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楼宇布线分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34509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楼宇布线分布系统,包括机房与机房控制系统,机房与机房控制系统分别与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报警系统、物业管理系统之间实现双向连接,报警系统包括安防报警系统和火灾报警系统,安防报警系统和火灾报警系统均与报警系统实现双向连接,物业管理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门禁一卡通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实现了在机房与机房控制系统中保持恒温、洁净的环境,通过将机柜的安装实现模块化处理从而可更加便捷的安装机柜,防止了人工在后期增加机柜且抬动机柜时极易造成机柜损坏的问题。柜时极易造成机柜损坏的问题。柜时极易造成机柜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楼宇布线分布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楼宇布线,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楼宇布线分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智能楼宇就是通过通信网络系统将此5个系统进行有机的综合,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使建筑物具有了安全、便利、高效、节能的特点。智能楼宇是一个边沿性交叉性的学科,涉及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通讯技术、建筑技术等,并且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智能楼宇中应用。
[0003]现有的智能楼宇随着功能的增多,越来越智能化的场景下楼宇所需的线路也越来越多,而在国内,既便是在一些新设计的建筑物内,往往仍沿用过去的那些布线技术,致使各种系统的布线无法兼容,难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且管线拥挤不堪,且现有的智能楼宇大厦的机房随着功能的不断增多机柜的数量也会不断加多,但现有的机柜在安装的过程中并不会给后期需要添加的机柜留下充足的位子,使得在后续安装机柜的过程中还需要人工去调节之前安装的机柜,十分的不便,还极易对机柜照常损坏,针对以上问题以下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楼宇布线分布系统,实现了在机房与机房控制系统中保持恒温、洁净的环境,通过将机柜的安装实现模块化处理从而可更加便捷的安装机柜,防止了人工在后期增加机柜且抬动机柜时极易造成机柜损坏的问题。
[0005]为了进一步解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智能楼宇布线分布系统,包括机房与机房控制系统,所述机房与机房控制系统分别与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报警系统、物业管理系统之间实现双向连接,所述报警系统包括安防报警系统和火灾报警系统,所述安防报警系统和火灾报警系统均与报警系统实现双向连接,所述物业管理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门禁一卡通系统、公共广播系统 ,所述机房与机房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机房和空调组件,所述控制机房的底部固定有若干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顶部通过可拆卸连接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固定有若干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设置有若干机柜,各所述滑轨均为拼接式结构,各所述滑轨之间设置有拼接组件,所述机柜底部设置有若干滚轮,所述滚轮转动设置在滑轨上,所述滚轮均为可自锁滚轮,所述滑轨内还设有若干用于限位滚轮的限位块,所述控制机房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道内固定有吸风机,所述空调组件设在所述控制机房外且所述空调组件连接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连接有静压箱,所述静压箱的出风处连接有送风管道,所述送风管道连接有若干分流管,各所述分流管均贯穿控制机房的侧壁,且各所述分流管均设置在机柜的背部,所述分流管内固定有活性炭过滤网,所述控制机房上固定有与分流管相对应的百叶窗。
[0006]作为优选,所述可拆卸连接包括若干回形连接框和若干橡胶条,各所述回形连接框均固定在支撑框架顶部,各所述支撑板底部均开设有与回形连接框相对应的回形卡槽,各所述橡胶条均固定在回形卡槽内,所述支撑板通过回形卡槽从而实现与回形连接框的卡接配合。
[0007]作为优选,所述拼接组件包括插块和螺栓,所述滑轨的一侧侧壁开设有卡槽一,所述滑轨的另一侧侧壁与插块固定,所述插块与卡槽一相适配,所述滑轨的顶部开设有与卡槽一相通的的贯穿孔,所述螺栓设置在贯穿孔内,所述螺栓与插块螺纹配合。
[0008]作为优选,各所述机柜的安装的垂直度偏差不大于3mm,所述机柜的水平误差每平方米不大于2mm,各所述机柜并排设置在一起,各所述机柜之间的偏差不大于3mm。
[0009]作为优选,所述控制机房的墙壁上固定有温湿度感应器,所述控制机房内照明不低于150Lx,所述控制机房保持在18

27摄氏度之间;所述控制机房内的湿度保持在30%

50%之间,所述控制机房通风良好室内无尘。
[0010]作为优选,所述控制机房的顶层设置有防水层,所述控制机房的底部设置有防漏层。
