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压缩机轴系润滑结构、涡旋压缩机、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45477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轴系润滑结构、涡旋压缩机、空调器,其中的涡旋压缩机轴系润滑结构,包括曲轴、动涡旋盘、上支架,动涡旋盘具有动盘轴承座,曲轴具有的曲轴偏心部可旋转地插装于动盘轴承座内,上支架上构造有套筒配合孔,还包括平衡套筒,平衡套筒具有内孔及外圆,其中,动盘轴承座可旋转地插装于内孔中,平衡套筒可旋转地插装于套筒配合孔内,外圆的圆心与曲轴的旋转中心重合且内孔的圆心与外圆的圆心不重合,套筒切边与套筒配合孔之间具有第一润滑流路。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需要平衡块的质量可以选择的更小,减少了曲轴的变形,减小压缩机振动及噪音;能够对泵体的摩擦副进行充分润滑。滑。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涡旋压缩机轴系润滑结构、涡旋压缩机、空调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压缩机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轴系润滑结构、涡旋压缩机、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涡旋压缩机由密闭壳体、静涡旋盘、动涡旋盘、支架、偏心曲轴、防自转机构和电机构成。动、静涡旋盘的型线均是螺旋形,动涡旋盘相对静涡旋盘偏心并相差180
°
安装,于是在动、静涡旋盘间形成了多个月牙形空间。动涡旋盘以静涡旋盘的中心为旋转中心并以一定的旋转偏心半径作无自转的回转平动,外圈月牙形空间不断向中心移动,此时,冷媒被逐渐推向中心空间,其容积不断缩小而压力不断升高,直至与中心排气孔相通,高压冷媒被排出泵体,完成压缩过程。
[0003]涡旋压缩机运行时需要对给各摩擦副、滚动副进行供油,实现润滑,减小摩擦系数,避免摩擦副出现磨损问题。另外可以带走摩擦热量,同时在密封面形成油膜保证密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轴系润滑结构、涡旋压缩机、空调器,能够对泵体的摩擦副进行充分润滑,降低摩擦副的磨损并能够带走产生的摩擦热量。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轴系润滑结构,包括曲轴、动涡旋盘、上支架,所述动涡旋盘具有动盘轴承座,所述曲轴具有的曲轴偏心部可旋转地插装于所述动盘轴承座内,所述上支架上构造有套筒配合孔,还包括平衡套筒,所述平衡套筒具有内孔及外圆,其中,所述动盘轴承座可旋转地插装于所述内孔中,所述平衡套筒可旋转地插装于所述套筒配合孔内,所述外圆的圆心与所述曲轴的旋转中心重合且所述内孔的圆心与所述外圆的圆心不重合,所述套筒切边与所述套筒配合孔之间具有第一润滑流路,所述第一润滑流路能够与所述曲轴上的曲轴中心油孔连通。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圆上具有套筒切边,所述套筒切边贯通所述平衡套筒的轴向两端,所述套筒切边与所述套筒配合孔的孔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润滑流路。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动盘轴承座与所述平衡套筒之间具有第二润滑流路。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曲轴偏心部与所述动盘轴承座之间具有第三润滑流路。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曲轴偏心部与所述动盘轴承座之间设有动盘滑动轴承。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动盘轴承座的外圆周壁上具有动盘轴承座切边,所述动盘轴承座切边与所内孔的孔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润滑流路;和/或,所述曲轴偏心部的外圆周壁上具有曲轴偏心部切边,所述曲轴偏心部切边与所述动盘滑动轴承之间形成所述第三润滑流路。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平衡套筒的轴向端面上构造有密封环槽,所述密封环槽内用于装设密封圈。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圈具有过油切口,所述过油切口能够允许润滑油在
所述密封圈的径向内侧与径向外侧之间流动。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上述的涡旋压缩机轴系润滑结构。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涡旋压缩机。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涡旋压缩机轴系润滑结构、涡旋压缩机、空调器,一方面,所述内孔与所述动盘轴承座的外圆周壁配合,所述外圆则与所述上支架通过所述套筒配合孔配合,所述曲轴旋转通过所述曲轴偏心部驱动所述动涡旋盘公转平动,所述动涡旋盘带动所述平衡套筒旋转,由于所述平衡套筒的旋转中心与所述曲轴的旋转中心重合,所述平衡套筒套在所述动盘轴承座再结合所述曲轴偏心部三者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不偏心的圆柱体,如此在轴系上不平衡的质量只有所述动涡旋盘的基板及基板上的涡旋齿,需要平衡的运动质量得到降低,从而使所述轴系的旋转更加平稳,需要平衡块的质量可以选择的更小,减少了曲轴的变形,减小压缩机振动及噪音;所述动盘轴承座之外套设的所述平衡套筒还能够支撑于所述动涡旋盘之下,能够有效降低所述动涡旋盘的倾覆几率,提升泵体运行稳定性,提高压缩机效率;另一方面,所述曲轴中心油孔中的润滑油能够被引导至所述第一润滑流路内,实现对所述平衡套筒与所述上支架之间的充分润滑,减小两者形成摩擦副之间的磨损并能够带走产生的摩擦热量,保证压缩机的可靠运行。