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推可倾转垂直起降复合翼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33473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08 0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推可倾转垂直起降复合翼飞行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机体和设置于机体上的机翼,机体底部设置有起落架,机翼上设置有旋翼架,旋翼架沿机体航行时的行进方向设置,旋翼架上设置有升力旋翼,升力旋翼用于提供升力,旋翼架沿机体航行时的行进方向的尾端连接有尾推架,尾推架远离与旋翼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尾推旋翼,尾推架上还设置有用于连接尾推架和尾推旋翼的旋转机构,旋转机构用于控制尾推旋翼倾转,以使尾推旋翼用于提供升力或尾推力,尾推架上还设置有结构尾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方便进行起降,并提高巡航飞行时飞行速度,达到能够提高有效飞行效率以及航程的效果。的效果。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推可倾转垂直起降复合翼飞行器


[0001]本技术涉及飞行器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后推可倾转垂直起降复合翼飞行器。

技术介绍

[0002]从工业革命之后,飞机也开始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近年来,私人飞机、小型载人飞行器和无人机不断兴起,飞行器的种类也在不端的增多,并且对于控制飞行器飞行控制的形式也越来越多,飞行器刚发展时,更多的是固定翼型的飞行器,随着不断的发展,现在形成有多旋翼形式的飞行器,其中固定翼载人飞行器和大型客机的起飞、降落方式相同,都需要有跑道,对使用的环境要求比较高,实用性和通用性较差,而多旋翼载人飞行器虽然在起飞和降落时不需要跑道,但是由于动力需要完全依靠发动机提供升力,使得整体的存在有效飞行率低,飞行速度比较慢以及航程比较短等缺点。
[0003]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具有能够不需要跑道,提高起飞、降落的实用性和通用性,并且在动力方面,不仅可以做为起飞、降落时提供升力,还能够在巡航时提供巡航推力的飞行器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推可倾转垂直起降复合翼飞行器,具有方便进行起降,并提高巡航飞行时飞行速度,达到能够提高有效飞行效率以及航程的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后推可倾转垂直起降复合翼飞行器,包括机体和设置于机体上的机翼,所述机体底部设置有起落架,所述机翼上设置有旋翼架,所述旋翼架沿机体航行时的行进方向设置,所述旋翼架上设置有升力旋翼,所述升力旋翼用于提供升力,所述旋翼架沿机体航行时的行进方向的尾端连接有尾推架,所述尾推架远离与旋翼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尾推旋翼,所述尾推架上还设置有用于连接尾推架和尾推旋翼的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用于控制尾推旋翼倾转,以使所述尾推旋翼用于提供升力或尾推力,所述尾推架上还设置有结构尾翼。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尾推旋翼包括电机座、尾推电机和尾推桨叶,所述尾推电机设置于电机座中,所述尾推电机同轴连接尾推桨叶;
[0008]所述尾推架远离旋翼架的一端设置有尾罩,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推进构件和驱动构件,所述推进构件设置于尾罩内,所述驱动构件连接推进构件与尾推旋翼,所述推进构件用于控制尾推旋翼从尾罩中伸出或部分收纳进尾罩中,所述驱动构件用于控制尾推旋翼转动。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进构件包括推进电机、丝杆、滑杆,所述尾罩两侧内壁沿尾推架轴线方向开设有让位槽,所述丝杆、滑杆分别设置于尾罩两侧的让位
槽内,所述丝杆和滑杆的轴线与尾推架同轴设置,所述推进电机的输出轴与丝杆同轴固定连接,所述丝杆和滑杆上分别设置有滑动座,所述电机座背离尾推桨叶的一侧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两侧设置有转轴,所述滑动座上设置有供转轴卡设的轴槽,所述转轴的轴线与丝杆或滑杆的轴线垂直设置;
[0010]所述驱动构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齿轮、传动齿轮、驱动皮带,所述传动齿轮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尾罩内,所述驱动电机同轴固定连接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传动齿轮之间通过驱动皮带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带动传动齿轮转动带动所述尾推旋翼沿转轴的轴线转动,所述驱动电机与设置于滑杆上的滑动座之间通过随动架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翼架沿机体两侧镜像设置,所述旋翼架两端分别延伸至机翼沿机体航行时的行进方向的两侧,所述旋翼架的两端分别连接升力旋翼。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力旋翼包括旋翼桨叶和升力电机,所述升力电机安装于旋翼架上,所述升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旋翼桨叶,所述升力电机驱动旋翼桨叶转动时提供机体升降时的升力。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结构尾翼包括连接翼和巡航翼,所述机体两侧的尾推架上分别连接所述连接翼,所述连接翼远离尾推架的一侧连接巡航翼,所述巡航翼介于机体两侧的连接翼之间。