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航空发动机进气系统及航空发动机,包括进气座和气门,所述气门以可弹性滑动的方式安装于进气座内的进气通道右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油管、混合气管套、混合气喷头以及启闭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进气系统,将进气腔室分隔为多重空间,利于混合气体的均匀分布,保证混合气体与燃油的充分混合,同时利用混合气的气压驱动启闭门,该结构响应速度较快,利于及时开启或者关闭喷气孔和喷油孔,喷油孔和进气口会随着各个冲程自适应快速启闭,可有效防止燃烧室中的废气回流,避免在进气口和喷油孔处产生积碳现象,而且通过燃油和混合气体均匀混合结合防止废气回流两个方面,综合的提高燃烧室内燃烧效率。的提高燃烧室内燃烧效率。的提高燃烧室内燃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航空发动机进气系统及航空发动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
,特别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进气系统及航空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航空发动机中,进气系统通常分为主动控制型和被动控制型,主动式控制型中的进气门通常为主动控制其启闭,被动控制型中的进气门通常通过进气的气压与燃烧室内气压的压差自适应使得进气门启闭,在现有的被动式控制型的进气系统中,燃烧室中燃烧气压变大时,会驱动进气门闭合,在进气门闭合过程中,会有部分的废气经过气门通道回流,回流的高压废气容易冲击喷油口和混合气输入口,容易导致混合气输入口内充满废气,该废气会随着进气二次进入燃烧室内,影响燃烧室的效率,而且容易在混合气输入口和喷油口处产生积碳现象,导致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航空发动机进气系统及航空发动机,该进气系统中喷油孔和进气口会随着各个冲程自适应快速启闭,可有效防止燃烧室中的废气回流,提高燃烧室内燃烧效率,避免在进气口和喷油孔处产生积碳现象。
[0004]本专利技术的航空发动机进气系统及航空发动机,包括进气座和气门,所述气门以可弹性滑动的方式安装于进气座内的进气通道右侧,还包括喷油管、混合气管套、混合气喷头以及启闭门;
[0005]所述混合气管套内套于进气座内,所述混合气喷头封闭于混合气管套右端部,所述混合气喷头外圆与进气座内圆密封配合,使得混合气管套与进气座之间形成封闭的环状外储气腔;
[0006]所述喷油管内套于混合气管套内,所述喷油管与混合气管套之间形成封闭的环状内储气腔,所述混合气管套上开设有使外储气腔和内储气腔连通的中间气孔,所述进气座上设有与外储气腔连通的进气口;
[0007]所述喷油管内端部为封闭端,该端部向右密封穿出混合气喷头后与气门左端部配合,混合气喷头上开设有喷气孔,所述喷气孔使进气座内气门所在腔室与内储气腔连通,所述喷油管位于穿至混合气喷头外的管段处设有喷油孔,所述启闭门位于混合气喷头右侧并轴向滑动套于喷油管上,所述启闭门受到有使其压于混合气喷头右端上并将喷气孔和喷油孔同时密封的弹性力,所述启闭门可被内储气腔内气体驱动轴向向右滑动并同时开打喷气孔和喷油孔。
[0008]进一步,所述混合气喷头右端部呈左大右小的阶梯轴状,混合气喷头右端的大径段外圆与进气座内圆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喷气孔包括沿混合气喷头轴向开设的水平气孔以及开设于混合气喷头右端小径段外圆处的立孔,所述立孔与水平气孔连通,所述启闭门包括轴向滑动套于喷油管上的外圈和连接于外圈左端面的多个与各水平气孔一一对应的密封柱,所述启闭门压于混合气喷头右端时,所述外圈内圆将喷油孔密封、所述密封柱插入水
平气孔内密封立孔。
[0009]进一步,所述立孔为沿轴向向右开设的斜孔。
[0010]进一步,所述喷油孔贴合于混合气喷头右端面开设。
[0011]进一步,所述进气座左端口呈左小右大的阶梯孔,所述混合气管套外圆与进气座左端口小径段内圆适形密封配合,所述进气座左端口的轴肩和大径段内圆、混合气管套外圆以及混合气喷头左端面合围成外储气腔。
[0012]进一步,所述启闭门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外套于喷油管上并对外圈施加以使其压于混合气喷头右端面的弹性力。
[0013]进一步,所述喷油孔以喷油管中轴线为中心对称设有多个,所述喷气孔以混合气喷头中轴线为中心对称设置有多个,所述混合气喷头和喷油孔周向交错设置。