[0011]作为优选,所述机柜的底部与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上固定有散热窗。
[0012]有益效果:1、通过在控制机房内搭设支撑框架从而可以形成一个空置层,防止地底过于潮湿会对机柜造成损坏,在控制机房内通过空调组件从而可以对控制机房进行降温,防止控制机房内部温度过程,机柜无法进行散热,排放冷气的分流管内通过设置活性炭过滤网从而可以防止外界灰尘进入到控制机房内。
[0013]2、在后期楼宇的功能增加后需要添加新的机柜时,可在支撑板上安装上新的滑轨,利用滑轨从而推动机柜进行移动,从而可以调节机柜的位置保证机柜可以处于最合适的位置,且当两滑轨拼接在以后,两滑轨是处于完全平行的状态,使得后续添加的机柜无需调整也可以保证机柜前后之间的间距相同。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实施例的各系统原理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用于展示控制机房的主视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用于展示控制机房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用于展示两滑轨之间的装配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1、控制机房;2、空调组件;3、支撑框架;4、支撑板;5、滑轨;6、机柜;7、拼接组件;8、滚轮;9、限位块;10、出气孔;12、吸风机;13、出风管;14、静压箱;15、送风管道;16、分流管;17、活性炭过滤网;18、百叶窗;19、回形连接框;20、橡胶条;21、回形卡槽;22、插块;23、螺栓;24、卡槽一;25、贯穿孔;26、温湿度感应器;27、防水层;28、防漏层;29、散热孔;30、散热窗;31、机房与机房控制系统;32、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33、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34、报警系统;35、物业管理系统;36、安防报警系统;37、火灾报警系统;38、视频监控系统;39、门禁一卡通系统;40、公共广播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专利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7]见图1,一种智能楼宇布线分布系统,包括机房与机房控制系统31,机房与机房控制系统31分别与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32、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33、报警系统34、物业管理系统35之间实现双向连接,报警系统34包括安防报警系统36和火灾报警系统37,安防报警系统36和火灾报警系统37均与报警系统34实现双向连接,物业管理系统35包括视频监控系统38、门禁一卡通系统39、公共广播系统40 。
[0018]见图3,机房与机房控制系统31包括控制机房1和空调组件2,控制机房1的底部固定有若干支撑框架3,控制机房1的顶层设置有防水层27,控制机房1的底部设置有防漏层28,支撑框架3顶部通过可拆卸连接安装有支撑板4,通过在控制机房1内搭设支撑框架3从而可以形成一个空置层,防止地底过于潮湿会对设备造成损坏,可拆卸连接包括若干回形连接框19和若干橡胶条20,各回形连接框19均固定在支撑框架3顶部,各支撑板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楼宇布线分布系统,包括机房与机房控制系统(3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与机房控制系统(31)分别与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32)、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33)、报警系统(34)、物业管理系统(35)之间实现双向连接,所述报警系统(34)包括安防报警系统(36)和火灾报警系统(37),所述安防报警系统(36)和火灾报警系统(37)均与报警系统(34)实现双向连接,所述物业管理系统(35)包括视频监控系统(38)、门禁一卡通系统(39)、公共广播系统(40) ,所述机房与机房控制系统(31)包括控制机房(1)和空调组件(2),所述控制机房(1)的底部固定有若干支撑框架(3),所述支撑框架(3)顶部通过可拆卸连接安装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上固定有若干滑轨(5),所述滑轨(5)上滑动设置有若干机柜(6),各所述滑轨(5)均为拼接式结构,各所述滑轨(5)之间设置有拼接组件(7),所述机柜(6)底部设置有若干滚轮(8),所述滚轮(8)转动设置在滑轨(5)上,所述滚轮(8)均为可自锁滚轮(8),所述滑轨(5)内还设有若干用于限位滚轮(8)的限位块(9),所述控制机房(1)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气孔(10),所述出气孔(10)内固定有吸风机(12),所述空调组件(2)设在所述控制机房(1)外且所述空调组件(2)连接有出风管(13),所述出风管(13)连接有静压箱(14),所述静压箱(14)的出风处连接有送风管道(15),所述送风管道(15)连接有若干分流管(16),各所述分流管(16)均贯穿控制机房(1)的侧壁,且各所述分流管(16)均设置在机柜(6)的背部,所述分流管(16)内固定有活性炭过滤网(17),所述控制机房(1)上固定有与分流管(16)相对应的百叶窗(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楼宇布线分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连接包括若干回形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东昊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