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的多层过滤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5227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的多层过滤材料,多层过滤材料包括第一纤维网过滤层、第二织物增强层和第三纤维网非过滤层,第一纤维网过滤层由聚四氟乙烯短纤维和第一改性聚苯硫醚短纤维混合而成,聚四氟乙烯短纤维的平均纤度为0.5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的多层过滤材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过滤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的多层过滤材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对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个省份逐渐对排放采取更加严格的要求。随着国家加大对大气环境的整治,国内的空气质量指数也呈现逐渐优化的趋势。但是我们很多排放量大的企业,如垃圾焚烧厂、水泥厂、钢铁厂等,其排放浓度难以达到20mg/m2以内,现有的过滤材料难以兼具耐热性好、过滤性好的特点。目前市场的过滤材料用改性聚苯硫醚纤维和聚四氟乙烯纤维共混后经过针刺或水刺得到耐热的过滤材料,但是改性聚苯硫醚纤维和聚四氟乙烯纤维以何种方式混合没有明确的技术方案,仅是通过限定改性聚苯硫醚纤维和聚四氟乙烯纤维的重量比,在实际生产中,容易出现改性聚苯硫醚纤维和聚四氟乙烯纤维分别团聚的现象,聚四氟乙烯纤维的团聚会导致局部过滤性能偏低,粉尘从聚四氟乙烯纤维的团聚处穿透,过滤性能无法达到20mg/Nm3以内的排放效果,由于改性聚苯硫醚并不能完全达到和聚四氟乙烯匹敌的耐温性能。针对垃圾焚烧等一些复杂的工况环境,对于过滤材料不仅仅需要很高的过滤效果,还需要拥有耐腐蚀、抗氧化、耐高温,力学性能优秀,使用寿命长,结构稳定等特点,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的多层过滤材料,解决了混合型的过滤材料容易局部变脆、局部团聚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多层过滤材料能在高浓度腐蚀性气体中使用,耐高温,过滤性能好。r/>[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的多层过滤材料,所述多层过滤材料至少包括第一纤维网过滤层、第二织物增强层和第三纤维网非过滤层,所述第一纤维网过滤层为迎尘面,所述第一纤维网过滤层由聚四氟乙烯短纤维和第一改性聚苯硫醚短纤维混合而成,所述聚四氟乙烯短纤维在第一纤维网中的重量比为20

60%,所述聚四氟乙烯短纤维的平均纤度为0.5D

5.0D;所述第一改性聚苯硫醚短纤维的分子构造为苯环与硫原子的重复单元结构,其硫原子随机与0

2个氧原子相连接,且氧原子的数量至少为硫原子数量的30%,所述第一改性聚苯硫醚短纤维平均纤度为0.5D

2.5D;所述聚四氟乙烯短纤维和第一改性聚苯硫醚短纤维的混合状态为大于70%的聚四氟乙烯短纤维被多根第一改性聚苯硫醚短纤维包围,聚四氟乙烯短纤维中两根或者两根以上直接相邻的少于30%;所述聚四氟乙烯短纤维为聚四氟乙烯短纤维。
[000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纤维网非过滤层为非迎尘层,所述第三纤维网非过滤层至少包括聚四氟乙烯短纤维,所述聚四氟乙烯短纤维在第三纤维网中的重量比为40%

100%,所述聚四氟乙烯短纤维为聚四氟乙烯短纤维。
[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纤维网非过滤层还包括第二改性聚苯硫醚短纤
维,所述第二改性聚苯硫醚短纤维的分子构造为苯环与硫原子的重复单元结构,其硫原子随机与0

2个氧原子相连接。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织物增强层由聚四氟乙烯短纤维或聚四氟乙烯长纤维制成,该层克重在60

220g/m2之间。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多层过滤材料的整体克重为550

800g/m2,所述第一纤维网过滤层、第三纤维网非过滤层的重量比为(50

75):(25

50)。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多层过滤材料的透气度为4

22cm3/cm2/s,所述多层过滤材料的径向以及纬向强力都大于等于800N/5cm。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多层过滤材料的制作方法,将聚四氟乙烯短纤维、第一改性聚苯硫醚短纤维混合均匀,使得所述第一纤维网过滤层、第二织物增强层、第三纤维网非过滤层用针刺或者水刺的方法互相结合。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纤维网过滤层中聚四氟乙烯短纤维和第一改性聚苯硫醚短纤维的混合方法包括程差混棉、时差混棉、翻滚混棉中的至少一种。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滤袋,所述滤袋由多层过滤材料制成。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的多层过滤材料的制作方法,所述第一纤维网过滤层,第二纤维网过滤层,第三织物增强层,第四纤维网层用针刺或者水刺的方法互相结合。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了耐热性以及耐化学性良好的两种纤维原料,第一改性聚苯硫醚短纤维的分子构造为苯环与硫原子的重复单元结构,其硫原子随机与0

