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框自动脱模工艺及围框成型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4803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围框自动脱模工艺及围框成型工艺,其中围框成型于内模本体上,包括以下步骤:S1、将围框从内模本体的一侧推出至围框至少部分脱离内模本体;S2、在围框被推出的一侧,接住被推出的围框;S3、接住围框的同时,围框继续被推和/或拽至整体脱离内模本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围框脱模工艺中,首先通过推内模的方式将围框部分脱离内模本体,然后同步接住并固定围框,再围框被继续推出或拽出内模本体的行程过程中,围框被同时改变姿态,从而便于将脱模后的围框转移至下一工序,本发明专利技术脱模工艺工序紧凑,可以提高脱模效率。可以提高脱模效率。可以提高脱模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围框自动脱模工艺及围框成型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围框加工
,尤其涉及围框自动脱模工艺及围框成型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在包装盒围框生产的过程中,初成型的围框嵌在内模上,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脱模过程不仅要快速有效,还需要对脱下的围框进行转移以便与下一加工环节进行有效衔接;而在转运前一般也需要对脱模下来的围框姿态进行调整。
[0003]现有内模脱模工艺较为繁琐,且脱模效率不高;而对于脱下的围框在调整姿态时,所使用的翻转组件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且与脱模装置相互独立,没有有效衔接,导致整个生产工艺线空间布局过长,浪费空间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围框自动脱模工艺及围框成型工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脱模工艺较为繁琐,脱模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围框自动脱模工艺,围框成型于内模本体上,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将围框从内模本体的一侧推出至围框至少部分脱离内模本体;
[0007]S2、在围框被推出的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围框自动脱模工艺,围框成型于内模本体(1)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围框从内模本体(1)的一侧推出至围框至少部分脱离内模本体(1);S2、在围框被推出的一侧,接住被推出的围框;S3、接住围框的同时,围框继续被推和/或拽至整体脱离内模本体(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框自动脱模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中,围框在脱离内模本体(1)的行程中完成围框姿态的变化。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框自动脱模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是通过设在围框被推出一侧的接围框组件(2)接住被推出的围框。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围框自动脱模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框在脱离内模本体(1)的行程中完成围框姿态的变化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设置将接围框组件(2)进行翻转以改变围框姿态的翻转组件(3);所述翻转组件(3)通过向远离内模本体(1)方向运动的行程完成围框组件的定向旋转,从而完成接围框组件(2)上的围框姿态变化。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围框自动脱模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围框组件(2)包括位于内模本体(1)另一侧的夹爪(21),所述围框从内模本体(1)上被水平部分推至另一侧时,被推出的围框侧板进入夹爪(21)张开状态下形成的夹持腔(22)内,所述夹爪(21)夹紧接住所述围框。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围框自动脱模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组件(3)包括摇杆(31)、转向导槽(32)和滑动限位板(33);所述摇杆(31)一端与转轴(34)的轴端固定连接,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转向导槽(32)中;所述转向导槽(32)包括第一水平滑动段(321)、高于第一水平滑动段(321)的第二水平滑动段(322);所述滑动限位板(33)沿水平方向滑动限位,且所述转轴(34)转动套接在所述滑动限位板(33)上。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围框自动脱模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滑动段(321)和第二水平滑动段(322)通过滑坡段(323)圆滑过渡连接。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围框自动脱模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一水平滑动段(321)和第二水平滑动段(322)的高度差与所述摇杆(31)的中轴长度一致。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纯军黄正烈张双印罗星鄢泽华施红星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天工武汉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