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群桩基础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桩基础的
,尤其是涉及群桩基础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群桩基础是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的桩所组成的基础,群桩中的每一根桩为基桩,传统的群桩基础结构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所述:
[0003]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群桩基础结构的承台与桩基础往往设计为一体化体系,即承台与桩顶通过混凝土浇筑在一起实现刚接,减震性较弱,无法快速吸收地震能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群桩基础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群桩基础结构,包括承台本体,所述承台本体内部均匀开设有贯穿承台本体底端位置的第一安置槽,多组所述第一安置槽内腔均设置有贯穿第一安置槽底部的混凝土桩本体,多组所述混凝土桩本体外壁的上端位置一体化成型有混凝土垫台,多组所述混凝土垫台内部等角度开设有贯穿混凝土垫台顶端的垫块槽,多组所述垫块槽内腔均活动设置有混凝土垫块,多组所述混凝土垫块的顶部位置均固定有竖向吸能机构。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群桩基础结构,包括承台本体(6),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台本体(6)内部均匀开设有贯穿承台本体(6)底端位置的第一安置槽(7),多组所述第一安置槽(7)内腔均设置有贯穿第一安置槽(7)底部的混凝土桩本体(4),多组所述混凝土桩本体(4)外壁的上端位置一体化成型有混凝土垫台(3),多组所述混凝土垫台(3)内部等角度开设有贯穿混凝土垫台(3)顶端的垫块槽(2),多组所述垫块槽(2)内腔均活动设置有混凝土垫块(1),多组所述混凝土垫块(1)的顶部位置均固定有竖向吸能机构(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群桩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第一安置槽(7)内腔的顶部位置均固定有高强钢板(8),多组所述混凝土桩本体(4)顶部位置均固定有与高强钢板(8)底部位置相接触的第一弹性垫(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群桩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竖向吸能机构(11)分别延伸到第一安置槽(7)内腔并与高强钢板(8)的底部位置相接触,所述竖向吸能机构(11)包括竖向外管(1101),多组所述竖向外管(1101)分别固定在多组混凝土垫块(1)的顶部位置,多组所述竖向外管(1101)的内腔底部位置均固定有第一高强弹簧(1103),多组所述第一高强弹簧(1103)顶部位置均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浩,张文波,杨创业,李小娟,张文凯,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卓晨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