关键的缺点。
[0010]所以为了更好地让循环流水槽种养方法“跑起来”,现在急需一种抽污效果好,异物拦截彻底的结构改良型水泵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稻鱼组合式循环流水槽种养方法,其能通过在内圈堤坝内种植水稻,养殖虾、蟹以及鱼,在内圈堤坝、外圈堤坝之间设置增氧区、推水区、流水槽区以及集污区,并让水流动起来,在流水槽区内养鱼的方式,达到稻鱼组合、农渔结合的绿色、高效农业的要求。
[0012]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滤网式水泵组件,即为稻鱼组合式循环流水槽种养方法所需的水循环用设备,其结构包括水泵、水管、底板单元、集污框单元、插入柱单元以及矩形弹性滤网,以用于向内圈堤坝内抽污水,或者向内圈堤坝外排净水。
[0013]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稻鱼组合式循环流水槽种养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S1、在内圈堤坝内种植水稻,养殖虾、蟹以及鱼;S2、在外圈堤坝和所述内圈堤坝之间,沿着水流的前进方向,依次设置增氧区、推水区、流水槽区以及集污区,所述流水槽区内养鱼;S3、在所述集污区内设置用于向所述内圈堤坝内放入污水的第一台滤网式水泵组件;S4、在所述内圈堤坝内设置用于向所述内圈堤坝外排出净水的第二台所述滤网式水泵组件;S5、对所述流水槽区内的鱼进行饲料投喂;S6、对两台所述滤网式水泵组件进行独立的开关调节控制;S7、最终收获水稻、虾、蟹以及至少两种鱼类。
[0014]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S1、S2中,所述内圈堤坝和外圈堤坝的形状均为矩形,所述增氧区包括前端水草拦截网以及叶轮增氧机,所述推水区包括水下电机以及后端水草拦截网,所述流水槽区包括两端的固定网以及中部的隔离网。
[0015]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两台所述滤网式水泵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内圈堤坝处的两个对角位置处,所述增氧区、推水区、流水槽区以及集污区全部设置在所述内圈堤坝的同一侧,所述隔离网的长度方向与水流方向平行。
[0016]一种滤网式水泵组件,包括水泵,以及水管,还包括底板单元,设置在所述底板单元上并用于安放所述水泵的集污框单元,设置在所述集污框单元外侧面上的插入柱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插入柱单元上,并用于截留所述集污区的鱼排泄物和残留饲料,或阻挡内圈堤坝内杂物的矩形弹性滤网。
[0017]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底板单元包括平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平板上表面上并用于插入安装已经弯曲成圆形的所述矩形弹性滤网的环形槽。
[0018]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集污框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平板上表面上且位于所述环形槽内侧的矩形框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矩形框体上并用于向内流入鱼排泄物和残留饲料的进污口。
[0019]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插入柱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矩形框体外侧面上的固定螺柱,螺接设置在所述固定螺柱上的筒体,设置在所述筒体上并用于插入已经展开的所述矩形弹性滤网的活动螺杆,以及设置在所述活动螺杆上并分别用于在所述矩形弹性滤网的两侧进行夹紧固定的两个螺母。
[0020]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矩形弹性滤网两端分别与内圈堤坝、外圈堤坝连接安装时,所述活动螺杆在所述固定螺柱上安装并延伸,以用于插入所述矩形弹性滤网的中部网眼内;所述矩形弹性滤网弯曲成圆形且插入所述环形槽时,所述活动螺杆从所述固定螺柱上取下,以用于插入所述矩形弹性滤网重叠区域的网眼内。
[0021]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固定螺柱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矩形框体外侧面上且位于两个所述固定螺柱之间的位置处,设有用于螺接固定已经取下的所述筒体的圆形螺纹块。
[0022]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内圈堤坝和外圈堤坝的相对侧面上均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矩形弹性滤网的固定螺栓。
[0023]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4]第一,内圈堤坝内,已经包括稻鱼组合,稻苗净化水体,鱼儿吃虫、吃杂草,排泄物用于肥苗,形成更加高效、绿色的组合农业模式。
[0025]第二,流水槽区内养殖需要饲料投喂的鱼类,用于对上述组合农业模式进行进一步强化,原理相同,但是可以大幅增收。
[0026]第三,增氧区、推水区、流水槽区以及集污区的位置顺序安排合理,保证流水槽内的鱼类养殖更加高效、整洁。
[0027]第四,滤网式水泵组件用在集污区时,集污程度高,鱼类养殖产生的污物不易进入下部循环水体,保证大部分污物全部进入内圈堤坝内。
[0028]第五,滤网式水泵组件用在内圈堤坝内时,杂物不易卷入水泵,保证净水排出操作更加安全、快速。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鱼组合式循环流水槽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S1、在内圈堤坝(a)内种植水稻,养殖虾、蟹以及鱼;S2、在外圈堤坝(b)和所述内圈堤坝(a)之间,沿着水流的前进方向,依次设置增氧区、推水区、流水槽区以及集污区,所述流水槽区内养鱼;S3、在所述集污区内设置用于向所述内圈堤坝(a)内放入污水的第一台滤网式水泵组件;S4、在所述内圈堤坝(a)内设置用于向所述内圈堤坝(a)外排出净水的第二台所述滤网式水泵组件;S5、对所述流水槽区内的鱼进行饲料投喂;S6、对两台所述滤网式水泵组件进行独立的开关调节控制;S7、最终收获水稻、虾、蟹以及至少两种鱼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鱼组合式循环流水槽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S1、S2中,所述内圈堤坝(a)和外圈堤坝(b)的形状均为矩形,所述增氧区包括前端水草拦截网(c)以及叶轮增氧机,所述推水区包括水下电机以及后端水草拦截网(d),所述流水槽区包括两端的固定网(e)以及中部的隔离网(f)。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稻鱼组合式循环流水槽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两台所述滤网式水泵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内圈堤坝(a)处的两个对角位置处,所述增氧区、推水区、流水槽区以及集污区全部设置在所述内圈堤坝(a)的同一侧,所述隔离网(f)的长度方向与水流方向平行。4.一种滤网式水泵组件,包括水泵(11),以及水管(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板单元(1),设置在所述底板单元(1)上并用于安放所述水泵(11)的集污框单元(2),设置在所述集污框单元(2)外侧面上的插入柱单元(3),以及设置在所述插入柱单元(3)上,并用于截留所述集污区的鱼排泄物和残留饲料,或阻挡内圈堤坝(a)内杂物的矩形弹性滤网(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滤网式水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单元(1)包括平板(101),以及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孙建龙陆文渊孟华兵徐超顾永强房伟平胡大雁公翠萍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市吴兴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