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SA制氧真空解析用离心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4190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VPSA制氧真空解析用离心风机,包括蜗壳、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轴承座底座、传动组件底座和传动组件,在所述轴承座底座上部依次安装有第一轴承座、蜗壳和第二轴承座,所述的传动组件安装在传动组件底座上,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在所述的蜗壳内转动的安装有主轴,该主轴通过所述的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进行支撑,所述主轴的一端伸出蜗壳后,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的传动组件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采用三元流叶轮结构,叶轮效率高,能有效承受周期性的交变载荷;且叶轮整体铣制,流道光滑不易粘接吸附剂灰尘,能有效保证转子长期稳定运行等。有效保证转子长期稳定运行等。有效保证转子长期稳定运行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VPSA制氧真空解析用离心风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离心风机,尤其涉及一种VPSA制氧真空解析用离心风机。

技术介绍

[0002]VPSA制氧系统主要由鼓风机、真空泵、切换阀、吸附器和缓冲罐组成。其原理是:原料空气经鼓风机加压进入吸附塔,经过吸附剂吸附,氧气从吸附塔顶部出口排至氧气罐,从而制得纯度较高的氧气;当吸附剂吸附到一定程度,达到饱和的状态,此时通过切换阀先平衡压力,降为微负压,然后利用真空泵对之进行抽真空解析,排出之前吸附的气体,使吸附剂得到再生。
[0003]因VPSA制氧系统工况变化频繁,从正压吸附到真空解析约几十秒一个周期的压力变化,转子轴向推力也时刻变化,传统解析用真空泵都为罗茨风机。但是罗茨风机噪音大且为低频噪音(穿透性强)、效率低,在制氧量较大的系统时往往需要多台罗茨风机并联运行才能满足使用,导致占地面积也大。随着国内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提高效率、降低能耗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VPSA制氧真空解析用离心风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VPSA制氧真空解析用离心风机,包括蜗壳、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轴承座底座、传动组件底座和传动组件,在所述轴承座底座上部依次安装有第一轴承座、蜗壳和第二轴承座,所述的传动组件安装在传动组件底座上,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在所述的蜗壳内转动的安装有主轴,该主轴通过所述的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进行支撑,所述主轴的一端伸出蜗壳后,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的传动组件连接在一起;在所述的主轴上套装有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该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相背设置,均与所述的主轴过盈配合;其中,所述第一叶轮以及第二叶轮分别与蜗壳上的进气箱相对应;在该蜗壳的两个进气箱处安装有双层密封机构。
[0006]所述的双层密封机构包括迷宫密封环和碳环密封圈,该碳环密封圈与迷宫密封环相邻设置。
[0007]所述的联轴器为高速膜片联轴器。
[0008]所述的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的结构相同,均为三元流叶轮,该三元流叶轮的直径小于等于1200mm。
[0009]本技术的优点是:
[0010]1)采用三元流叶轮结构,叶轮效率高,能有效承受周期性的交变载荷;且叶轮整体铣制,流道光滑不易粘接吸附剂灰尘,能有效保证转子长期稳定运行。
[0011]2)采用双吸双支撑结构,转子两端分别用轴承座支撑,保证了转子的稳定性;叶轮与主轴热套过盈配合,两个同样的叶轮(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背靠背安装,两端进气,在系
统时刻变化的工况下,叶轮两端的进气条件能时刻保持一致,两叶轮所受的轴向力互相抵消,使得整个转子的轴向位移几乎为零,从而保证了整个转子的安全稳定运行。相对于传统的离心风机,该双吸结构有效的解决了转子承受不断变化的轴向力从而导致轴瓦推力面经常损坏的问题。
[0012]3)采用迷宫密封环和碳环密封圈双密封设计结构,双重保障,有效减少空气泄漏进真空系统,降低密封处噪音,提高风机效率。
