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材料的设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吸波材料设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碳材料的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5G、6G时代的到来,电子设备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微弱的电磁干扰也可能会导致仪器的失灵。因此,为了减少电磁辐射,研究学者们研制了大量的吸波材料,包括磁性材料、介电材料和碳材料。而且,随着移动通讯的普及,在倡导高效吸波性能的同时,也对吸波材料的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以导电损耗为主的高石墨化碳材料,作为吸收剂来说,具有绿色、环保、成本低廉、可量产等优势。同时,与其它微波吸收剂相比,碳纳米管(CNTs)、碳纤维(CF)、石墨和石墨烯等碳材料可以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同时显示出较低填充量、更薄厚度和良好稳定性的优点。然而,阻抗失配以及碳材料有限的损耗机制限制了其应用。例如,单一的石墨烯表现出较差的吸波性能。因此,需要对碳材料进行改性。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一些成果。例如,可以通过异种原子掺杂实现宽频的介电弛豫现象。但是对于如何最大限度开发和利用碳材料的优势缺乏指导方向。因此,如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材料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应用场景的吸波要求,计算目标碳材料的介电常数理论值范围;S2、构建碳材料的微观模型;S3、对所述碳材料的微观模型的吸波性能进行计算;S4、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与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为:S11、确定具体应用场景的吸波性能指标RL;S12、利用电磁波传输线公式1和电磁波传输线公式2反推目标碳材料的相对复介电常数ε
r
理论值范围;所述电磁波传输线公式1为:所述电磁波传输线公式2为:其中,RL为反射率损耗;Z
in
为介质波阻抗;f为入射电磁波频率;d为吸波材料厚度;c为光速;ε
r
为吸波材料的相对复介电常数;μ
r
为吸波材料的相对磁导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为:S21、利用vesta软件构建碳材料微观晶体模型;S22、借助所述vesta软件,将碳材料微观晶体模型转换为三维原子坐标文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1具体为:基于密度泛函的第一性原理,利用初始碳原子的晶格参数构建基础结构,采用筛选方法对基础结构进行改性,确定改性方式,并根据不同原子种类和空间群类型,构建碳材料微观晶体模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方式包括异种原子掺杂或引入空位缺陷。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旭,曹迪,杜兆富,叶书群,袁礼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