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双极板和金属双极板密封结构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34886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属双极板和金属双极板密封结构成型方法,所述金属双极板包括板体和第一包覆体,板体包括在板体的厚度方向上相对的阳极面和阴极面,本体设有贯穿阳极面和阴极面的定位孔,第一包覆体包括第一环形主体,第一环形主体的至少部分位于定位孔内,且第一环形主体的外周面与定位孔的壁面相接触,第一环形主体的一端设有外翻的第一翻边,第一环形主体的另一端设有外翻的第二翻边,第一翻边在板体的厚度方向上邻近另一端的一侧与阳极面相接触,第二翻边在板体的厚度方向上邻近一端的一侧与阴极面相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金属双极板具有密封性好,装配效率高、绝缘性能强的优点。绝缘性能强的优点。绝缘性能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双极板和金属双极板密封结构成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金属双极板和金属双极板密封结构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金属双极板密封方式采用人工粘贴密封胶垫和点胶成型密封胶条,或者一次注塑成型的密封方式,相关技术中,一次注塑成型大多为单侧注塑,成型难度大,并且单侧注塑还需要在金属双极板上加工处多个贯穿孔或其它附加结构,容易导致金属双极板间冷却水泄漏,密封性差,工艺难度大。
[0003]此外,电堆结构多为金属双极板堆叠而成,相关技术中,金属双极板之间容易发生错位,密封性能差,还会使堆叠的金属双极板接触而发生短路,影响电堆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金属双极板,该金属双极板具有密封性好、装配效率高、绝缘性能强的优点。
[0006]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金属双极板密封结构成型方法,使用该金属双极板密封结构成型方法可以提高密封垫的尺寸精度和粘接强度,还具有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000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金属双极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包括在所述板体的厚度方向上相对的阳极面和阴极面,所述本体设有贯穿所述阳极面和所述阴极面的定位孔;和第一包覆体,所述第一包覆体包括第一环形主体,所述第一环形主体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定位孔内,且所述第一环形主体的外周面与所述定位孔的壁面相接触,所述第一环形主体的一端设有外翻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环形主体的另一端设有外翻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在所述板体的厚度方向上邻近所述另一端的一侧与所述阳极面相接触,所述第二翻边在所述板体的厚度方向上邻近所述一端的一侧与所述阴极面相接触。
[000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金属双极板的定位孔内设有第一包覆体,第一环形主体的第一主体部位于定位孔内,装配时,第一主体部位于定位件和定位孔的壁面之间,减小了金属双极板在定位孔径向上的移动空间,可以有效避免金属双极板移动,从而避免金属双极板之间容易发生错位。
[0009]此外,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可以和相连的金属双极板或者其它安装部件接触,能够起到绝缘效果。
[0010]由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金属双极板具有密封性好、装配效率高、绝缘性能强的优点。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包覆体,所述第二包覆体环绕所述板体的边缘设置,所述第二包覆体的内侧设有容纳所述板体的所述边缘的容纳槽。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包覆体包括第二环形主体,所述第二环形主体包括第
二主体部、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所述第三端部和所述第四端部在所述板体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主体部连接在所述第三端部和所述第四端部之间,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内周面与所述板体的内周面相接触。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端部设有内翻的第三翻边,所述第四端部设有内翻的第四翻边,所述第三翻边在所述板体的厚度方向上邻近所述阳极面的一侧与所述阳极面相接触,所述第四翻边在所述板体的厚度方向上邻近所述阴极面的一侧与所述阴极面相接触。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垫,所述第一密封垫设在所述阳极面上,且所述第一密封垫环绕所述阳极面上的流道,以便密封所述阳极面上的流道,所述第二密封垫设在所述阴极面上,且所述第二密封垫环绕所述阴极面上的流道,以便密封所述阴极面上的流道。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阳极面设有环绕流道的第一环形凹槽,所述阴极面设有环绕流道的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一密封垫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所述第二密封垫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垫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侧壁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密封垫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侧壁面之间具有间隙。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垫包括在所述板体的厚度方向上远离所述阳极面的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密封垫包括在所述板体的厚度方向上远离所述阴极面的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中的所述一者具有至少一个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具有半圆形横截面,所述环形凸起包括所述凸弧面。
[001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金属双极板密封结构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准备金属双极板;
[0020]准备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设有第一注胶口和第一注胶通道,所述下模设有第二注胶口和第二注胶通道;
[0021]将所述金属双极板设在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以使所述上模与所述金属双极板之间形成第一密封注胶区、所述下模和所述金属双极板之间形成第二密封注胶区,其中,所述第一注胶通道连通第一注胶口和所述第一密封注胶区,所述第二注胶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注胶口和所述第二密封注胶区;
[0022]通过所述第一注胶口向所述第一密封注胶区注胶,以使所述第一密封注胶区内形成第一密封垫,