[0013]4)采用焊接蜗壳,成本低、重量轻、无需开模,进出气方向可任意调整设计,不受模具限制;检修方便;蜗壳两侧进气箱对称结构设计,可同时满足左右旋转子使用,减少设计及加工周期;进气箱及蜗壳匹配叶轮,减少流动损失,提高风机的整机效率,噪音明显小于罗茨风机且比罗茨风机节能明显。该离心风机为高频噪音,穿透性低,隔声罩或机房围墙能有效阻挡噪音的传递,达到较好的隔音效果。
[0014]5)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背靠背双吸结构能减少叶轮直径,转动惯量小。可以满足系统使用,占地面积小、项目周期相对较短。
[0015]6)蜗壳通过轴承座底座支撑,直接传递到基础上;主轴与传动组件通过高速膜片联轴器连接,两者独立,仅通过高速膜片联轴器传递扭矩,避免了本体振动与传动组振动的相互影响,能有效保证实际运行时风机本体与传动组的振动值都非常小。
[0016]7)蜗壳、主轴、轴承座底座、传动组件、迷宫密封环和碳环密封圈均为剖分式结构设计,各部分都可独立检修,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技术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19]参见图1,一种VPSA制氧真空解析用离心风机,包括蜗壳2、第一轴承座1、第二轴承座3、轴承座底座11、传动组件底座12和传动组件5,在所述轴承座底座11上部依次安装有第一轴承座1、蜗壳2和第二轴承座3,所述的传动组件5安装在传动组件底座12上,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在所述的蜗壳2内转动的安装有主轴6,该主轴6通过所述的第一轴承座1和第二轴承座3进行支撑,该主轴6的一端伸出蜗壳2后,通过联轴器4与所述的传动组件5连接在一起;在所述的主轴6上套装有第一叶轮7和第二叶轮8,该第一叶轮7和第二叶轮8相背设置,均与所述的主轴6过盈配合;其中,所述第一叶轮以及第二叶轮分别与蜗壳2上的进气箱相对应;在该蜗壳2的两个进气箱(第一叶轮对应一进气箱;第二叶轮对应一进气箱)处安装有双层密封机构。
[0020]所述的双层密封机构包括迷宫密封环9和碳环密封圈10,该碳环密封圈10与迷宫密封环9相邻设置。
[0021]所述的联轴器为高速膜片联轴器。
[0022]所述的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的结构相同,均为三元流叶轮,该三元流叶轮的直径小于等于1200mm。
[002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
[0024]第一叶轮7和第二叶轮8背靠背安装,通过蜗壳2两侧进气箱吸气,在不断变化的工况下,能时刻保证第一叶轮7和第二叶轮8的进气条件一致,两叶轮所受的轴向力互相抵消,使得整个主轴的轴向位移保持稳定不变,从而保证了安全稳定运行。
[0025]主轴6两侧分别安装在第轴承座1和第二轴承座3上,保证了整个主轴的稳定性。
[0026]蜗壳2为焊接壳体,不需要开模,成本低,重量轻;两侧进气箱对称设计,进出口方向可任意调整设计满足系统不同的进出气方向及不同旋向要求,整机效率较高且风机噪音较低。
[0027]蜗壳2进气箱处采用迷宫密封环9和碳环密封圈10双重密封结构,有效减少空气泄漏进真空系统,降低密封处噪音,提高风机效率。
[0028]第一轴承座1、蜗壳2和第二轴承座3均固定在轴承座底座11上,传动组件5固定在传动组底座12上,驱动机构(电机、汽轮机等)驱动传动组件5,传动组件5通过高速膜片联轴器4带动主轴6、叶轮7和叶轮8转动,高速膜片联轴器4仅传递扭矩,主轴和传动组件的振动互不影响,能保证风机整体振动值都非常小。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VPSA制氧真空解析用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蜗壳、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轴承座底座、传动组件底座和传动组件,在所述轴承座底座上部依次安装有第一轴承座、蜗壳和第二轴承座,所述的传动组件安装在传动组件底座上,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在所述的蜗壳内转动的安装有主轴,该主轴通过所述的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进行支撑,所述主轴的一端伸出蜗壳后,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的传动组件连接在一起;在所述的主轴上套装有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该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相背设置,均与所述的主轴过盈配合;其中,所述第一叶轮以及第二叶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军曹磊姚睿成宇杰
申请(专利权)人:金通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