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的结构整机纵剖面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涡旋压缩机轴系润滑结构中的平衡套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的俯视图;
[0019]图4为图3中A

A的剖面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涡旋压缩机轴系润滑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0021]图6为图1中的上支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图1中B

B的剖面示意图;
[0023]图8为图1中的动涡旋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图1中的密封圈的过油切口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10本专利技术的涡旋压缩机轴系润滑结构的润滑油流向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表示为:
[0027]1、涡旋压缩机;2、压缩机构;3、驱动部分;4、电机;5、静涡旋盘;6、动涡旋盘;6a、动盘轴承座;6b、动盘轴承座切边;7、十字滑环;8、上支架;8a、套筒配合孔;8b、上支架主轴承内孔;8c、上支架回油孔;9、上盖;10、壳体;11、平衡套筒;11a、内孔;11b、外圆;11c、密封环槽;11d、套筒切边;111、密封圈;12、动盘滑动轴承;12a、动盘滑动轴承内孔;13、曲轴;13a、曲轴偏心部;13b、曲轴中心油孔;13c、曲轴主轴颈切边;13d、曲轴主轴颈径向油孔(与中心油孔连通);13e、曲轴副轴颈切边;13f、曲轴副轴颈径向油孔(与中心油孔连通);13g、曲轴偏心部切边;14、止推片;15、主滑动轴承;16、主平衡块;17、电机转子;18、电机定子;19、副平衡块;20、副轴承盖板;21、下支架;22、副轴承;23、回油管;24、供油机构;25、下盖;26、储油油池;S、支架上部油路汇集空间;b1、润滑油供油的流通路径;b2、润滑油回油的流通路径;b3、经过动涡旋盘切边再通过密封圈过油切口进入泵体的流通路径;b4、经过密封圈过
油切口再通过平衡套筒切边进入泵体的流通路径。
具体实施方式
[0028]结合参见图1至图10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轴系润滑结构,包括曲轴13、动涡旋盘6、上支架8,所述动涡旋盘6具有动盘轴承座6a,所述曲轴13具有的曲轴偏心部13a可旋转地插装于所述动盘轴承座6a内,所述上支架8上构造有套筒配合孔8a,还包括平衡套筒11,所述平衡套筒11具有内孔11a及外圆11b,其中,所述动盘轴承座6a可旋转地插装于所述内孔11a中,所述平衡套筒11可旋转地插装于所述套筒配合孔8a内,所述外圆11b的圆心与所述曲轴13的旋转中心重合且所述内孔11a的圆心与所述外圆11b的圆心不重合,也即所述内孔11a与所述外圆11b两者之间为偏心设计结构,所述套筒切边11d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旋压缩机轴系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曲轴(13)、动涡旋盘(6)、上支架(8),所述动涡旋盘(6)具有动盘轴承座(6a),所述曲轴(13)具有的曲轴偏心部(13a)可旋转地插装于所述动盘轴承座(6a)内,所述上支架(8)上构造有套筒配合孔(8a),还包括平衡套筒(11),所述平衡套筒(11)具有内孔(11a)及外圆(11b),其中,所述动盘轴承座(6a)可旋转地插装于所述内孔(11a)中,所述平衡套筒(11)可旋转地插装于所述套筒配合孔(8a)内,所述外圆(11b)的圆心与所述曲轴(13)的旋转中心重合且所述内孔(11a)的圆心与所述外圆(11b)的圆心不重合,所述套筒切边(11d)与所述套筒配合孔(8a)之间具有第一润滑流路(a1),所述第一润滑流路(a1)能够与所述曲轴(13)上的曲轴中心油孔(13b)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轴系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圆(11b)上具有套筒切边(11d),所述套筒切边(11d)贯通所述平衡套筒(11)的轴向两端,所述套筒切边(11d)与所述套筒配合孔(8a)的孔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润滑流路(a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轴系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盘轴承座(6a)与所述平衡套筒(11)之间具有第二润滑流路(a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琪胡余生魏会军徐嘉单彩侠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