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八角炭蛆病的水肥滴灌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5409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1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八角炭蛆病的水肥滴灌技术,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选择适宜的土壤构造幼苗培育床,并将选好的幼苗按照一定间距均匀的栽种在幼苗培育床上,并持续观察记录幼苗的生长情况。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适宜的土壤能够减少育苗培育床中携带的病毒数量和重量,使得幼苗载重在幼苗培育床上后,减少发病几率,间隔一定距离栽种,能够避免有植株发生病变后向相邻的植株传染,减少大面积发病的概率,构成的滴灌管路不与培育床和幼苗接触,因此,不易受到病菌感染,从而可重复使用,而滴落的液体从植株的顶端向下流动,能够浸湿枝叶和根部,从而对植株由外到内的全方位施药,提高预防效果,进而保证幼苗的成活率。进而保证幼苗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八角炭蛆病的水肥滴灌技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肥滴灌
,具体涉及一种防治八角炭蛆病的水肥滴灌技术。

技术介绍

[0002]八角又名大茴香,是重要的香料和用材树种。而八角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引起叶片早落,进而影响果实产量和质量,尤其是幼苗受害会使幼茎基部高度变黑腐烂,进而迅速死亡,因此,八角炭疽病的防治尤为重要。
[0003]现有的防治方法大多为选用无病果实收取种子,之后对种子进行消毒杀菌,或者在发病期喷洒杀菌剂进行杀菌,前者对种子的选取难度较高,后者对幼苗的防治效果不够有效,由于喷洒的药剂多半附着在叶片、枝秆上,对根部的杀菌效果较差,难以有效实现幼苗八角炭疽病的防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八角炭蛆病的水肥滴灌技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防治八角炭蛆病的水肥滴灌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0007]首先,选择适宜的土壤构造幼苗培育床,并将选好的幼苗按照一定间距均匀的栽种在幼苗培育床上,并持续观察记录幼苗的生长情况;
[0008]其次,选择合适的管道构建滴灌管路,滴灌管路上的多个滴灌嘴分别对应一颗幼苗,且滴灌嘴位于幼苗的上方;
[0009]然后,在滴灌管路的供水端设有营养液补给箱和杀菌剂添加箱,且营养液补给箱和杀菌剂添加箱均通过阀体与滴灌管路连通;
[0010]然后,在发病期向杀菌剂添加箱中添加药剂,并开启对应的阀体,使得滴灌的液体中含有药剂,并通过滴灌嘴滴落到幼苗上,直至沿着幼苗表层滑落至根部,并浸入土壤,被根部吸收,输送至整个植株上;
[0011]最后,待发病期结束,取消药剂的添加,完成幼苗炭蛆病的防治。
[0012]进一步的,构造幼苗培育床的土壤需要经过筛选、杀菌消毒和暴晒烘干的处理,以去除土壤中携带的细菌和病毒。
[0013]进一步的,幼苗培育床构建在温室大棚内部,且幼苗培育床与底面之间铺设有薄膜层。
[0014]进一步的,滴灌管路构建成S形结构,且在滴灌管路上均匀设有若干个吊装构件,所述吊装构件通过吊绳与提升机构传动连接,且提升机构固定在温室大棚的内侧顶部。
[0015]进一步的,幼苗培育床上设有多个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的信号发送端均与监控中心的信号接收端电性连接,且监控中心与滴灌管路供水端的供给装置电性连接。
[0016]进一步的,每个幼苗培育床仅培育一次幼苗,之后再次对构建幼苗培育床的土壤
重新处理后才能再次使用。
[0017]进一步的,杀菌剂添加箱添加波尔多溶液、多菌灵、靓果安和沃丰素中的任意一种。
[0018]进一步的,幼苗种子在培育前经过消毒步骤。