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巡航翼中部朝向尾推架方向凹陷。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翼上设置有方向舵板,所述巡航翼上设置有升降舵板。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翼上设置有副翼。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翼架远离与尾推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飞行航灯。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机翼上设置旋翼架,旋翼架设置在机体的侧边,以使在驾驶时不易遮挡飞行员的视线,在旋翼架上设置升力旋翼,在升力旋翼作用下提供升降时的升力,旋翼架尾部连接尾推架,尾推架上设置用于驱动尾推旋翼进行倾转的旋转机构,在旋转机构的作用下控制尾推旋翼可以转动至与尾推架垂直或水平的状态,当尾推旋翼与尾推架垂直时,能够辅助提供整体的升降时的升力,当尾推旋翼与尾推架水平时,能够起到提供尾推力的作用,提高巡航飞行时的飞行速度,在机翼和结构尾翼的作用下提高整体滑行时的滑行稳定性和滑行距离,从而实现了,能够方便起降、提高飞行时的飞行速度并提高航程,以及提高有效飞行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体现尾推旋翼提供垂直升降力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体现尾推旋翼提供巡航飞行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体现尾推旋翼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体现推进构件和驱动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体现推进构件和驱动构件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1、机体;11、机翼;12、起落架;13、副翼;2、旋翼架;21、飞行航灯;3、升力
旋翼;31、旋翼桨叶;32、升力电机;4、尾推架;41、尾罩;42、让位槽;5、尾推旋翼;51、电机座;52、尾推电机;53、尾推桨叶;54、支架;55、转轴;6、旋转机构;7、推进构件;71、推进电机;72、丝杆;73、滑杆;74、滑动座;8、驱动构件;81、驱动电机;82、驱动齿轮;83、传动齿轮;84、随动架;85、驱动皮带;9、结构尾翼;91、连接翼;92、巡航翼;93、方向舵板;94、升降舵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6]参考图1和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后推可倾转垂直起降复合翼飞行器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机体1和设置于机体1上的机翼11,机体1底部设置有起落架12,起落架12采用前三点式,为整体起降提供稳定的支撑,机翼11上设置有副翼13,位于机体1两侧的机翼11上分别设置有旋翼架2,旋翼架2沿机体1巡航飞行时的行进方向设置,旋翼架2上设置有升力旋翼3,升力旋翼3用于在控制机体1垂直起降或空中悬停时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推可倾转垂直起降复合翼飞行器,包括机体(1)和设置于机体(1)上的机翼(11),所述机体(1)底部设置有起落架(1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翼(11)上设置有旋翼架(2),所述旋翼架(2)沿机体(1)航行时的行进方向设置,所述旋翼架(2)上设置有升力旋翼(3),所述升力旋翼(3)用于提供升力,所述旋翼架(2)沿机体(1)航行时的行进方向的尾端连接有尾推架(4),所述尾推架(4)远离与旋翼架(2)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尾推旋翼(5),所述尾推架(4)上还设置有用于连接尾推架(4)和尾推旋翼(5)的旋转机构(6),所述旋转机构(6)用于控制尾推旋翼(5)倾转,以使所述尾推旋翼(5)用于提供升力或尾推力,所述尾推架(4)上还设置有结构尾翼(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推可倾转垂直起降复合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推旋翼(5)包括电机座(51)、尾推电机(52)和尾推桨叶(53),所述尾推电机(52)设置于电机座(51)中,所述尾推电机(52)同轴连接尾推桨叶(53);所述尾推架(4)远离旋翼架(2)的一端设置有尾罩(41),所述旋转机构(6)包括推进构件(7)和驱动构件(8),所述推进构件(7)设置于尾罩(41)内,所述驱动构件(8)连接推进构件(7)与尾推旋翼(5),所述推进构件(7)用于控制尾推旋翼(5)从尾罩(41)中伸出或部分收纳进尾罩(41)中,所述驱动构件(8)用于控制尾推旋翼(5)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推可倾转垂直起降复合翼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构件(7)包括推进电机(71)、丝杆(72)、滑杆(73),所述尾罩(41)两侧内壁沿尾推架(4)轴线方向开设有让位槽(42),所述丝杆(72)、滑杆(73)分别设置于尾罩(41)两侧的让位槽(42)内,所述丝杆(72)和滑杆(73)的轴线与尾推架(4)同轴设置,所述推进电机(71)的输出轴与丝杆(72)同轴固定连接,所述丝杆(72)和滑杆(73)上分别设置有滑动座(74),所述电机座(51)背离尾推桨叶(53)的一侧设置有支架(54),所述支架(54)两侧设置有转轴(55),所述滑动座(74)上设置有供转轴(55)卡设的轴槽,所述转轴(55)的轴线与丝杆(72)或滑杆(73)的轴线垂直设置;所述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鑫李宜恒杨超窦兆起张振浩
申请(专利权)人:零重力南京飞机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