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微外科仿生血管吻合培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5111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微外科仿生血管吻合培训装置,包括仿生血管、模拟肌肉底座以及设置在模拟肌肉底座内的循环连通管、微电泵、储液囊、第一转换接头和第二转换接头、锥形血管固定夹,第一转换接头和第二转换接头与循环连通管连通,仿生血管两端分别通过锥形血管固定夹与第一转换接头和第二转换接头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通过在模拟显微手术操作的实战场景,显微操作培训培训人员可通过对仿生血管进行多次重复吻合训练,并同时借助微电泵循环系统,检验吻合成功与否,从而达到提升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技术水平的目的,同时,仿生血管的可拆卸性及口径大小的选择设置方式,进一步提高了显微外科培训人员训练的效率和可选择性的技术难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微外科仿生血管吻合培训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微外科手术培训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显微外科仿生血管吻合培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显微外科的理论与技术既是一门独立学科又为多学科所利用。整形外科在接受了显微外科理论与技术后如虎添翼,使整形外科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几年来,显微外科游离组织瓣修复更拓展了其各专业的应用范围,显微血管吻合技术作为显微外科的基础,更为彰显其重要地位。
[0003]随着2020年最新全球癌症数据的更新,乳腺癌取代肺癌,发病率全球最高。乳腺癌的外科治疗模式也逐渐由“可耐受的最大治疗”向“最小有效治疗”转变,促使患者群体的要求也不仅仅满足乳腺癌的治愈,对于乳腺癌术后的美容修复要求日益增加。显微血管吻合技术作为乳腺癌术后的肿瘤学相关整形技术,即自体乳房修复重建的基础技术之一,越来越受到各级医疗机构乳腺专业及整形专业医生的青睐。因此,显微血管吻合技术的推广与培训成为目前各大医院攻克技术难点的必经之路,也为显微技术甚至超显微技术铺设一条完美的学习曲线之路。
[0004]目前,市面上针对显微血管的培训装置还未发现,仅仅存在一些手术上常用的血管吻合装置,如公开号为CN112294381A的一种用于显微外科的血管及淋巴管吻合套管装置以及公开号为CN213249406U的血管吻合辅助装置均为结构复杂的手术用具,不便于培训人员进行操作,且造价高昂,无法满足培训需要。
[0005]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微外科仿生血管吻合培训装置,来解决培训成本高昂,且培训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微外科仿生血管吻合培训装置,来达到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的目的。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8]一种显微外科仿生血管吻合培训装置,包括仿生血管、模拟肌肉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模拟肌肉底座内的循环连通管、微电泵、第一转换接头和第二转换接头,所述循环连通管固定在所述模拟肌肉底座上并使所述循环连通管的两端延伸出所述模拟肌肉底座,所述第一转换接头和第二转换接头分别设置在所述循环连通管两端并与所述循环连通管连通,所述仿生血管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换接头和所述第二转换接头连通,所述微电泵用于控制循环连通管内血液的流动。
[0009]优选地,还包括储液囊,所述储液囊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转换头的所述循环连通管上并与所述循环连通管连通,所述储液囊与所述第一转换头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循环连通管开闭的开关。
[0010]优选地,所述储液囊为椭圆形,且为透明硅胶材质。
[0011]优选地,所述仿生血管包括动物的动脉仿生血管和静脉仿生血管。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转换接头和第二转换接头均包括锥形针芯和锥形血管固定夹,所述锥形针芯的扩大端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循环连通管连接的第一外螺纹,所述锥形针芯的缩小端外表面设置有与所述锥形血管固定夹相匹配的第二外螺纹,所述仿生血管与所述锥形针芯连通,并卡接在所述锥形血管固定夹与所述第二外螺纹之间。
[0013]优选地,所述锥形血管固定夹和所述第一转换接头之间还设置有调节弹簧。
[0014]优选地,所述微电泵的泵送压力为15kpa至18kpa。
[0015]优选地,所述锥形针芯与所述循环连通管之间设置有伸缩套管,所述伸缩套管一端与所述锥形针芯的扩大端连接,另外一端与所述循环连通管连通。
[0016]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存放所述模拟肌肉底座的开合罩。
[0017]优选地,所述模拟肌肉底座上的血液循环系统至少设置一条。
[0018]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9]1.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培训人员在进行操作之前,先将仿生血管通过转换接头与循环连通管连通,然后打开微电泵并模拟人体血压,使得循环连通管内的压力与人体的血压保持一致,并检测安装仿生血管后接头密封完好;关闭微电泵后培训人员对仿生血管分段离断并行显微外科吻合操作即可,完成多节段血管吻合后,打开微电泵开关,检测吻合效果,观察是否渗漏,并针对性予以吻合修正;不断的进行学习曲线内的仿生血管吻合训练,从而达到渐进性提升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技术水平的目的,同时,仿生血管的可拆卸设置方式,不仅降低了培训成本,也提高了培训人员训练的效率。
[0020]2.本专利技术中还包括储液囊,储液囊设置在靠近第一转换头的循环连通管上并与循环连通管连通,储液囊与第一转换头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控制循环连通管开闭的开关;使得循环连通管中的血液在进入仿生血管之前达到缓冲的目的,减弱微电泵产生的冲击,进而保证进入到仿生血管内的血液均匀稳定的目的,此外,开关的设置用于控制循环连通管开闭。
[0021]3.本专利技术中仿生血管包括可替换的动脉仿生血管和静脉仿生血管或者替代以解剖动物的动静脉血管,进而完成动脉仿生血管和静脉仿生血管吻合手术的双重培训。
[0022]4.本专利技术中还包括用于存放模拟肌肉底座的开合罩,便于显微外科仿生血管吻合培训装置的移动和存放。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附图1为显微外科仿生血管吻合培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2为显微外科仿生血管吻合培训装置的主视图;
[0026]附图3为锥形针芯与循环通管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4为锥形针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5为锥形血管固定夹的结构示意图;
[0029]其中,1、循环连通管;2、储液囊;3、微电泵;4、锥形针芯;5、锥形血管固定夹;6、电源开关;7、扩大端;8、缩小端;9、第一外螺纹;10、第二外螺纹;11、开关;12、伸缩套管;13、调节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微外科仿生血管吻合培训装置,来达到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的目的。
[0032]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3]参考图1至5,一种显微外科仿生血管吻合培训装置,包括仿生血管、模拟肌肉底座以及设置在模拟肌肉底座内的循环连通管1、微电泵3、第一转换接头和第二转换接头,循环连通管1固定在模拟肌肉底座上并使循环连通管1的两端延伸出所述模拟肌肉底座,第一转换接头和第二转换接头分别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微外科仿生血管吻合培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仿生血管、模拟肌肉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模拟肌肉底座内的循环连通管、微电泵、第一转换接头和第二转换接头,所述循环连通管固定在所述模拟肌肉底座上并使所述循环连通管的两端延伸出所述模拟肌肉底座,所述第一转换接头和第二转换接头分别设置在所述循环连通管两端并与所述循环连通管连通,所述仿生血管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换接头和所述第二转换接头连通,所述微电泵用于控制循环连通管内血液的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微外科仿生血管吻合培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液囊,所述储液囊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转换头的所述循环连通管上并与所述循环连通管连通,所述储液囊与所述第一转换头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循环连通管开闭的开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显微外科仿生血管吻合培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囊为椭圆形,且为透明硅胶材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微外科仿生血管吻合培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血管包括动物的动脉仿生血管和静脉仿生血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微外科仿生血管吻合培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永硕于志勇冠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