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石质坡面的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4421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石质坡面的修复方法,属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待修复的石质坡面的缝隙处种植内生固氮植物和根瘤植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突破传统以发达根瘤菌植物为先锋物种实现植物再造的局限性,选育无需根瘤固氮而是利用叶片从空气中吸收并固氮的内生固氮乔木和灌木植物,辅以少量根瘤固氮植物,逆向以植物生长改良根部碎屑岩石的养分状况。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修复方法能够形成较为稳定的人工建植群落,可完全依靠当地自然降水和光照等条件而正常生长,如遇到特别干旱年份,可适当补充水分,无需其他专门或大量的人工管护和抚育措施。专门或大量的人工管护和抚育措施。专门或大量的人工管护和抚育措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质坡面的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石质坡面的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滑坡、泥石流以及工程施工创面往往形成裸露的碎屑岩石(碎、砾石混合坡积体)坡面,几乎无任何壤质成分,是典型的石质坡面。针对石质坡面的植被修复与重建,现行技术大多采用客土覆被、施肥保水、人工植被种植以及结合植被管护的技术手段与模式。例如中国专利CN112655307A公开了一种用于石质坡面生态修复的喷浆及其生态修复技术,所述喷浆中含有红壤土、糠醛渣、针叶树树皮、草木灰、尿素、鸡粪发酵液、粘合剂、木质纤维、高次稳定剂、保水剂、生长液和植物种子,所述生态修复过程包括:配置喷浆、浸润坡面、喷播、遮阴和养护。现行技术需要成分复杂的喷浆或者培土用于支持植被附着和生长,但是恢复效果难以持久,不便于实现大规模推广(夏冬,李富平,袁雪涛,等.露天矿岩质边坡生态重建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金属矿山,2018,(1):1

10.)。同时,这样的技术所恢复的植被对人工生境的依赖性较强,难以在短时间内演替形成地带性稳定植被群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质坡面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待修复的石质坡面的缝隙处种植内生固氮植物和根瘤植物;所述种植的方式包括扦插或种子散播;所述内生固氮植物包括乔木和/或灌木;当所述种植的方式为种子散播时,所述内生固氮植物包括杨树和/或柳树,所述根瘤植物包括豆科根瘤植物和/或放线菌根瘤植物;当所述种植的方式为扦插时,所述内生固氮植物包括喜马拉雅柳、银背柳、柳枝稷、大叶柳、川滇柳、冬瓜杨和川杨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根瘤植物包括黄芪、棘豆和沙棘中的一种或几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生固氮植物和根瘤植物按照如下气候分级标准进行种植:在阳历6月~9月,平均气温为10~15℃且降水量大于等于600mm、小于等于800mm,为寒温半湿润区;所述寒温半湿润区种植的内生固氮植物包括第一组合、第二组合和第三组合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第一组合包括大叶柳、冬瓜杨和黄芪;所述第二组合包括川滇柳、冬瓜杨和沙棘;所述第三组合包括银背柳、黄芪和沙棘;在阳历6月~9月,平均气温为10~15℃且降水量大雨大于等于300mm,小于600mm,为寒温半干旱区;所述寒温半干旱区种植的内生固氮植物包括第四组合、第五组合和第六组合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第四组合包括川滇柳、黄芪和沙棘;所述第五组合包括喜马拉雅柳和沙棘;所述第六组合包括川滇柳和棘豆;在阳历6月~9月,平均气温为15~25℃且降水量大于等于400mm,小于600mm,为温带半干旱区;所述温带半干旱区种植的内生固氮植物包括第七组合、第八组合和第九组合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第七组合包括柳枝稷、黄芪和沙棘;所述第八组合包括川滇柳和棘豆;所述第九组合包括喜马拉雅柳和棘豆;在阳历6月~9月,平均气温为15~25℃且降水量大于等于600mm,小于余等于1000mm,为温带半湿润区;所述温带半湿润区种植的内生固氮植物包括第十组合、第十一组合和第十二组合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第十组合包括川杨、银背柳和黄芪;所述第十一组合包括柳枝稷和大叶柳;所述第十二组合包括川滇柳、冬瓜杨和沙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寒温半湿润区,所述第一组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守琴王根绪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