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液装置和冷却单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34258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送液装置和冷却单元。在送液装置中抑制泵的空转。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送液装置(100)具有:第1外壳(110),其具有流路(116);以及泵(120)。位于比泵(120)靠上游侧的位置并与泵流入口(120p)相通的上游侧流路(116p)具有相对于泵流入口(120p)分别位于第1方向的一侧(+X方向)、第1方向的另一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送液装置和冷却单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送液装置和冷却单元。

技术介绍

[0002]使用泵将液体送出的送液装置被用于各种装置。在一例中,送液装置在使用于冷却发热部件的制冷剂循环的冷却装置中使用。正在研究在具有泵的送液装置中装入冷板(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7325591号公报)。
[0003]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将具有叶轮的泵(液体驱动单元)和冷板配置在外壳内的液冷散热装置。在专利文献1的液冷散热装置中,通过将从流入口流入的液体利用泵向安装于热源的冷板流动来吸收热源的热,然后液体经由管道流动至散热翅片而被冷却,并再次返回到液冷散热装置。
[0004]在专利文献1的液冷散热装置中,有时液体从管道蒸发。在该情况下,若泵的周围的液体不足,则存在泵空转,导致液体无法充分地循环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泵的空转的送液装置和冷却单元。
[0006]本专利技术的例示性的送液装置具有第1外壳和泵。第1外壳具有供液体流入的流入口、供液体流出的流出口以及连接所述流入口和所述流出口的流路。泵配置于第1外壳的流路并使液体循环。泵具有供液体流入的泵流入口和供液体流出的泵流出口。流路具有:上游侧流路,其位于比泵靠上游侧的位置并与泵流入口相通;以及下游侧流路,其位于比泵靠下游侧的位置并与泵流出口相通。上游侧流路具有:第1流路,其相对于泵流入口位于第1方向的一侧;第2流路,其相对于泵流入口位于第1方向的另一侧;第3流路,其相对于泵流入口位于与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的一侧;第4流路,其相对于泵流入口位于第2方向的另一侧;第5流路,其相对于泵流入口位于与第1方向和第2方向分别垂直的第3方向的一侧;以及第6流路,其相对于泵流入口位于第3方向的另一侧。
[0007]本专利技术的例示性的冷却单元具有:上述记载的送液装置;流入配管,其与送液装置的流入口连接;流出配管,其与送液装置的流出口连接;以及散热器,其与流入配管和流出配管中的至少一方连接。
[0008]根据例示性的本专利技术,能够抑制泵的空转。
附图说明
[0009]图1A是例示性的第1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0010]图1B是例示性的第1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的局部透视图。
[0011]图2是例示性的第1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的示意性的分解图。
[0012]图3A是例示性的第1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中的泵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0013]图3B是例示性的第1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中的泵的示意性的分解立体图。
[0014]图3C是例示性的第1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中的泵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0015]图3D是例示性的第1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中的配置有泵的第1部件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0016]图4A是从+Z方向侧观察例示性的第1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中的第1外壳的第1部件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0017]图4B是从

Z方向侧观察例示性的第1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中的第1外壳的第1部件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0018]图5是例示性的第1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中的第1外壳的第1部件的示意性的剖视立体图。
[0019]图6A是示出例示性的第1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中的第1外壳的上游侧流路的第1流路和第2流路的示意图。
[0020]图6B是示出例示性的第1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中的第1外壳的上游侧流路的第3流路和第4流路的示意图。
[0021]图6C是示出例示性的第1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中的第1外壳的上游侧流路的第5流路和第6流路的示意图。
[0022]图7A是示出例示性的第1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中的第1外壳的上游侧流路的第1罐室和第2罐室的示意图。
[0023]图7B是示出例示性的第1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中的第1外壳的上游侧流路的第1连通流路和第2连通流路的示意图。
[0024]图7C是示出例示性的第1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中的第1外壳的上游侧流路的第3连通流路和第4连通流路的示意图。
[0025]图8A是第2外侧侧面朝向铅垂上方的例示性的第1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的示意图。
[0026]图8B是第1外侧侧面朝向铅垂上方的例示性的第1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的示意图。
[0027]图9A是第3外侧侧面朝向铅垂上方的例示性的第1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的示意图。
[0028]图9B是第4外侧侧面朝向铅垂上方的例示性的第1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的示意图。
[0029]图10A是第1外侧主表面朝向铅垂上方的例示性的第1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的示意图。
[0030]图10B是第2外侧主表面朝向铅垂上方的例示性的第1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的示意图。
[0031]图11是具有例示性的第1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的冷却单元的示意图。
[0032]图12A是例示性的第2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0033]图12B是例示性的第2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的示意性的局部透视图。
[0034]图13是例示性的第2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的示意性的分解立体图。
[0035]图14A是从+Z方向侧观察例示性的第2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中的第1外壳的第1部分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0036]图14B是从