2个氧原子相连接,且氧原子的数量至少为硫原子数量的30%,并且两种纤维材料混合的状态为大于等于70%的聚四氟乙烯短纤维被多根第一改性聚苯硫醚短纤维包围,聚四氟乙烯短纤维中两根或者两根以上直接相邻的少于30%,混合均匀,防止局部团聚喝局部变脆,可以使用在恶劣的环境之中,如垃圾焚烧、水泥、钢铁等场所,耐高温耐腐蚀,过滤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描述;
[0016]目前市场上为了提升过滤性能,有的企业采用了将改性聚苯硫醚纤维和聚四氟乙烯纤维共混后进行针刺或水刺加工制得耐热的过滤材料,但是却未对混合均匀性或者分层进行明确定义,在实际生产中,混合均匀性可控性差,若混合不均匀会导致聚四氟乙烯团聚,使得局部过滤性能偏低,粉尘从聚四氟乙烯团聚处穿透,反而降低了过滤性能,而且这种方案要使得过滤性达到5mg/Nm3,整体的克重要超过900g/m2,增加了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
[0017]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的多层过滤材料,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的多层过滤材料,所述多层过滤材料至少包括第一纤维网过滤层、第二织物增强层和第三纤维网非过滤层,所述第一纤维网过滤层为迎尘面,所述第一纤维网过滤层由聚四氟乙烯短纤维和第一改性聚苯硫醚短纤维混合而成,所述聚四氟乙烯短纤维在第一纤维网中的重量比为20

60%,所述聚四氟乙烯短纤维的平均纤度为0.5D

5.0D;所述第一改性聚苯硫醚短纤维的分子构造为苯环与硫原子的重复单元结构,硫原子随机与0

2个氧原子相连接,且氧原子数量至少为硫原子数量的30%,所述第一改性聚苯硫醚短纤维平均纤度为0.5D

2.5D;所述聚四
氟乙烯短纤维和第一改性聚苯硫醚短纤维的混合状态为大于等于70%的聚四氟乙烯短纤维被多根第一改性聚苯硫醚短纤维包围,聚四氟乙烯短纤维中两根或者两根以上直接相邻的少于30%;
[0018]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当聚四氟乙烯纤维的重量比例小于20%时,耐高温性、耐腐蚀性会急剧下降,难以达到长期工作温度200℃的使用条件,而聚四氟乙烯短纤维的重量比例大于60%时,由于聚四氟乙烯短纤维的比例高,使得第一改性聚苯硫醚短纤维难以均匀地包裹在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耐腐蚀的多层过滤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过滤材料至少包括第一纤维网过滤层、第二织物增强层和第三纤维网非过滤层,所述第一纤维网过滤层为迎尘面,所述第一纤维网过滤层由聚四氟乙烯短纤维和第一改性聚苯硫醚短纤维混合而成,所述聚四氟乙烯短纤维在第一纤维网过滤层中的重量比为20

60%,所述聚四氟乙烯短纤维的平均纤度为0.5D

5.0D;所述第一改性聚苯硫醚短纤维的分子构造为苯环与硫原子的重复单元结构,其硫原子随机与0

2个氧原子相连接,且氧原子的数量至少为硫原子数量的30%,所述第一改性聚苯硫醚短纤维的平均纤度为0.5D

2.5D;所述聚四氟乙烯短纤维和第一改性聚苯硫醚短纤维的混合状态为大于70%的聚四氟乙烯短纤维被多根第一改性聚苯硫醚短纤维包围,聚四氟乙烯短纤维中两根或者两根以上直接相邻的少于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耐腐蚀的多层过滤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纤维网非过滤层为非迎尘层,所述第三纤维网非过滤层至少包括聚四氟乙烯短纤维,所述聚四氟乙烯短纤维在第三纤维网中的重量比为40%

10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耐腐蚀的多层过滤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纤维网非过滤层还包括第二改性聚苯硫醚短纤维,所述第二改性聚苯硫醚短纤维的分子构造为苯环与硫原子的重复单元结构,其硫原子随机与0

2个氧原子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耐腐蚀的多层过滤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织物增强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奥凯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