[0023]通过所述第二注胶口向所述第二密封注胶区注胶,以使所述第二密封注胶区内形成第二密封垫。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双极板包括设在阳极面上的第一环形凹槽和设在阴极面上的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一密封注胶区形成在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底壁面和所述上模之间,所述第二密封注胶区形成在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底壁面和所述下模之间。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底壁面上以及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底壁面上设置粘结涂层。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模设有第一分隔部,所述第一分隔部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侧壁面相接触,以使所述第一密封垫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侧壁面之间具有间隙,
[0027]所述下模设有第二分隔部,所述第二分隔部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侧壁面相接触,以使所述第二密封垫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侧壁面之间具有间隙。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双极板包括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孔壁、所述金属双极板的阳极面、所述金属双极板的阴极面、所述上模以及所述下模之间形成第一包覆注胶区,
[0029]所述第一注胶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注胶口和所述第一包覆注胶区,和/或,所述第二注胶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注胶口和所述第一包覆注胶区,
[0030]通过所述第一注胶口和/或者所述第二注胶口向所述第一包覆注胶区注胶,以使所述第一包覆注胶区形成第一包覆体。
[003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双极板的外周面、所述金属双极板的阳极面、所述金属双极板的阴极面、所述上模以及所述下模之间形成第二包覆注胶区,
[0032]所述第一注胶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注胶口和所述第二包覆注胶区,和/或,所述第二注胶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注胶口和所述第二包覆注胶区,
[0033]通过所述第一注胶口和/或者所述第二注胶口向所述第二包覆注胶区注胶,以使所述第二包覆注胶区形成第二包覆体。
附图说明
[0034]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金属双极板剖面示意图。
[0035]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金属双极板正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双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包括在所述板体的厚度方向上相对的阳极面和阴极面,所述本体设有贯穿所述阳极面和所述阴极面的定位孔;和第一包覆体,所述第一包覆体包括第一环形主体,所述第一环形主体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定位孔内,且所述第一环形主体的外周面与所述定位孔的壁面相接触,所述第一环形主体的一端设有外翻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环形主体的另一端设有外翻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在所述板体的厚度方向上邻近所述另一端的一侧与所述阳极面相接触,所述第二翻边在所述板体的厚度方向上邻近所述一端的一侧与所述阴极面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双极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包覆体,所述第二包覆体环绕所述板体的边缘设置,所述第二包覆体的内侧设有容纳所述板体的所述边缘的容纳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包覆体包括第二环形主体,所述第二环形主体包括第二主体部、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所述第三端部和所述第四端部在所述板体的厚度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主体部连接在所述第三端部和所述第四端部之间,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内周面与所述板体的内周面相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端部设有内翻的第三翻边,所述第四端部设有内翻的第四翻边,所述第三翻边在所述板体的厚度方向上邻近所述阳极面的一侧与所述阳极面相接触,所述第四翻边在所述板体的厚度方向上邻近所述阴极面的一侧与所述阴极面相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双极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垫,所述第一密封垫设在所述阳极面上,且所述第一密封垫环绕所述阳极面上的流道,以便密封所述阳极面上的流道,所述第二密封垫设在所述阴极面上,且所述第二密封垫环绕所述阴极面上的流道,以便密封所述阴极面上的流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金属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面设有环绕流道的第一环形凹槽,所述阴极面设有环绕流道的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一密封垫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所述第二密封垫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金属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垫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侧壁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密封垫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侧壁面之间具有间隙。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金属双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垫包括在所述板体的厚度方向上远离所述阳极面的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密封垫包括在所述板体的厚度方向上远离所述阴极面的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中的所述一者具有至少一个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具有半圆形横截面,所述环形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维刘元宇王进杨琛魏刚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