Z方向侧观察例示性的第2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中的第1外壳的第1部分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0037]图15A是第2外侧侧面朝向铅垂上方的例示性的第2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的示意
图。
[0038]图15B是第1外侧侧面朝向铅垂上方的例示性的第2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的示意图。
[0039]图16A是第3外侧侧面朝向铅垂上方的例示性的第2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的示意图。
[0040]图16B是第4外侧侧面朝向铅垂上方的例示性的第2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的示意图。
[0041]图17A是第1外侧主表面朝向铅垂上方的例示性的第2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的示意图。
[0042]图17B是第2外侧主表面朝向铅垂上方的例示性的第2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的示意图。
[0043]图18是具有例示性的第2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的冷却单元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图中,对于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而不重复进行说明。在本申请说明书中,为了容易理解专利技术,有时记载相互垂直的X轴、Y轴以及Z轴。典型地说,X轴、Y轴以及Z轴中的任意1个与铅垂方向平行,其余的2个与水平方向平行。但是,X轴、Y轴以及Z轴的朝向并不限定于此。
[0045]首先,参照图1A和图1B,对例示性的第1实施方式的送液装置100进行说明。图1A是送液装置100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1B是送液装置100的示意性的局部透视图。
[0046]送液装置100依次送出液体。例如,送液装置100用于液体的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液装置,其具有:第1外壳,其具有供液体流入的流入口、供所述液体流出的流出口以及连接所述流入口和所述流出口的流路;以及泵,其配置于所述第1外壳的所述流路并使所述液体循环,所述泵具有供所述液体流入的泵流入口和供所述液体流出的泵流出口,所述流路具有:上游侧流路,其位于比所述泵靠上游侧的位置并与所述泵流入口相通;以及下游侧流路,其位于比所述泵靠下游侧的位置并与所述泵流出口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侧流路具有:第1流路,其相对于所述泵流入口位于第1方向的一侧;第2流路,其相对于所述泵流入口位于所述第1方向的另一侧;第3流路,其相对于所述泵流入口位于与所述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的一侧;第4流路,其相对于所述泵流入口位于所述第2方向的另一侧;第5流路,其相对于所述泵流入口位于与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分别垂直的第3方向的一侧;以及第6流路,其相对于所述泵流入口位于所述第3方向的另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具有:第2外壳;叶轮;泵旋转轴;以及马达,其使所述叶轮以所述泵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所述叶轮收纳在位于所述第1外壳与所述第2外壳之间的泵室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流路的所述第1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位于比所述泵室的所述第1方向的一侧的端部靠所述第1方向的一侧的位置,所述第2流路的所述第1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位于比所述泵室的所述第1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靠所述第1方向的另一侧的位置,所述第3流路的所述第2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位于比所述泵室的所述第2方向的一侧的端部靠所述第2方向的一侧的位置,所述第4流路的所述第2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位于比所述泵室的所述第2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靠所述第2方向的另一侧的位置,所述第5流路的所述第3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位于比所述泵室的所述第3方向的一侧的端部靠所述第3方向的一侧的位置,所述第6流路的所述第3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位于比所述泵室的所述第3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靠所述第3方向的另一侧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侧流路还具有第1罐室,该第1罐室与所述流入口相连,
所述第1罐室具有所述第1流路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3流路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4流路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5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第6流路的至少一部分。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庆次锐彦玉冈健人高岛直之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