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片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4814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极片,包括:集流体、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其中,所述第一涂层涂覆在所述集流体的表面,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涂层间距涂覆在所述第一涂层的远离所述集流体的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在第一涂层远离集流体的表面涂覆至少两个第二涂层,能够增加极片和电解液接触的表面积和极片与极片之间电循环的面积,增加了锂离子与电子之间结合的方向,从而降低了电池传导阻抗,抑制了电池析锂,进而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池的使用寿命。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片及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极片及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由于其寿命长、比容量大和无记忆效应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与移动设备领域和新能源领域。在相关技术中,由于对锂电池的容量和能量密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对锂电池的材料进行压实程度不断提升。但在相关技术中,由于锂电池的极片之间阻抗较大,从而导致电池析锂严重,进而导致电池破坏的问题发生。
[0003]可见,相关技术中存在着电池析锂严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一种极片及电池,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着电池析锂严重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极片,包括:集流体、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其中,
[0006]所述第一涂层涂覆在所述集流体的表面,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涂层间距涂覆在所述第一涂层的远离所述集流体的表面。
[000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涂层之间的间距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二涂层在所述间距方向上的长度。
[000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涂层的材料的动力学性能不低于所述第一涂层的材料的动力学性能。
[000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极片还包括第三涂层和第四涂层,其中,
[0010]所述第三涂层涂覆在所述集流体的远离所述第一涂层的表面,至少两个所述第四涂层间距涂覆在所述第三涂层的远离所述集流体的表面。
[001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涂层之间的间距相同,和/或所述第四涂层之间的间距相同。
[001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涂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涂层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1

2,所述第三涂层的厚度与所述第四涂层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1

2。
[001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四涂层之间的间距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四涂层在所述间距方向上的长度。
[00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其中,
[0015]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为上述的极片;
[0016]所述隔膜位于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之间,所述正极片、所述负极片和所述隔膜形成叠片电芯结构或卷绕电芯卷绕电芯结构;
[001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卷卷绕电芯结构包括弯折段和非弯折段,所述正极片的所述第二涂层或所述第四涂层位于所述非弯折段,所述负极片的所述第二涂层或所
述第四涂层位于所述非弯折段。
[001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正极片的第二涂层在所述隔膜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位于所述负极片的所述第二涂层的间距内。
[0019]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在第一涂层远离集流体的表面涂覆至少两个第二涂层,能够增加极片和电解液接触的表面积和极片与极片之间电循环的面积,增加了锂离子与电子之间结合的方向,从而降低了电池传导阻抗,抑制了电池析锂问题,进而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内阻与不同厚度比值的关系图;
[0025]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界面反应阻抗与不同厚度比值的关系图;
[0026]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恒流冲入容量比与不同厚度比值的关系图;
[0027]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放电容量比与不同厚度比值的关系图;
[0028]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卷绕电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请参考图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极片,包括:集流体10、第一涂层21和第二涂层22,其中,
[0031]第一涂层21涂覆在集流体10的表面,至少两个第二涂层22间距涂覆在第一涂层21的远离集流体10的表面。
[0032]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一涂层21远离集流体10的表面涂覆多个第二涂层22,能够增加极片和电解液接触的表面积,增加了锂离子与电子之间结合的方向,从而降低了电池传导阻抗,抑制了电池析锂问题,进而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0033]其中,第二涂层22的增加了镶嵌锂离子的活性物质,能够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将第二涂层22设为多个并间距涂覆,使电解液能够存储在第二涂层22之间,在电池循环过程中锂离子能够有效的在第一涂层21和第二涂层22的活性物质上镶嵌或脱嵌,从而降低电池界面传导阻抗。
[003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涂层22之间的间距的长度不小于第二涂层22在间
距方向上的长度。
[0035]该实施方式中,将第二涂层22之间的间距的长度设为不小于第二涂层22在间距方向上的长度,使第一涂层21和第二涂层22的表面活性物质能够在电循环中充分的与电解液内的锂离子充分的反应。
[0036]其中,由于第一涂层21的部分区域被第二涂层22涂覆,无法直接接触到电解液,故锂离子需要扩散才能与第一涂层21表面的活性物质反应。若多个第二涂层22的间距的长度小于第二涂层22在间距方向上的长度,存在锂离子难以扩散到第一涂层21被第二涂层22覆盖的区域,影响该区域的电循环,使电池的电循环无法达到设计需求。
[0037]另外,将多个第二涂层22的间距的长度设为不小于第二涂层22在间距方向上的长度,使两个极性相反的极片能够将第二涂层22置于另一极片的间距内,有效的降低电池的体积,同时增加了电池的表面积,从而降低电池的阻抗。
[003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涂层22的材料的动力学性能不低于第一涂层21的材料的动力学性能。
[0039]该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涂层21的部分区域被第二涂层22涂覆,无法直接接触到电解液,故锂离子需要扩散才能与第一涂层21表面的活性物质反应。在第二涂层22的材料的动力学性能低于第一涂层21的材料的动力学性能的情况下,电解液中的锂离子难以通过第二涂层22扩散到第一涂层21被第二涂层22覆盖的表面,是电池的循环性能较低。故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将第二涂层22的材料的动力学性能设为不低于第一涂层21的材料的动力学性能,能够在降低电池阻抗的同时有效的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其中,所述第一涂层涂覆在所述集流体的表面,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涂层间距涂覆在所述第一涂层的远离所述集流体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涂层之间的间距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二涂层在所述间距方向上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涂层的材料的动力学性能不低于所述第一涂层的材料的动力学性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涂层和第四涂层,其中,所述第三涂层涂覆在所述集流体的远离所述第一涂层的表面,至少两个所述第四涂层间距涂覆在所述第三涂层的远离所述集流体的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涂层之间的间距相同,和/或所述第四涂层之间的间距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涂层的厚度的比值范围为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珊珊刘春洋李素丽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