[0019]进一步的,消毒步骤中使用托布津或退菌特溶液浸泡种子20min,之后清水洗净,24小时后再播种。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本专利技术中,适宜的土壤能够减少育苗培育床中携带的病毒数量和重量,使得幼苗载重在幼苗培育床上后,减少发病几率,间隔一定距离栽种,能够避免有植株发生病变后向相邻的植株传染,减少大面积发病的概率,构成的滴灌管路不与培育床和幼苗接触,因此,不易受到病菌感染,从而可重复使用,而滴落的液体从植株的顶端向下流动,能够浸湿枝叶和根部,从而对植株由外到内的全方位施药,提高预防效果,进而保证幼苗的成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4]一种防治八角炭蛆病的水肥滴灌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0025]步骤S101、首先,选择适宜的土壤构造幼苗培育床,并将选好的幼苗按照一定间距均匀的栽种在幼苗培育床上,并持续观察记录幼苗的生长情况;
[0026]步骤S103、其次,选择合适的管道构建滴灌管路,滴灌管路上的多个滴灌嘴分别对应一颗幼苗,且滴灌嘴位于幼苗的上方;
[0027]步骤S105、然后,在滴灌管路的供水端设有营养液补给箱和杀菌剂添加箱,且营养液补给箱和杀菌剂添加箱均通过阀体与滴灌管路连通;
[0028]步骤S107、然后,在发病期向杀菌剂添加箱中添加药剂,并开启对应的阀体,使得滴灌的液体中含有药剂,并通过滴灌嘴滴落到幼苗上,直至沿着幼苗表层滑落至根部,并浸入土壤,被根部吸收,输送至整个植株上;
[0029]步骤S109、最后,待发病期结束,取消药剂的添加,完成幼苗炭蛆病的防治。
[0030]适宜的土壤能够减少育苗培育床中携带的病毒数量和重量,使得幼苗载重在幼苗培育床上后,减少发病几率,间隔一定距离栽种,能够避免有植株发生病变后向相邻的植株传染,减少大面积发病的概率,构成的滴灌管路不与培育床和幼苗接触,因此,不易受到病菌感染,从而可重复使用,而滴落的液体从植株的顶端向下流动,能够浸湿枝叶和根部,从而对植株由外到内的全方位施药,提高预防效果,进而保证幼苗的成活率。
[0031]其中,构造幼苗培育床的土壤需要经过筛选、杀菌消毒和暴晒烘干的处理,以去除土壤中携带的细菌和病毒,使得土壤中携带的细菌和病毒极少。
[0032]幼苗培育床构建在温室大棚内部,且幼苗培育床与底面之间铺设有薄膜层,便于温湿度以及飞防的防控。
[0033]滴灌管路构建成S形结构,且在滴灌管路上均匀设有若干个吊装构件,所述吊装构件通过吊绳与提升机构传动连接,且提升机构固定在温室大棚的内侧顶部,使得滴灌管路能够根据植株的生长高度调整滴灌管路所在的位置。
[0034]幼苗培育床上设有多个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的信号发送端均与监控中心的信号接收端电性连接,且监控中心与滴灌管路供水端的供给装置电性连接,便于监测和调控幼苗培育床的情况,满足幼苗的生长需要。
[0035]每个幼苗培育床仅培育一次幼苗,之后再次对构建幼苗培育床的土壤重新处理后才能再次使用,保证土壤的安全性,提高植株的存活率。
[0036]杀菌剂添加箱添加波尔多溶液、多菌灵、靓果安和沃丰素中的任意一种,常用且效果较好的药剂。
[0037]幼苗种子在培育前经过消毒步骤,进一步提高灭菌效果,避免培育的幼苗本身就携带病菌。
[0038]消毒步骤中使用托布津或退菌特溶液浸泡种子20min,之后清水洗净,24小时后再播种,保证杀菌效果和幼苗的发芽成活率。
[003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八角炭蛆病的水肥滴灌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选择适宜的土壤构造幼苗培育床,并将选好的幼苗按照一定间距均匀的栽种在幼苗培育床上,并持续观察记录幼苗的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管道构建滴灌管路,滴灌管路上的多个滴灌嘴分别对应一颗幼苗,且滴灌嘴位于幼苗的上方;在滴灌管路的供水端设有营养液补给箱和杀菌剂添加箱,且营养液补给箱和杀菌剂添加箱均通过阀体与滴灌管路连通;在发病期向杀菌剂添加箱中添加药剂,并开启对应的阀体,使得滴灌的液体中含有药剂,并通过滴灌嘴滴落到幼苗上,直至沿着幼苗表层滑落至根部,并浸入土壤,被根部吸收,输送至整个植株上;待发病期结束,取消药剂的添加,完成幼苗炭蛆病的防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八角炭蛆病的水肥滴灌技术,其特征在于:构造幼苗培育床的土壤需要经过筛选、杀菌消毒和暴晒烘干的处理,以去除土壤中携带的细菌和病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八角炭蛆病的水肥滴灌技术,其特征在于:幼苗培育床构建在温室大棚内部,且幼苗培育床与底面之间铺设有薄膜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治八角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董昕董浪静董颖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桂粤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