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救援车用轮胎补胎补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4999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道路救援车用轮胎补胎补气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安装有泵体,泵体上安装有充气管,充气管一端上安装有充气头,底座四周侧壁上均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一端上表面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杆,安装杆下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尖刺,底座上设有用于同时驱动四根转动杆同时转动的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机构同时驱动四根转动杆转动,转动杆带动安装杆转动,安装杆从安装槽中转动出来,操作者将底座放置在车厢中,安装杆上的尖刺插在车厢内壁上,通过这样的设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将安装杆从安装槽中转动出来,提高了底座放置在车厢中的稳定性,通过将尖刺插在车厢内壁上,提高了底座放置在车厢中的稳定性。厢中的稳定性。厢中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救援车用轮胎补胎补气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载充气泵
,尤其是涉及一种道路救援车用轮胎补胎补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车用打气泵又叫充气机、打气机、充气泵,通过内部马达的运转来工作。原理:马达运转,抽气时,连通器的阀门被大气的气压冲开,气体进入气筒,而向轮胎中打气时,阀门又被气筒内的气压关闭,气体就进入了轮胎中,也算是使用了大气压的原理来同汽车、皮球、橡皮船充气。
[0003]现有的车载充气泵通常是直接放置在车子的后备箱中,在车子行驶过程中,由于车辆的颠簸,使得车载充气泵在后备箱中到处滚动,使得车载充气泵在撞击中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道路救援车用轮胎补胎补气装置,具有提高了底座放置在车厢中的稳定性的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道路救援车用轮胎补胎补气装置,包括底座,在底座上安装有一泵体,在泵体上安装有一充气管,在充气管一端上安装有一充气头,在所述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救援车用轮胎补胎补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在底座(1)上安装有一泵体(2),在泵体(2)上安装有一充气管(3),在充气管(3)一端上安装有一充气头(4),在所述底座(1)四周侧壁上均开设有一安装槽(5),安装槽(5)下侧与底座(1)下表面连通,在安装槽(5)一端上表面上转动连接有一转动杆(6),在转动杆(6)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一安装杆(7),在安装杆(7)下表面上间隔均匀的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尖刺(8),在底座(1)上设有用于同时驱动四根转动杆(6)同时转动的驱动机构(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救援车用轮胎补胎补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9)包括四个开设在底座(1)上的驱动孔(10)、转动连接在驱动孔(10)中的驱动杆(11)、固定连接在转动杆(6)一端上的蜗轮(12)、固定连接在驱动杆(11)一端上的蜗杆(13)和设置在底座(1)上用于同时驱动四根驱动杆(11)转动的驱动件(14),四个所述驱动孔(10)分别与四个安装槽(5)连通,所述四个蜗杆(13)分别与四个蜗轮(12)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道路救援车用轮胎补胎补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14)包括开设在底座(1)上的安装孔(15)、转动连接在安装孔(15)中的驱动长杆(16)、四个固定连接在驱动长杆(16)外壁上的第一锥齿轮(17)、固定连接在驱动杆(11)一端上的第二锥齿轮(18),所述安装孔(15)的一端与底座(1)侧壁连通,所述安装孔(15)与四个驱动孔(10)连通,四个所述第一锥齿轮(17)分别与四个第二锥齿轮(18)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道路救援车用轮胎补胎补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孔(15)与外界连通的一端内壁上转动连接有一安装环(19),所述驱动长杆(16)固定连接在安装环(19)内壁上,在安装环(19)靠近底座(1)外壁的一侧上固定连接有一驱动套(20),在所述驱动套(20)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一驱动块(21),所述驱动块(21)伸出安装孔(15)外。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救援车用轮胎补胎补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泵体(2)和底座(1)之间设有一连接机构(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伟其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元芳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