[0014]进一步,所述喷油管外圆呈左大右小的阶梯轴状,所述喷油管大径段外圆与混合气管套内圆适形密封配合,所述喷油管轴肩和小径段外圆、混合气管套内圆以及混合气喷头的左端面合围成内储气腔。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一种航空发动机,所述航空发动机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航空发动机进气系统。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的进气系统,将进气腔室分隔为多重空间,利于混合气体的均匀分布,保证混合气体与燃油的充分混合,同时使得气门周向受力均匀,改善气门受力不均导致的振动现象;而且利用混合气的气压驱动启闭门,该结构响应速度较快,利于及时开启或者关闭喷气孔和喷油孔,喷油孔和进气口会随着各个冲程自适应快速启闭,可有效防止燃烧室中的废气回流,避免在进气口和喷油孔处产生积碳现象;通过燃油和混合气体均匀混合的效果结合防止废气回流的效果两个方面,综合的提高燃烧室内燃烧效率。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门踏板线性控制装置,包括进气座1和气门2,所述气门2以可弹性滑动的方式安装于进气座1内的进气通道右侧,另外还包括喷油管3、混合气管套4、混合气喷头5以及启闭门6;
[0021]所述混合气管套4内套于进气座1内,所述混合气喷头5封闭于混合气管套4右端部,所述混合气喷头5外圆与进气座1内圆密封配合,使得混合气管套4与进气座1之间形成封闭的环状外储气腔7;
[0022]所述喷油管3内套于混合气管套4内,所述喷油管3与混合气管套4之间形成封闭的环状内储气腔8,所述混合气管套4上开设有使外储气腔7和内储气腔8连通的中间气孔9,所述进气座1上设有与外储气腔7连通的进气口10;
[0023]所述喷油管3内端部为封闭端,该端部向右密封穿出混合气喷头5后与气门2左端部配合,混合气喷头5上开设有喷气孔11,所述喷气孔11使进气座1内气门2所在腔室与内储
气腔8连通,其中进气座1内气门2所在腔室对应于图1中进气座1内的右腔室1a,所述喷油管3位于穿至混合气喷头5外的管段处设有喷油孔12,所述启闭门6位于混合气喷头5右侧并轴向滑动套于喷油管3上,所述启闭门6受到有使其压于混合气喷头5右端上并将喷气孔11和喷油孔12同时密封的弹性力,所述启闭门6可被内储气腔8内气体驱动轴向向右滑动并同时开打喷气孔11和喷油孔12;此处的同时打开并不指二者严格意义上的同一时间打开,由于制造误差,喷气孔11和喷油孔12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先后开启也属于同时打开范畴。
[0024]本实施例中,轴向方向与左右方向一致,其中左右方向与图1中的方向一致;
[0025]结合图1所示,进气座1内腔呈内圆直径为左小右大的阶梯腔,其中气门2安装于大径腔内,气门2整体形状为现有结构,其中气门2可轴向滑动安装于滑动座13上,气门2的内腔右端面密封连接有右盖14,所述滑动座与右盖之间设置有圆柱螺旋弹簧15,滑动座13左端与喷油管3右端的螺纹段螺纹连接,当气门2轴向两侧的气压差发生变化时,气门2被相应的驱动轴向向向右滑动卡开启喷气孔11和喷油孔12,或者气门2被弹性力驱动左滑复位密封喷气孔11和喷油孔12,该气门2结构为现有结构,具体不在赘述;
[0026]结合图1所示,混合压缩气体经过进气口10流动至外储气腔7内并经过中间气孔9流动至内储气腔8内;所述进气口10与中间气孔9轴向交错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空发动机进气系统,包括进气座和气门,所述气门以可弹性滑动的方式安装于进气座内的进气通道右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油管、混合气管套、混合气喷头以及启闭门;所述混合气管套内套于进气座内,所述混合气喷头封闭于混合气管套右端部,所述混合气喷头外圆与进气座内圆密封配合,使得混合气管套与进气座之间形成封闭的环状外储气腔;所述喷油管内套于混合气管套内,所述喷油管与混合气管套之间形成封闭的环状内储气腔,所述混合气管套上开设有使外储气腔和内储气腔连通的中间气孔,所述进气座上设有与外储气腔连通的进气口;所述喷油管内端部为封闭端,该端部向右密封穿出混合气喷头后与气门左端部配合,混合气喷头上开设有喷气孔,所述喷气孔使进气座内气门所在腔室与内储气腔连通,所述喷油管位于穿至混合气喷头外的管段处设有喷油孔,所述启闭门位于混合气喷头右侧并轴向滑动套于喷油管上,所述启闭门受到有使其压于混合气喷头右端上并将喷气孔和喷油孔同时密封的弹性力,所述启闭门可被内储气腔内气体驱动轴向向右滑动并同时开打喷气孔和喷油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发动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气喷头右端部呈左大右小的阶梯轴状,混合气喷头右端的大径段外圆与进气座内圆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喷气孔包括沿混合气喷头轴向开设的水平气孔以及开设于混合气喷头右端小径段外圆处的立孔,所述立孔与水平气孔连通,所述启闭门包括轴向滑动套于喷油管上的外圈和连接于外圈左端面的多个与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艳红,薛向明,高志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佳瑞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